人心是可以改变的
文摘
2024-12-25 08:00
黑龙江
甚至有的人更糟糕,连这个殊胜的善心都不能起,满脑子一想全都是尔虞我诈,满脑子全都是人与人之间的是非,满脑子全都是观察别人的过患,从不起对任何人的一种恭敬心啊,对任何人的善心都不起。这样的人呢,他也是能成佛的。但是能成佛是能成佛,为什么能成佛呢?因为他的心是空性。他的心是空性到底对他能起什么作用呢?心空性就意味着心不是定性的。简单地说,他虽然很贪心,或者他虽然很嗔恨,但是嗔恨是暂时的,心,还是空性的。因为心是空性的,嗔恨就好比是这个碗里面沾染的垢浊,至少可以用水来洗,因为碗的本身并不垢浊,对吧?碗它自己是干干净净的。其实碗能不能洗,取决于这个碗是不是本身就是污浊。如果碗本身就是垢浊的,那你怎么洗也没用。比如说黑炭,你洗一万遍它还是黑的;如果不是黑的,它就不是黑炭了!对吧?同样的道理,你的这个心,本身不是垢浊的黑暗的,这个黑暗是后学的,对吧?而且由于不同的因缘,可以变成善;由于不同的因缘,也可以变成恶。打个比方说,你这个人心里面充满了嗔恨、充满了邪恶、充满了贪心、充满了傲慢,但是如果你接触的人都是一些非常清净的人、非常善的人、非常有善良之心的人,由于你接触的环境有所变化,就对你慢慢起到作用。慢慢地、不知不觉地,你就不像以前那么邪恶了、不像以前那么嗔恨了、不像以前那么傲慢了、不像以前那么忿怒了、不像以前那么吝啬了,或者不像以前那么堕落了。这是为什么?因为它的体性是空的。因为体性是空的,那就是说,是因缘和合而成的。它本来不是这个样子的,只不过因为不同的因缘,所以导致了不同的结果。好比是这样,这个镜子既不是黑的、也不是白的,但是镜子前面放了一个白色的东西,一看这个镜子就是白的;镜子对面挂了一个不同的黑的东西,镜子里面就全都是黑色的东西,一片黑;镜子对面放一个黄色的,这个镜子里面就显出黄色的。同样的道理,因为你心的体性,没有颜色,没有染污,所以说,由于你所接触的人、所依止的人、所具足的因缘的不同,而可以改变。其实,我们说一切众生心中都有佛性、都有佛性,指的是什么呢?人的心是可以改变的;既然是可以改变的,那就是可以变好的;既然是可以变好的,那么就可以变成特别特别好的;既然是可以变成特别特别好的,那就可以变得好到什么程度呢?好到成佛,对吧,佛的智慧。这就是说,为什么说一切众生的心中都有佛性,就是这个原因。所以说,这个地方有一个问题,就是说,虽然声闻、缘觉暂时受条件的限制,尤其是智慧力量的限制,不能马上起菩提心等等,也不能马上修菩萨道,所以他是声闻种姓,或者缘觉种姓。但是他逐步逐步积累福报、积累智慧资粮,逐步逐步去发育他的智慧,唤醒他的种姓,最后他还是能成佛的。就是这个意思。我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只说了理论上的一大堆东西,但是这样的种姓对我们能起到什么作用,一直没有说。没有说的原因是什么?因为这个理论本身就是很深的一些理论,如果没有把这个理论问题给你解决好的话,即使给你说起什么作用,也没多大用处。所以说,我们都说一切众生皆可成佛,一句话说起来非常轻松,但这样的话是不是为了好听而说的呢?不是。佛教中人,比丘也好、菩萨也好、居士也好,尤其是佛,从不说假话,假如一切众生的确不能成佛,就不会说一切众生皆能成佛。那么一切众生为什么都能成佛呢?理由非常简单,按照中观见来说,因为人的心本身是没有定性的,既然是没有定性的,那就是缺点可除,优点可增、可填。正因为如此,证悟上上增长可以,正因为如此,最后成佛也可以。是这样子的。![]()
![]()
菩提道次第
佛教的定义是:诸恶莫做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static/gotop.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