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的2025年新年献词被骂了好几天。本来我是没有任何感觉的,因为这是一件毫不重要的事情,谁还关心一家传统媒体的新年献词啊?
但是,看到那么多人拿南周早年的献词来批评今年的,特别是那几篇名作《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我真有点受不了了。
今年是2025年,南周和这些批评南周的朋友们,版本怎么停留在1925年了?
我经常开玩笑说,我拿屁股都能猜出来媒体老哥在想什么——启蒙民众嘛,媒体人幻想自己铁肩担道义,用自己的良知对抗不公,用自己从书上看来的思想启蒙民众,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代表性言论很多,比如某位主编说的,「三十年启蒙失败了。」
这显然是一个误会,中国市场化媒体从来没有启蒙那回事。甚至,现在的媒体,无论是纽约时报(请参见《纽约时报如何认错?》)还是南方周末,在十年前就失去了启蒙的能力。
南方周末新年献词的最大特点是历史预言。编辑总觉得自己能看到并代表历史趋势。从南周历年献词里,有很多这样的表述:「我们没有推卸责任,不负历史的托付?」「历史的接力棒已经在我们手中」「中国社会从未像现在这样,认清自己的路向」……
这是典型的跳大神,只要稍加追问,这些表述就无法自圆其说:「历史的托付」到底是什么,谁来托付?「历史的接力棒」到底是什么,谁来接力?中国社会的路向到底是什么,谁认清了?
答案是,没有人托付,没有人接力,没有人认清。历史不是一个人格化的主体,不会托付任何事情,更不会有任何决定性的历史趋势。
就算人们相信有某种历史趋势,那也更可能是「东升西降」之类更受人欢迎的表述,而不是南方周末那些曾经的愿望。
南方周末的历史预言完全是编辑和一小部分忠诚读者的自相情愿。
道理很简单,媒体老师连自己会不会失业都预测不了,怎么敢下历史预言的?
南方周末原本的新年献词就写得很糟糕,充满了跳大神一样的历史预言。如今还是在跳大神,只是文笔不行了。
市场化媒体的读者们揪住文笔问题,劝南周别写新年献词了。但南周献词真正的的问题是预言的问题、决定论的问题、启蒙的问题。
事实是,2025年,世界上没有人能预测历史,更没有人能够启蒙民众。
传统媒体更是早就完蛋了,就像是我在《机构媒体完了》写的那样,「一切的一切,都是媒体失去了渠道,失去了成为平台的机会。互联网巨头用更有效率的推荐算法,彻底取代了编辑推荐。」
所有人都能在短视频里找到自己爱看的内容。任何新闻事件发生,所有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KOL解读。这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意味着一小部分知识分子不再能够控制话语权,整个社会的意见表达更加激烈和充分了。
媒体老师为什么会产生自己要启蒙民众的错觉呢?
因为在2012年之前,市场化媒体短暂性地控制了内容渠道,控制了话语权。媒体老师飘了,把时代红利归结为自身努力,于是产生了宏大的、知识分子的想法,想要为社会、国家甚至历史代言。
然后,2012年后,推荐算法与短视频相继普及。新的内容分发技术彻底改变了内容生产和内容消费。
程序员干碎了媒体老师的梦想。短视频APP月活用户超过10亿,抖音和快手用商业理性、去政治化的方式,重建了真正全民使用的内容平台。
最后,让我们回头看,倒推一下。南方周末等市场化媒体到底失去了什么能力?
我的答案是,市场化媒体失去了个体叙事的能力、讲故事的能力、煽情的能力。只能拿着自己明显不懂的AI堆砌素材,写质量低于公文水平的排比句。
为什么南方周末1999年新年献词《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写得好?
因为这篇文章会煽情,用的是个体叙事。虽然全文都在呼唤公平正义这样的宏大叙事,但作者的写作思路是自下而上的,从个体出发,从个体的情感出发,逻辑是个体即是整体,你就是我们,自下而上地建构宏大叙事。
如同崔健的歌词:
(可恶,QQ音乐怎么没有崔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