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布鲁克纳与他的《第七交响曲》

文摘   2024-10-18 17:18   上海  


为你打造优雅精致的音乐生活方式| Musiclover




编者按

🎵

2024年是奥地利作曲家布鲁克纳两百周年诞辰。《音乐爱好者》面向广大读者开展了征文比赛,请大家聊聊心目中的布鲁克纳和他的音乐。本次征文活动自启动以来,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爱乐者的积极参与。本月我们将特设“纪念”栏目,与大家一起分享由《音乐爱好者》编辑部精心挑选的优秀文章。从这些满溢着创意与才华的文字中深刻地感受读者们对布鲁克纳的热爱,以及他的音乐在国人心中的地位,并认真聆听与思考布鲁克纳作品中所具有的哲学性。





如果给你这样一个剧本:出生在奥地利的一个普通小村镇,十三岁时父亲去世,三十一岁时才获得林茨大教堂的管风琴师职位。然而苦尽并没有甘来,艰难维系的生活、并不顺利的婚事、唯一的亲人母亲离世、音乐界的刁难以及前途未卜的命运——面对这一切,你是否会选择放弃?很不幸,这个剧情就发生在安东·布鲁克纳身上。这个时候的他消沉了,接二连三的暴击使他神经紧张,从小就内向、忧郁的性格在此时被无情地放大。


然而,正如每一个英雄的故事中都必有“救赎”的桥段,音乐拯救了这个险些沉入海底的人。布鲁克纳对音乐的追求使他渐渐恢复了拼搏的热情,终于在高手如云的维也纳音乐学院获得了教职。但他的交响乐创作依旧困难重重,在他五十三岁时首演的《第三交响曲》堪称“令人绝望的失败”,在五十七岁时首演的《第四交响曲》让他重整旗鼓,直到六十岁他才“大器晚成”,终于凭借《第七交响曲》迈入了著名作曲家之列。



安东·布鲁克纳‍‍‍

布鲁克纳的《第七交响曲》也被称为“英雄交响曲”。一方面,这部作品确实有着英雄般辉煌的主题,磅礴如翻江倒海的音浪裹挟着无限欢愉不断前进,迸发出引领人类走向幸福的力量,最终横扫一切苦难,划破夜空,冲向光明。另一方面,对于布鲁克纳而言,这部充满着乐观精神的作品何尝不是对他自己的讴歌?正如法国哲学家加缪所说:“真正的救赎并不是厮杀后的胜利,而是能在苦难之中找到生的力量和心的安宁。”《第七交响曲》便是如此。这部作品所蕴含的哲学思想极其复杂,其艰深的、具有冥想性的深刻内涵使人望而却步。即使对于职业乐团和指挥来说,这也是一座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才能勉强翻越的高山。然而,如果听众能够感受到布鲁克纳虔敬的信仰所带来的感召,便能如置身于神圣的大教堂般洗净尘世间的一切烦恼。

布鲁克纳明白,生是死的前奏,因此,第一乐章他描写的是向死而“生”:在激昂欢腾之下,也有着对死亡不可避免的敬重和释然。主题是充满生命力的上行音调,由大提琴和独奏圆号奏出。第二乐章的开头由两个主题交织而成,音乐虽然浑厚、凝重,但无力感却涌上心头,只有哀求和痛苦的感觉。在经历了第一乐章和第二乐章相对沉重的情绪后,第三乐章中谐谑曲的出现给前后乐段带来了鲜明的对比,悠扬的旋律和欢快的节奏使人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第四乐章则从具有布鲁克纳标志的弦乐震音开始,背景音乐窸窸窣窣神秘颤动,折射出朦胧、闪烁的微光。逐渐显现的主题轻盈而有力量,仿佛描绘了一个奋发向上的少年英雄形象,年轻又充满朝气。


《第七交响曲》第二乐章总谱(排练号W)



瓦格纳说布鲁克纳与贝多芬最相似,严肃深刻且具有巨大能量的精神力不是普通规模的交响曲所能呈现的。指挥家切利比达克曾在排练时向柏林爱乐乐团强调:“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我要的声音是德国的,不是法国的。” 
  
我曾看过两个令人震撼的电影片段,都是用布鲁克纳交响曲作配乐,一个在《指环王》中,另一个在《星际穿越》中。布鲁克纳创作的音乐很少刻画小情小爱,更多的是以上帝视角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好像他才是那个宏大诗篇的执笔人,所有苦难、拯救、再苦难、再拯救都被他一一安排。如何跌宕起伏,如何摄人心弦,都好像命中注定。    

布鲁克纳的一生充满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精神,这让他走出了乡村,走出了维也纳,走出了欧洲,乃至走出了世界,音乐中的力量甚至只有宇宙才能容纳。布鲁克纳用音乐救赎了自己,同时也用音乐救赎了无数听懂他、理解他的“信徒”。在布鲁克纳两百周年诞辰之际,谨以此文纪念一个大于等于音乐、小于等于宇宙的伟大灵魂。


(本文节选自《音乐爱好者》10月号《布鲁克纳与他的<第七交响曲>》,作者:高鑫)


阅读更多好文,请点击👉《音乐爱好者》电子杂志

线


欢迎扫描二维码加入《音乐爱好者》俱乐部II群,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分享音乐


购买2024年10月纸刊请点击


订阅2024全年纸刊请点击

关注公众号
让你离高雅更近一点

音乐爱好者Musiclover
经典音乐的推广与普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