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可专栏 | 河西印象 朗读:心愿

文摘   文化   2024-11-03 11:57   广东  

点击上方尘世掠影,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河西印象
文:鲁可

 

我与甘肃河西走廊结缘,已近半个世纪。年轻时我在永昌县河西堡工作生活过五六年,退休后又因临时接受省上的教育评估任务,多次前往河西地区,几乎走遍了那里的每一个县。

在这条著名的丝绸古道上,不仅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壮阔,更有众多的名胜古迹,让每一个走过这里的人,无不为之倾倒。像武威的雷台汉墓、鸠摩罗什寺、天梯山石窟;张掖的七彩丹霞、马蹄寺千佛洞、金塔胡杨林等等,都闻名遐迩。而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敦煌莫高窟、阳关古道等等更是享誉中外。

1977年春,我初次到河西。从兰州出发,车过乌鞘岭,路途逐渐平坦开阔起来,瞬间映入眼帘的壮美景象令我惊叹不已。远山、近树、戈壁、绿洲,交相辉映;古浪河、黄洋河、石羊河等一条条河流也在眼前陆续涌现。尤其是南面绵亘的祁连山脉,如一架巨大的屏风由东往西徐徐展开,群峰竞秀,怪石嶙峋,始终与我们相伴随,怎么也望不到尽头。

相比于名山胜景,让我印象更深刻的,还是那些勤劳淳朴的人。

我在河西堡最初那两年,正忙着复习参加高考。那时我父亲因工作关系经常往返于兰州河西两地,就把我托付给了老吴。

老吴是河西堡氮肥厂露天仓库保管员,叫吴明荣,民勤人。当时三十五六岁。个头中等偏上,膀大腰圆。留短发,面色红润,吃起饭来好像不怎么怕烫,眨眼间一碗就已入肚,额头上常常腾起热汗。别人一见面都喊他“吴氓”。我颇不解,私下问人,回答说他比“流氓”好一点,故称“吴氓”。老吴做事干脆利落,说话却慢条斯理,从不着急上火。偶尔略显激动,也只是配合话语多一些手势而已。

老吴善做拉面,热面出锅,配上简单的炒茄子辣子西红柿或炒土豆丝,就让我感到味美无比。直到今天,我只要做拉面,就会想起老吴的话:“面要三揉三醒,才能随意抻扯。”他还自己腌制配面小菜——“洋姜”“地环”。洋姜切成精美的细丝,白嫩的地环色泽透亮,咬一口脆爽鲜香,风味绝佳。秋天,他从老家带来两麻袋瓜,放在阴凉的房间里。有时切开一个,一人一半,用小勺儿挖着,就着白面馒头吃。瓜是蜜一般的甜,更衬托出新麦馒头的清香,那滋味真是入口难忘啊!

老吴爱下象棋,但他和我这个准备考试的人最多杀三盘,如果我还不服,他就说:“你砍柴的不能和我放羊的比!”坚决打住。

父亲回来时,总带我到他的老同事家里蹭饭吃。其中姓汪或王的叔叔特别多。像汪鉴塘、王友直、王德等,还有一位叔叔我实在记不起他的名字了,只记得大家都叫他“王黑子”。他是永昌人,有一次请我们到他家里去吃扁食。以前我总听人说“哑巴吃扁食心里有数”,却没见过扁食什么样。那时,王叔叔的老母亲还健在。她老人家包的扁食圆润饱满,线条匀整,像一个个精巧的月牙儿。更让我没想到的是,吃扁食居然还佐以汤料。汤里有金针、木耳、红萝卜丁、豆腐丁、青菜、蛋花之类,端上桌来,热气腾腾,五彩缤纷,实在妙不可言……

81年秋,我已在永昌二中任教。第二年暑假,回兰州探亲,搭我父亲单位去兰州拉货的便车。司机张文瑾叔叔,张掖人,四十开外。别人却送他一个与名字反差极大的绰号——“大土匪”。他一路上不停地念叨让我跟他学车:“小庆,你眼睛好,人又机灵,学开车一定是把好手。”他竭力鼓动,还不断演示给我看。那时他开着进口的“日野”,总爱超越前方车辆,却绝不容许任何大车超越他。有时看到路平车少,他勃然兴起,竟随手推开车门,单手握方向盘,一脚踩住油门,另一只脚踏在车门外的踏板上,半个身子探出去,振臂高呼。看得我心惊肉跳,他却哈哈大笑,过足瘾后才重新归位坐稳。

中午时分,路过一片戈壁。没有风,车窗外热浪蒸腾,光晕耀目,如海市蜃楼,幻影浮动,晃得人眼花缭乱。路面的沥青都化了,汽车驶过,发出滋滋的粘黏声。路侧砂砾乱石间,偶现一两株梭梭、沙棘或蓬草,也被阳光炙烤得蔫头耷脑,没半点儿精气神。正无可奈何之际,忽见路边河水流淌过来,发出欢快的哗哗声。我倍感惊奇,便对张叔叔说:“想不到天这么旱,河水却依然丰沛!”

“这你就不懂了——”张叔叔仿佛一下打开了话匣子,对我说道:“咱们河西的众多河流,都发源于祁连山。天越热,山上的冰雪融化得越多,河水就越大。你看,这石羊河流经永昌、武威,之后注入民勤青土湖。黑河水最大,从张掖往西,流经临泽、高台、金塔等地,最终往北汇入内蒙居延海。我们张掖也有许多湖泊,水源丰富,盛产大米。要不怎么说是‘金张掖银武威’呢。等你回来,我带你到张掖玩玩,顺带让你尝尝我们家乡的‘张掖小饭’!”说罢,他大笑起来,声音里透着无比的自豪。后来我还真随他去过张掖,却没有尝到“小饭”,只吃了大块的肉,喝了大碗的酒……

一晃几十年过去,当年那些可敬可爱的长辈,很多都已作古。而河西走廊却日新月异,正焕发出无与伦比的生命力。

在古浪县最大的风沙口“八步沙”,“六老汉”的后代接过父辈的铁锹,带领群众封沙育林44.9万亩,栽植各类沙生苗木6000多万株,筑成了一片牢固的绿色屏障,并不断往西北荒漠挺近。河西走廊是西北重要的粮食、蔬菜基地之一。此外,天祝、永昌的藜麦,金昌的薰衣草,民乐的油菜花,瓜州、敦煌的葡萄瓜果在绵延千里的丝绸之路上,交织出一幅壮美无比、色彩斑斓的动人画卷。被誉为“镍都”的金昌,盛产钢铁的嘉峪关,我国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基地酒泉,全世界最大的千万千瓦级超大型风电基地玉门……都以更加雄健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巍巍祁连,浩浩河西。壮哉,大哉,美哉,与有荣焉!

二零二四年十月二十六日于兰州寓所

作者简介


焦宪庆,笔名鲁可,1957年生,男,山东章丘县人。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首批正高级中学教师。

1981年参加工作。先后任教于甘肃省永昌县第二中学、兰州市第十四中学等。曾任兰州七中、兰州二中副校长,兰州十四中、兰州二十七中校长,党总支书记等职。 

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先后在《人民教育》《甘肃教育》等专业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两部。曾荣获甘肃省园丁奖、省特级教师、省优秀专家等多项荣誉称号。

 

鲁可先生传

先生忘其姓氏,祖籍山东,故姓鲁也。少时,容貌俊秀,尝为祖父戏呼“可儿”。可儿者,可爱也,秀外慧中,可人意也,一如时下之翩翩少年,亦雄雌莫辨也。及长,好读书,慕圣贤,畅游书海,欲罢不能也。及冠,专攻师范,教书育人,浪得“新秀”虚名,尝踌躇满志,自命不凡也。及壮,荣膺校长之职,引清风,育桃李,夙兴夜寐,甘之如饴也。及老,闲居弄文,自娱自乐,把酒临文,遣兴抒怀,每得佳构,酌酒一觞,身心俱畅,随心所欲,无可无不可也。

 

鲁可
二0二三年六月二十九日第二稿于深圳水木丹华园

朗读编辑简介

心愿:辽宁铁岭人,黑龙江省演播协会会员。喜欢朗诵艺术,业余喜欢诵读及配乐后期制作合成,在诵读中提高自己、鞭策自己。通过对作品的再创作活动使原来的作品更灵动、鲜活,用自己的声音去感染听者,同时也感动自己,使自己从中获取快乐与满足!

END

编辑:陈耿洪

图片:风景图来自网络,侵删


作者往期作品(点击阅读)

【乡土散文连载】鲁可 | 朱家峪(一)  朗读:碧水青山

【乡土散文连载】鲁可 | 朱家峪(二)  朗读:碧水青山

【乡土散文连载】鲁可 | 朱家峪(三)  朗读:碧水青山

【乡土散文连载】鲁可 | 朱家峪(四)  朗读:碧水青山

【乡土散文连载】鲁可 | 朱家峪(五)  朗读:碧水青山

【乡土散文连载】鲁可 | 朱家峪(六)  朗读:碧水青山

【乡土散文连载】鲁可 | 朱家峪(七)  朗读:碧水青山

鲁可专栏|我的父母

鲁可专栏|探访祁连

鲁可专栏|问诊(小说)

鲁可 | 觅食记

鲁可专栏|兰州的秋天

鲁可专栏|南头古城

鲁可专栏|率性读书

鲁可专栏|大沙河远足

鲁可专栏|树的遐想   朗读:心愿

鲁可专栏|农耕往事

鲁可专栏|童年记事   朗读:心愿

鲁可专栏丨记我的伯父——无砚斋主

鲁可专栏|笨与巧   朗读:心愿

鲁可专栏|读书年代

鲁可专栏|学车记

鲁可专栏 | 我的祖父

鲁可专栏丨忆祖母

鲁可专栏|拟“不亦快哉”四则

鲁可专栏|畅游南澳岛

鲁可专栏 | 茶·酒

鲁可专栏 | 我的教育观   朗读:家茗

鲁可专栏 | 兰州的小吃

鲁可专栏 | “三花茶”与“八段锦”

【尘世•唐睛杯】鲁可 | 眼镜漫谈


我们的平台

尘世公众号          校园公众号         尘世视频号

这是尘世掠影的第3287篇原创作品,版权由作者和平台共享,转载请先联系陈耿洪主编授权。

主编微信:2387362536

投稿邮箱:2387362536@qq.com

来稿必须原创、本公众号首发,请勿一稿多投。

尘世掠影
发布个人文学作品,推介揭阳文化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