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我当36氪CEO

文摘   2024-10-18 11:59   四川  
36氪最近发生了三件大事,一件事是裁员,一件事是合股,另一件事是公司最美丽员工小双不幸离世。
首先,让我们为小双哀悼三秒,RIP,愿你下辈子做猫依然美丽。
然后是合股。众所周知,36氪的主业是锐评各路互联网大厂,外加想要发展为客户的传统行业大公司。今天写这家大厂的部门人事变动,明天评那家公司的战略规划有何问题。
曾经,36氪还发出过豪言壮语,不仅要专注(锐评)一级市场,还要报道(锐评)二级市场。
但是,非常遗憾,36氪自己的股票是仙股,股价长期低于一美元,今年更是跌到了两美分,属于非常严格意义上的仙股。
于是,36氪决定合股。20合1之后,36氪股价跃升为5美元。立志要让「一小部分人先看到未来」的36氪,终于告别了自己马上就要被退市的未来。
对此,网友的评论相当幽默。
富途牛牛36氪主页的评论区里,一位名为「小韭菜真可怜」的网友,从7月至今,坚持不懈地评论了29条:「让一大部分人先看不到未来」。
还有网友锐评道:「一般垃圾股合股后都要跌30%-50%, 目前这个才20%多一点, 看来合股跌幅还有空间。」
说完前两件大事,让我们回到公司业务上。
36氪这两年日子过得确实不好,堪称风雨飘摇:2023年营收3.4亿元,净亏损8924万元。今年情况更离谱,上半年营收一亿元,净亏损达到了9590万元——半年亏损就超越了去年全年。
我实在想不明白,36氪的毛利率高达50%,腾讯也不过如此。而且,媒体公司都是轻资产运营,支出大头是人力成本,36氪的工资也不高,还在持续裁员,怎么能越亏越多呢?
36氪的亏损方式也实在有些幽默。2023年,36氪的管理费用从5207万元(2022年)猛增至1.07亿元。为什么管理费用猛增?财报的解释是,坏账准备金增加、搬办公室和因为裁员而增加的员工遣散费。
今年上半年,36氪的管理费用达到了6280万元,同比增长79.9%。原因还是坏账准备金增加。
裁员把自己裁得更加亏损,就已经黑色幽默了。更让人无语的是,一家媒体公司,怎么跟银行一样整出了坏账准备金?
只能说,世道变坏,赖账的客户太多,连媒体都要不回来钱了。
连小红书用户,都操心起36氪还能不能拿到公关预算。有小红书用户惊呼:「36氪上半年白干了」。
严格来说,小红书用户的说法是不正确的。36氪上半年没有白干。净亏损一亿的意思是,36氪干了半年,反而倒欠一亿元。
残酷的真相,有时比调侃更让人落泪💧
有鉴于此,我建议由我出任36氪CEO。
我的优势有以下四点。
第一、我是00后,年轻有活力。媒体公司还没有00后CEO,36氪有条件让少部分00后先成为CEO。
媒体行业有提拔年轻人当高管的习惯。大老师自己就是29岁成为《第一财经周刊》联合创始人。蒋方舟22岁出任《新周刊》副主编。我已经24岁了,完全符合36氪CEO的年龄要求。并且,我年轻脸皮厚,敢于向客户要钱,为36氪争取更多公关预算。
第二、我在36氪工作过,了解并热爱公司。虽然我的工作时间只有5个月,但是我已经熟悉公司的业务模式和组织架构。同时,我在36氪较短的工作经历带来了一个好处,就是我能够以相对局外人的视角,审视公司存在的问题,并且敢于提出解决方案。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如果只局限在公司里了解情况,那么经营者很容易陷入一种盲目的安心状态。」在公司改革中,有必要引入我这样的相对外部的力量。
第三、我没有包袱,可以放心大胆裁员。虽然36氪已经在大力裁员,但是裁员力度还不够。显然,今天的互联网行业养活不了一家数百人规模的行业媒体。
2017年,36氪的员工数为194人。等到两年后上市时,工数猛然增加到525人,扩张速度过快。我认为36氪比较合理的规模是50人左右。并且,我与公司各部门领导都没有私交,可以没有顾忌、公平公正地继续裁员。
第四、我声音洪亮,胆量还可以。大老师的采访风格相对温柔,对话视频下方,常常有不识好歹的网友质疑大老师采访方式有问题。
传位后,我将继续拍摄36氪CEO对话节目,采访各路互联网大佬。我和这些大佬同样没有私交,可以完全从节目效果出发,问观众真正关心的问题。届时,36氪CEO对话节目,很可能更加精彩。
如上所述,这是一篇求职文章。
虽然在一些朋友们看来,我出任36氪CEO的理由相当充分。但是,万一大老师看法不同,认为年轻人还需要历练。那么,我也在找其他工作。
如果各位老板有合适的工作机会,欢迎私信联系我。(其实是为了这句话,写了这篇稿子。)
最后澄清一下,本文并未使用任何内部信息,所有信息都可以从财报、脉脉、小红书等公开渠道找到。如果说,这篇文章里存在其他外部观察者获取不到的内部信息,那就只有我对公司的热爱🫶

葬愛咸鱼
现在我们来较量较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