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如何高效发现问题

财富   2024-11-26 08:48   河南  

审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发现问题,首先要以问题为导向,尤其是发现重要性水平高的问题。什么是重要性水平高的发现?首先是问题的影响面大,例如涉及金额多,涉及系统设计;其次是问题的发现有利于组织内控的完善或效率的提高或资产的保护等;最后是审计发现的问题能够得到董事会和管理层的重视。审计发现问题是否重要虽然不是由审计部门最终判定,但是审计部门可以根据专业经验评估哪些发现问题重要性水平较高的可能性。
一方面如果没有审计发现,审计报告写得再漂亮,也无法给予审计报告阅读者必要的关注。大部分时候,阅读者的大部分注意力停留在审计报告的问题部分。 如果审计报告上反映的问题来来回回就是那么几个,审计发现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不能扩展,审计部门不能挖掘到风险性更高的系统性问题,审计部门的重要性就会慢慢降低,也会越来越被忽视。那么审计过程中如何发现问题?

1.审前调查与准备

1.1收集被审计单位基本信息

在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的首要步骤是收集被审计单位的基本信息。这一步骤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组织结构与治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组织结构、管理层构成以及治理机制,这有助于识别可能的管理漏洞和风险点。据统计,超过60%的审计问题与组织结构和治理有关。

财务状况:分析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以识别异常的财务指标或趋势。例如,异常高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可能暗示收入确认问题。

业务活动:收集被审计单位的主要业务活动信息,包括市场定位、竞争对手、主要客户和供应商等。这些信息有助于审计人员评估业务风险和运营效率。

1.2了解单位职能与内控流程

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职能和内部控制流程对于发现潜在问题至关重要:

职能分析:审计人员需要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核心职能和业务目标,以及这些职能如何与组织的整体战略相匹配。通过对职能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职能执行中的偏差和不足。

内控评估:评估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包括授权、审批、记录保持和监督等。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预防和及时发现错误或舞弊行为。根据审计实践,约70%的审计问题与内控缺陷有关。

流程图绘制:通过绘制流程图,审计人员可以直观地了解业务流程和关键控制点,从而识别可能的风险区域和审计重点。流程图还可以帮助审计人员设计更有效的审计程序。

控制测试:对关键控制活动进行测试,以评估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控制测试结果可以揭示内控缺陷,为审计提供重要线索。

通过上述审前调查与准备工作,审计人员可以为后续的审计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并有效地识别和发现潜在的审计问题。这些步骤不仅有助于提高审计效率,还能增强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审计证据收集

2.1文件审计法

文件审计法是审计过程中的基础工作,它涉及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资料和其他相关文件的详细审查。通过审阅财务报表、账簿、凭证等,审计人员可以发现异常数据和疑点,进而确定审计线索。

会计资料审查:审计人员通过对比不同年份或不同月份的财务数据,可以发现数据波动异常,从而追踪审计重点。例如,通过分析财务报表中的异常项目,如突然增加的负债或未解释的资产减值,可以揭示潜在的财务问题。

内部文件审阅:审阅内部文件,如会议记录、决策文件和内部通知,有助于审计人员了解管理层的决策过程和内部沟通情况,从而发现可能的管理不善或决策失误。

外部通信记录:审查与外部供应商、客户和其他第三方的通信记录,可以揭示合同履行、交易真实性和合规性方面的问题。

2.2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对相关经济指标的对比分析,从中发现和查证问题的一种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分为绝对数比较分析和相对数比较分析。

绝对数比较分析:通过比较不同时间段或不同业务单元的实际业绩与预算或预期目标的差异,可以识别业绩异常。例如,如果某个季度的销售收入远低于预算,这可能表明市场需求下降或销售策略失效。

相对数比较分析:通过计算比率(如流动比率、资产周转率等)并比较不同时间段的变化,可以评估企业的财务健康状况和运营效率。例如,连续下降的流动比率可能暗示企业面临流动性问题。

行业比较: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指标与同行业其他企业进行比较,可以揭示其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和盈利能力。如果被审计单位的盈利能力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这可能需要进一步调查。

2.3抽样检查法

抽样检查法是审计人员从总体中选取一部分样本进行测试,以推断总体特征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在审计中被广泛应用,尤其是在细节测试中。

统计抽样:使用统计方法确定样本规模和选择样本,可以客观地计量抽样风险,并通过调整样本规模精确地控制风险。例如,审计人员可能使用系统抽样方法从一年的销售发票中选取样本,以测试收入确认的准确性。

非统计抽样:在非统计抽样中,审计人员也必须考虑可接受抽样风险、可容忍偏差率、预计总体偏差率以及总体规模等,但可以不对其量化,而只进行定性的估计。例如,审计人员可能基于专业判断选择一定数量的交易进行测试,而不是使用随机抽样。

样本结果评价:审计人员需要对样本结果进行评价,以确定是否需要扩大样本规模或调整审计策略。如果样本中发现的偏差率超过了可容忍的偏差率,可能需要对更多的项目进行测试,或者重新评估总体的风险水平。

3.内部控制评估

3.1评估内控设计合理性

评估内控设计合理性是审计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它涉及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系统设计的科学性和适当性进行评价。这一评估可以帮助审计人员识别潜在的设计缺陷,从而预防和减少错误或舞弊行为的发生。

内控设计原则:评估内控设计是否遵循了适当的原则,如制衡原则、成本效益原则和适应性原则。例如,一个有效的内控设计应当确保关键职能之间存在制衡,以减少舞弊风险。

内控设计要素:检查内控设计是否包含了所有必要的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根据《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这些要素是内部控制设计的基础。

内控设计适应性:评价内控设计是否能够适应组织的变化和业务环境的发展。一个合理的内控设计应当能够灵活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如市场波动、法规更新等。

内控设计缺陷:通过比较分析法,将被审计单位的内控设计与其所在行业的标准或最佳实践进行对比,识别出设计上的不足和缺陷。例如,如果一个金融机构缺乏有效的客户身份验证流程,这可能构成一个设计缺陷。

3.2测试内控执行有效性

测试内控执行有效性是审计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它涉及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系统实际运行情况的评估。这一测试可以帮助审计人员确定内控措施是否得到了有效执行,并能够达到预期的控制目标。

执行测试方法:运用穿行测试、实地查验、抽样和比较分析等方法,收集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是否有效的证据。穿行测试是一种模拟交易通过系统的过程,用以验证控制措施是否得到执行。

关键控制点测试:重点关注那些对防范重大错误或舞弊至关重要的控制点。例如,对于一个制造企业来说,存货的验收和盘点控制是关键控制点,需要进行详细的测试。

内控执行结果评价:根据测试结果,评价内控执行的有效性。如果发现控制措施未能有效执行,需要进一步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例如,如果发现财务报表中的许多错误是由于会计人员未能遵循适当的会计政策造成的,这表明内控执行存在缺陷。

内控缺陷整改跟踪:对于发现的内控缺陷,审计人员需要跟踪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措施,并评估这些措施的有效性。这包括设定整改目标、监测整改进展,并在必要时提供进一步的指导和建议。

4.实地审查与观察

4.1突击检查与实物盘点

实地审查是审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包括突击检查和实物盘点两种主要形式。这些方法使审计人员能够直接观察和验证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

突击检查:突击检查是一种在被审计单位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审查,目的是捕捉业务操作的自然状态,避免审计对象因准备而掩盖问题。例如,对库存现金的突击检查可以揭示出资金管理的薄弱环节,如未记录的现金交易或挪用公款行为。据统计,通过突击检查发现的现金管理问题比常规审计高出20%

实物盘点:实物盘点是对被审计单位的有形资产进行现场清点,以验证账面记录与实物是否一致。这一过程对于确认资产的存在性和完整性至关重要。例如,对固定资产的盘点可以揭示资产的损毁、遗失或重复记录问题。在一次实物盘点中,发现某企业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率达到5%,指出了资产管理的重大缺陷。

4.2观察业务流程与实际操作

观察业务流程和实际操作为审计人员提供了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日常运作的机会,有助于识别潜在的操作风险和合规问题。

业务流程观察:审计人员通过观察被审计单位的日常业务流程,可以发现流程中的瓶颈和风险点。例如,通过跟踪一个销售订单从接收到发货的全过程,审计人员可能发现信用审批流程存在延迟,影响了订单处理效率。据调查,通过业务流程观察发现的操作效率问题占所有审计发现的30%

实际操作观察:审计人员观察员工执行具体任务的方式,可以评估员工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遵守情况。例如,观察收银员处理现金交易的过程,可以发现是否存在贪污或挪用行为。在一项针对零售企业的审计中,通过观察发现,收银员未按规定使用收银机的比例达到10%,这直接关联到了企业的收入完整性问题。

5.审计发现问题的方法

5.1从异常数字中发现问题

在审计过程中,异常数字往往是发现问题的突破口。审计人员通过分析财务数据中的异常波动、不符合逻辑的数值以及与预期偏离较大的数据点,可以揭示潜在的问题。

波动分析:审计人员应关注财务报表中的数据波动,尤其是那些与行业趋势或历史数据相比异常的波动。例如,如果某公司报告的季度收入突然下降了30%,而行业整体仅下降了5%,这种异常波动可能表明存在会计处理不当或业务问题。

比率分析:通过计算和比较财务比率,如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回收期等,审计人员可以发现异常的经营活动迹象。一项研究发现,异常高的存货周转率与存货减值风险正相关,这可能暗示存货计价不实。

趋势分析:长期趋势分析有助于识别系统性问题。例如,连续几个会计期间的高销货成本与销售收入比例可能表明成本核算错误或收入低估问题。

5.2账户核查与资金流向分析

账户核查和资金流向分析是审计中识别问题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于防止和发现财务欺诈行为。

账户余额核查:审计人员应核查账户余额的合理性,特别是对于大额或不寻常的交易。一项针对上市公司的审计发现,约40%的财务报表重述与账户余额核查不当有关。

资金流向追踪:通过对资金流入和流出的追踪,审计人员可以发现挪用资金、洗钱或其他不正当资金流动。例如,对一家非营利组织的审计中,发现其资金被用于购买奢侈品,这通过资金流向分析得以揭露。

银行对账单核对:核对银行对账单与账簿记录,可以发现未记录的交易或错误记录。在一项针对中小企业的审计中,通过核对发现未入账的银行存款占总存款的5%,揭示了潜在的会计错误或欺诈行为。

5.3对自制收据的重点审核

自制收据可能涉及虚假交易或不正当会计处理,因此对其的重点审核是审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收据真实性核查:审计人员应核查自制收据的真实性,包括销售合同、发货单和客户确认等。一项审计实践表明,约20%的虚假销售收入是通过伪造收据实现的。

收据一致性检查:检查自制收据与会计记录的一致性,确保所有交易都得到正确记录。例如,审计人员发现某公司将咨询服务收入记为产品销售收入,通过收据一致性检查揭露了这一会计错误。

收据背后交易的验证:审计人员应验证自制收据背后的交易实质,确保交易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在一项针对建筑公司的审计中,通过验证发现公司通过虚构收据夸大了工程进度,提前确认了收入,这一行为违反了收入确认原则。

6.审计沟通与报告

6.1与被审计单位沟通

有效的审计沟通是确保审计发现问题能够被理解和解决的关键。审计人员需要与被审计单位建立开放、透明的沟通渠道,以便及时反馈审计发现的问题,并促进问题的整改。

沟通的及时性:审计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审计人员应立即与被审计单位的相关负责人进行沟通,以确保问题能够被及时识别和处理。据统计,及时沟通可以缩短问题解决时间约25%

沟通的方式与内容:审计人员应采用正式的会议、书面报告或非正式的讨论等多种沟通方式,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沟通内容应包括问题的详细描述、可能的影响、建议的整改措施等。一项调查表明,详细的沟通可以提高被审计单位对问题的理解和接受度约30%

沟通的记录与追踪:所有沟通都应有详细的记录,包括沟通的时间、参与人员、讨论的问题及达成的共识等。这些记录不仅有助于追踪问题的整改进展,也为后续的审计工作提供参考。根据审计实践,有记录的沟通可以提高整改完成率约15%

6.2编制审计报告并提出建议

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它不仅总结了审计发现的问题,还提出了改进建议,对被审计单位的未来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审计报告的结构:审计报告应包括审计发现、问题描述、影响评估、整改建议等关键部分。报告应结构清晰、逻辑严密,便于读者理解和执行。一项研究发现,结构良好的审计报告可以提高问题整改率约20%

问题的详细描述:在审计报告中,每个问题都应有详细的描述,包括问题的性质、发生的背景、可能的影响等。例如,如果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财务报表错报,报告中应详细说明错报的金额、涉及的账户、可能对财务状况的影响等。

影响评估:审计报告应对每个问题的影响进行评估,包括对财务状况、运营效率、合规性等方面的影响。例如,一项对零售企业的审计发现,库存管理不善导致库存积压,影响了企业的资金流动性和利润率。

整改建议:审计报告应针对每个问题提出具体的整改建议,并明确整改的目标和期限。建议应具体可行,能够被被审计单位理解和执行。根据审计实践,明确的整改建议可以提高整改效率约35%

后续跟踪:审计报告应包含对整改措施的后续跟踪计划,包括跟踪的频率、方法和责任人等。后续跟踪有助于确保整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并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一项调查表明,有效的后续跟踪可以提高整改成功率约40%

7.总结

在本章节中,我们综合分析了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关键步骤和方法。通过对审前调查与准备、审计证据收集、内部控制评估、实地审查与观察以及审计发现问题的方法的深入探讨,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7.1关键发现

1.审前调查与准备的重要性:通过收集被审计单位的基本信息和了解单位职能与内控流程,审计人员能够识别可能的管理漏洞和风险点,为后续审计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审计证据收集的多样性:文件审计法、比较分析法和抽样检查法是审计证据收集的三种主要方法。这些方法的有效运用有助于审计人员发现异常数据和疑点,确定审计线索。

3.内部控制评估的全面性:评估内控设计合理性和测试内控执行有效性是审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这有助于审计人员识别潜在的设计缺陷和执行问题,预防和减少错误或舞弊行为的发生。

4.实地审查与观察的实际性:突击检查与实物盘点、观察业务流程与实际操作为审计人员提供了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日常运作的机会,有助于识别潜在的操作风险和合规问题。

5.审计发现问题的方法的针对性:从异常数字中发现问题、账户核查与资金流向分析、对自制收据的重点审核是审计中识别问题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于防止和发现财务欺诈行为。

6.审计沟通与报告的有效性:有效的审计沟通和编制审计报告并提出建议是确保审计发现问题能够被理解和解决的关键。这有助于提高问题整改率和整改成功率。

7.2数据支撑结论

组织结构与治理问题占比:超过60%的审计问题与组织结构和治理有关。

内控缺陷问题占比:70%的审计问题与内控缺陷有关。

现金管理问题发现率:通过突击检查发现的现金管理问题比常规审计高出20%

固定资产盘点不符率:某企业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率达到5%

操作效率问题占比:通过业务流程观察发现的操作效率问题占所有审计发现的30%

收银员未按规定使用收银机比例:在一项针对零售企业的审计中,发现比例达到10%

虚假销售收入伪造收据比例:20%的虚假销售收入是通过伪造收据实现的。

财务报表错报问题占比:40%的财务报表重述与账户余额核查不当有关。

未入账的银行存款占比:通过核对发现未入账的银行存款占总存款的5%

及时沟通缩短问题解决时间:及时沟通可以缩短问题解决时间约25%

详细沟通提高理解和接受度:详细的沟通可以提高被审计单位对问题的理解和接受度约30%

有记录的沟通提高整改完成率:有记录的沟通可以提高整改完成率约15%

结构良好的审计报告提高问题整改率:结构良好的审计报告可以提高问题整改率约20%

明确的整改建议提高整改效率:明确的整改建议可以提高整改效率约35%

有效的后续跟踪提高整改成功率:有效的后续跟踪可以提高整改成功率约40%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是一个系统性、多维度的工作,需要审计人员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技巧,结合数据支撑,以确保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审计之窗
了解行业最新资讯,总结分享实践经验,让审计变得有深度、广度、趣味度,一群审计人可以畅快交流的平台,欢迎各位老师投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