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素材来源外媒报道摘译,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欢迎投稿、分享、交流。
从前曾经如此简单
中国经济一度高速增长,大型基建项目层出不穷,向中国市场销售外国产工程机械几乎就像“唾手可得”。
多年来,中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市场。尽管中国国内的工程机械行业相对成熟,但技术水平一度较低,难以在海外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然而,这种局面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如今,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商生产的设备质量显著提升,并通过创新策略克服了分销渠道不足的短板。这一转变不仅使得西方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机会减少,同时也为中国制造打开了此前难以进入的国际市场之门。本文将深入分析数据与趋势,探讨中国OEM与西方企业间的竞争格局如何演变。
中国企业的“壁垒”历史
长期以来,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商在进入西方市场时面临巨大挑战。不仅要突破激烈的竞争壁垒,还要应对欧洲和北美市场深厚的品牌与经销商忠诚度。
然而,在国内市场,中国企业的境遇截然不同。在履带式挖掘机兴起之初(中国企业当时并不擅长制造该类产品),外国OEM迅速占领市场。许多外国制造商认为这一局面会长期持续,因此在中国市场进行了大规模投资,包括分销网络、制造设施及针对中国市场的特定产品。
这种策略曾令中国成为西方企业的“利润奶牛”,如沃尔沃建筑设备(Volvo CE)等。
潮流反转
根据abgc引用的Off-Highway Research数据,揭示出经济形势正在开始发生变化。
近6-8年来,外资OEM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呈现出逐步下滑趋势,这反映了中国本土产品竞争力的提升。
尽管曾经占主导地位的轮式装载机已普遍转向挖掘机,而外国 OEM 在该领域占有先机优势,但这种转变还是发生了。非中国 OEM 曾经享受的高价/高利润盛宴现已结束。
中国产品2.0:走向全球
在首次尝试取得微小成功之后,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商正逐步进入欧洲和北美市场。尽管数据显示其市场份额增长尚属温和(如在欧洲约占5%),但这一转变对中国品牌进入这些传统“堡垒”市场来说意义深远。
直到2021年,中国OEM仍陷入一种“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困境:经销商不愿合作,因为客户认知度低;而品牌没有经销商支持,又难以提升认知度。
如今,这一局面已被多个因素打破。2020至2023年的供应链短缺,使得西方制造商无法满足需求,而中国制造商则抓住这一空白,同时试图应对国内市场需求下降的影响。
除此之外,中国设备的质量和性能已有显著提升,部分领域甚至已达到与国际竞争对手相当的水平。
更为巧妙的是,中国OEM还集中研发高质量的租赁和高空作业设备。通过直接向大型租赁公司销售,中国企业绕过了传统经销商渠道的限制,从而接触到最终用户,为品牌建设赢得关键机会。
不可忽视的是,印度市场可能成为未来的竞争主战场。尽管西方品牌(如JCB)已在印度扎根数十年,但中国OEM的市场份额正迅速增长,显示其在新兴市场的接受度和竞争力逐步提升。
未来几十年,印度市场或将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
中国制造的全球化时刻?
以上种种发展可能意味着,中国OEM的全球化时机已经成熟。产品质量提升与租赁渠道的市场战略结合,或将进一步增强品牌认知度与经销网络质量,从而扩大市场份额。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假设的前提是未来不会出现重大贸易壁垒。
最后需要提到的是,工程机械市场向电气化发展的趋势或将进一步强化中国OEM的优势——制造高性价比电气化设备的能力。在欧洲汽车市场,中国电动车市场份额的快速增长已给本土竞争者带来巨大压力。类似的现象是否会在工程机械行业重演?这或许是需要关注的下一个重要问题。
公众号推荐
属具营地: 工程机械属具行业媒体平台,关注工程机械应用场景与解决方案,分享多功能属具应用。
往期精彩推文
印度基础设施预算拨款达111.1万亿卢比,约合9.6万亿RMB,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