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尘世掠影,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在这条著名的丝绸古道上,不仅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壮阔,更有众多的名胜古迹,让每一个走过这里的人,无不为之倾倒。像武威的雷台汉墓、鸠摩罗什寺、天梯山石窟;张掖的七彩丹霞、马蹄寺千佛洞、金塔胡杨林等等,都闻名遐迩。而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敦煌莫高窟、阳关古道等等更是享誉中外。
1977年春,我初次到河西。从兰州出发,车过乌鞘岭,路途逐渐平坦开阔起来,瞬间映入眼帘的壮美景象令我惊叹不已。远山、近树、戈壁、绿洲,交相辉映;古浪河、黄洋河、石羊河等一条条河流也在眼前陆续涌现。尤其是南面绵亘的祁连山脉,如一架巨大的屏风由东往西徐徐展开,群峰竞秀,怪石嶙峋,始终与我们相伴随,怎么也望不到尽头。
老吴是河西堡氮肥厂露天仓库保管员,叫吴明荣,民勤人。当时三十五六岁。个头中等偏上,膀大腰圆。留短发,面色红润,吃起饭来好像不怎么怕烫,眨眼间一碗就已入肚,额头上常常腾起热汗。别人一见面都喊他“吴氓”。我颇不解,私下问人,回答说他比“流氓”好一点,故称“吴氓”。老吴做事干脆利落,说话却慢条斯理,从不着急上火。偶尔略显激动,也只是配合话语多一些手势而已。
老吴善做拉面,热面出锅,配上简单的炒茄子辣子西红柿或炒土豆丝,就让我感到味美无比。直到今天,我只要做拉面,就会想起老吴的话:“面要三揉三醒,才能随意抻扯。”他还自己腌制配面小菜——“洋姜”“地环”。洋姜切成精美的细丝,白嫩的地环色泽透亮,咬一口脆爽鲜香,风味绝佳。秋天,他从老家带来两麻袋瓜,放在阴凉的房间里。有时切开一个,一人一半,用小勺儿挖着,就着白面馒头吃。瓜是蜜一般的甜,更衬托出新麦馒头的清香,那滋味真是入口难忘啊!
中午时分,路过一片戈壁。没有风,车窗外热浪蒸腾,光晕耀目,如海市蜃楼,幻影浮动,晃得人眼花缭乱。路面的沥青都化了,汽车驶过,发出滋滋的粘黏声。路侧砂砾乱石间,偶现一两株梭梭、沙棘或蓬草,也被阳光炙烤得蔫头耷脑,没半点儿精气神。正无可奈何之际,忽见路边河水流淌过来,发出欢快的哗哗声。我倍感惊奇,便对张叔叔说:“想不到天这么旱,河水却依然丰沛!”
“这你就不懂了——”张叔叔仿佛一下打开了话匣子,对我说道:“咱们河西的众多河流,都发源于祁连山。天越热,山上的冰雪融化得越多,河水就越大。你看,这石羊河流经永昌、武威,之后注入民勤青土湖。黑河水最大,从张掖往西,流经临泽、高台、金塔等地,最终往北汇入内蒙居延海。我们张掖也有许多湖泊,水源丰富,盛产大米。要不怎么说是‘金张掖银武威’呢。等你回来,我带你到张掖玩玩,顺带让你尝尝我们家乡的‘张掖小饭’!”说罢,他大笑起来,声音里透着无比的自豪。后来我还真随他去过张掖,却没有尝到“小饭”,只吃了大块的肉,喝了大碗的酒……
一晃几十年过去,当年那些可敬可爱的长辈,很多都已作古。而河西走廊却日新月异,正焕发出无与伦比的生命力。
在古浪县最大的风沙口“八步沙”,“六老汉”的后代接过父辈的铁锹,带领群众封沙育林44.9万亩,栽植各类沙生苗木6000多万株,筑成了一片牢固的绿色屏障,并不断往西北荒漠挺近。河西走廊是西北重要的粮食、蔬菜基地之一。此外,天祝、永昌的藜麦,金昌的薰衣草,民乐的油菜花,瓜州、敦煌的葡萄瓜果在绵延千里的丝绸之路上,交织出一幅壮美无比、色彩斑斓的动人画卷。被誉为“镍都”的金昌,盛产钢铁的嘉峪关,我国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基地酒泉,全世界最大的千万千瓦级超大型风电基地玉门……都以更加雄健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作者简介
1981年参加工作。先后任教于甘肃省永昌县第二中学、兰州市第十四中学等。曾任兰州七中、兰州二中副校长,兰州十四中、兰州二十七中校长,党总支书记等职。
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先后在《人民教育》《甘肃教育》等专业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两部。曾荣获甘肃省园丁奖、省特级教师、省优秀专家等多项荣誉称号。
先生忘其姓氏,祖籍山东,故姓鲁也。少时,容貌俊秀,尝为祖父戏呼“可儿”。可儿者,可爱也,秀外慧中,可人意也,一如时下之翩翩少年,亦雄雌莫辨也。及长,好读书,慕圣贤,畅游书海,欲罢不能也。及冠,专攻师范,教书育人,浪得“新秀”虚名,尝踌躇满志,自命不凡也。及壮,荣膺校长之职,引清风,育桃李,夙兴夜寐,甘之如饴也。及老,闲居弄文,自娱自乐,把酒临文,遣兴抒怀,每得佳构,酌酒一觞,身心俱畅,随心所欲,无可无不可也。
朗读编辑简介
END
编辑:陈耿洪
图片:风景图来自网络,侵删
我们的平台
尘世公众号 校园公众号 尘世视频号
这是尘世掠影的第3287篇原创作品,版权由作者和平台共享,转载请先联系陈耿洪主编授权。
主编微信:2387362536
投稿邮箱:2387362536@qq.com
来稿必须原创、本公众号首发,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