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打造优雅精致的音乐生活方式| Musiclover
2024年是奥地利作曲家布鲁克纳两百周年诞辰。《音乐爱好者》面向广大读者开展了征文比赛,请大家聊聊心目中的布鲁克纳和他的音乐。本次征文活动自启动以来,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爱乐者的积极参与。本月我们将特设“纪念”栏目,与大家一起分享由《音乐爱好者》编辑部精心挑选的优秀文章。从这些满溢着创意与才华的文字中深刻地感受读者们对布鲁克纳的热爱,以及他的音乐在国人心中的地位,并认真聆听与思考布鲁克纳作品中所具有的哲学性。
作为一位性格复杂的作曲家,布鲁克纳究竟有何过人之处,能让众多年龄、身份、背景各不相同的人因他的名字而心灵相通?我们在聆听布鲁克纳的时候究竟在干什么?
透过纷繁高远的音景,我们很容易体会到布鲁克纳独具一格的作曲风格。他在管弦乐配器上展现出铜管的嘹亮和弦乐组的庞大,由此带来的颤音效果为他的音乐注入了浩瀚与精妙。绵延的旋律不绝如缕,逐渐增强引出高潮,将复杂的和声及反复动机运用到极致,这些都是布鲁克纳标志性的风格。《第四交响曲》第一乐章完美地展现了布鲁克纳如何引入一个简单动机,随后加以巧妙的发展。乐章以圆号的旋律动机开始,紧接着这一动机被木管乐器流畅地接过,形成一条顺滑的音链,渐次将音乐推向戏剧性高潮。随着贯穿始终的圆号动机的回归和推动,乐章的气氛再次达到顶点,赋予乐曲天衣无缝般的连贯性,其张力和情感的释放令人叹为观止。
《第七交响曲》的第二乐章通常被认为是十九世纪最动人的葬礼音乐之一。这个感人至深的乐章源于布鲁克纳对瓦格纳即将离世的哀悼。他在给指挥家费利克斯·莫特尔(Felix Mottl)的一封信中说:“某日回到家,想到大师将不久于人世,心中极为苦闷,于是产生了这个柔板的构思。”事实上,瓦格纳去世时,这个乐章尚未完成。等消息传来,布鲁克纳才为其写下了令人心碎的尾声。他在乐队中首次加入四把瓦格纳号,增强了乐曲沉郁凝重的气氛。这个无与伦比的柔板是布鲁克纳献给瓦格纳的挽歌,在十多年后也用在了他自己的葬礼上。《第九交响曲》同样是一部深刻而内敛的未竟之作,为这位音乐天才树立了高耸的纪念碑。布鲁克纳将它献给上帝,他写道:“现在,我把最后的作品献给我至爱和至高无上的上帝,希望他多给我些时间来完成它。”布鲁克纳从德奥音乐传统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尽管他受到瓦格纳的深刻影响,但是他也影响了瓦格纳。比如,瓦格纳的歌剧《帕西法尔》中包含了许多德累斯顿圣咏及其转化主题,这无疑是受布鲁克纳在交响曲中采用圣咏体裁的启发。只不过布鲁克纳将其用于交响曲,而瓦格纳将其用于歌剧,他们两人在赋予音乐作品史诗般的力量和宏阔场景方面有着共同的美学追求。1896年,布鲁克纳在家中
布鲁克纳凭一己之力,创造了一种新的交响乐范式。有人将他归类为保守派,有人将他归类为激进派。实际上,他两者都不是,或者说是两者的融合。他的创作为后世音乐家留下了丰厚的遗产。马勒称赞布鲁克纳是他的交响曲创作先驱,而勋伯格则对布鲁克纳大胆的和声语言非常着迷,这激发了他的无调性音乐实验。芬兰作曲家西贝柳斯的交响曲中也处处闪现着布鲁克纳的影子。布鲁克纳的独特魅力在于,他擅长以饱满的管弦乐奏鸣和盘旋上升的旋律营造出瑰丽宽广的意境,用铜管和打击乐器创造出庄严的音效,让人感受到宏大与壮丽。《第八交响曲》第一乐章将此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乐曲以威严的序奏拉开帷幕,弦乐和铜管携手奏出贯穿全乐章的宏伟基调,随后逐渐展开并过渡到弦乐演奏的统领主题,最终转化为强有力的圣咏主题,在和声中达到摄人心魄的高潮。这段典型的“布鲁克纳式发展”已成为古典音乐中最具欣赏价值的乐段之一。
(本文节选自《音乐爱好者》10月号《布鲁克纳:他的天才,他的传奇》,作者:史领空)
欢迎扫描二维码加入《音乐爱好者》俱乐部II群,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分享音乐
购买2024年9月纸刊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