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修行

文摘   2025-01-17 08:01   黑龙江  

分析得救是神的恩赐非自己修行的误解
第一个就是神是创造天地万物的真主,为我等一大父母,人得救是因为接纳了神的救恩,非自己的修行,有这样的说法。
这句话出自明朝末的一个叫洋和尚利玛窦,他是一个天主教的传教者,最初的时候穿着和尚的衣服到中国大陆来传教,后来发现和尚们的社会地位不怎么样,他就放弃和尚的衣服,穿着儒服开始传教,虽然穿了儒服,但是他不让祭祖之类的,与中国的文化相违,导致最后佛教和儒家联合起来与他发生了一场激烈的辩论,最后发生了“南京事变”,就是在南京曾经发生过一个很激烈的这方面的事情。在他写的一本书里面就是这么说的。
这个问题很严重啊。天地万物的造主是我们的一大父母这个就不说了,他说我们一切的得是神的恩赐,而不是我们修行所得来,这种说法违背了现实当中一切事物的因果法则。怎么的违背的呢?
修行修行,什么是修行呢?修者何也?修乃修改,行是为三行。修改什么呢?修改不正确的三行,即身行、言行、意行,身口意的一切行为当中的不正确的、不好的、消极的或者极端的一切缺点和漏洞,把它修改为正确的、完美的、没有缺点和漏洞的,那就是修行。佛教当中,不管你学的是禅宗还是净土宗,学的是黄教还是红教等教派,是大乘还是小乘,修来修去我们最终修的无非就是三个而已——身体、语言、内心。把身体的行为当中的一切侵害于他人的、一切不完美的和业障的部分,包括杀生、偷盗、邪淫等一切恶行,要是出家人的话比丘的二百五十三条戒,比丘尼的三百多条戒等等,菩萨的十八根本戒或者二十八根本戒或者四十五堕戒等等,无非就是把不规范的、导致遮罪或者性罪等等的一切行为修改为善行了;语言的一切不如法的行为修改为如法的行为耳;起心动念当中的贪心、瞋心、痴心、我慢、自私、执着、狂热、忌妒、顽固、疑心等等一系列的烦恼心转化为大慈、大悲、布施、持戒、安忍、精进、静虑、智慧等等的善慧善心啊。佛说:守护身门是善,守护言门是善,守护意门是善,皆为是乎乃善,若能守护三门者定能解脱彼岸。就是说,我们所修的一切无非就是守护身体的一切行为、语言的一切行为、内心中的一切行为。
但是,这个如果不修行,神能恩赐,如何违背原理呢?
修行不仅仅是佛教修学,一切身口意的修改的行为都会变成为修行范畴内。既如此的话,如果你不承认修行有任何成果,从不知文字的状态的这种意识,修改为明了文字的读书就不会变成为学者,因为神不愿意赏赐你学问,你就算读再多的书,也不会变成为懂得文字之人;做了生意只要神不赏赐你,那么你做生意也不会变成为有钱人;要是神赏赐了你,你不做生意你也会变成为有钱人;你不读书不会看任何一个文字也会变成为通达中国的汉语文学等等的一切的了达者,这不就是违背了现实,违背了一切我们看到的这种真实的情况吗?怎么能这样说呢?所以这个问题就不需要列举了。
——节选《因果论》



菩提道次第
佛教的定义是:诸恶莫做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