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礼明 | 犬糖锣、安仔纸的记忆 朗读:林小瑜
文摘
文化
2024-11-12 11:51
广东
犬糖是上世纪艰苦年代的甜食,承载着几代人刻骨铭心的记忆,犬糖又叫麦芽糖,在艰苦岁月,犬糖能为人们带来甜蜜和欢乐。日月如梭,光阴似箭,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每每想起,麦香缭绕,亲切感浓厚,别有一番甜味在心头。过去,潮汕农村的人们习惯称卖麦芽糖人为“犬糖锣”,记得以前农村孩子哭闹不停时,大人总会大声吆喝着:“再哭的话,等下叫犬糖锣抱去卖掉”,这也许是大人吓唬小孩的口气,同时也说明犬糖锣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孩子们对他既熟悉又害怕,因为犬糖锣糖担子里面有一个用来回收旧废品的布袋,除了犬糖之外,奴仔对这个布袋是非常有印象的。
过去,农户家里如果有牙膏壳(铝)、旧铜旧锡(轻铁锅)都可以跟犬糖锣换取犬糖。每天早上在斑驳的老巷,崎岖的村径,卷起的屋檐下总能见一个中年男子挑着糖担,袭一旧棉袄,一手拿着铜锣,一手握着锤子,“咚咚咚,锵锵锵,咣咣咣”,声音震耳欲聋,听到锣声,人们就知道犬糖锣来了,犬糖锣走街串巷,穿梭在村里纵横交错的巷道,不停地吆喝着,后面跟着一群小孩,前呼后拥,非常热闹,那时的孩子没有零花钱去买,只能咽着口水跟着走,久久不愿离开。中年男子在巷口屋檐下找了块石头坐了下来,把糖担子卸下,打开一只昏黄的老木箱,木箱有两隔,一隔是盛着液态的黄色糖,还没凝结,另一隔则是放着固态麦芽糖,外面披着黄布,固态糖呈白色,非常坚硬。如果有顾客拿零钱来买或用东西来换时,犬糖锣便取出铁锤和钉头,把糖敲成大小几块,然后再敲成碎块,拿割刀割细,放在木杆秤称重。换取来的犬糖放进嘴里,入口即融,麦香浓郁,甜而不腻,口齿余香,回味无穷,在物质缺乏的年代,孩子们能吃上这样美食算是相当不错的。如今犬糖的味道是那么熟悉,令人魂牵梦绕,挥之不去。随着年代的变化,人对健康饮食的观念也不断改变,犬糖正慢慢被其它营养美食所代替,但犬糖那丝甜甜的气味难以用言语来表达,那种甜味充满着童年的回忆和乡愁的味道。
记得小时寒暑假时候,乡里溪边榕树下不时停了一辆旧自行车,车架上放有两只竹筐,筐里牛皮纸袋里面放着一叠厚厚的安仔纸,一片大约50张,安仔纸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玩具,纸面印刷有《少林寺》《西游记》《八仙过海》《三国演义》等人物,五彩斑斓的画面形象精美,惟妙惟肖,令孩子们赏心悦目。“碗畔换安仔,安仔换碗畔。”只见一个中年男子不停地吆喝着,手里拿着一把剪刀,准备剪开安仔纸,不一会榕树下围了许多小孩,大家目不转睛地看着精彩的安仔图片,“你们几个去村里捡,我们几个到溪边捡,好不好?”一个年龄偏大的奴仔头叫嚷着。只见生产队间前、巷子里偏僻处、厝前屋后,尽是孩子们忙碌的身影,有的拿着竹筷、铁板之类,翻开地上的泥土,挖出埋在地表的碎瓷片。有的捡到一个空的大农药瓶更是高兴得跳了起来,因为一个空瓶可以换好几片安仔,尽管捡瓷片很辛苦,但孩子们心里却十分快乐。由于捡到的破瓷片都沾有泥土,所以大家都要拿到溪边洗干净,然后奔跑着来到卖安仔的中年人跟前,依次排好队,手里小心地捧着破瓷片,幼稚的脸蛋洋溢着微笑,焦急的眼神注视着安仔,生怕它被别的孩子剪完,只见男子慢条斯理地接过每一个小孩手里的瓷片,仔细端详着,根据大小、形状、新旧来确定换取安仔的多少,“这个4张”,随着剪刀游离在纸片之间,4张安仔纸无声无息落到地上,“哇!觉远、半空、王仁则、还有秃鹰。”伴随着一阵欢雀呼声,一个孩子得意地抓起地上的安仔,加入了玩安仔的行列。
在岁月的长河里,用文字记录那些流逝的往事,相遇之时,我们已不再是年少轻狂,往事如烟,再念起,感慨万千。陈礼明,揭东区读书创作协会会员,热爱文学创作,弘扬乡村传统文化,传递正能量,先后在美篇“乡村乡土记忆”、“故乡情”等栏目发表多篇文章,作品散见于揭阳各文学平台网站。
这是尘世掠影的第3276篇原创作品,版权由作者和平台共享,转载请先联系陈耿洪主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