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打造优雅精致的音乐生活方式| Musiclover
编者按
🎵
2024年是奥地利作曲家布鲁克纳两百周年诞辰。《音乐爱好者》面向广大读者开展了征文比赛,请大家聊聊心目中的布鲁克纳和他的音乐。本次征文活动自启动以来,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爱乐者的积极参与。本月我们将特设“纪念”栏目,与大家一起分享由《音乐爱好者》编辑部精心挑选的优秀文章。从这些满溢着创意与才华的文字中深刻地感受读者们对布鲁克纳的热爱,以及他的音乐在国人心中的地位,并认真聆听与思考布鲁克纳作品中所具有的哲学性。
十九世纪的德意志处于新旧交替的激荡期,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保守主义等各种思潮涌现,冲击着传统的思想文化。爱德华·汉斯利克作为音乐评论家,对作曲家及其作品的意见和立场引导了当时社会的舆论走向。他将音乐分为“纯粹”与“非纯粹”两类,认为语词、脚本、曲名、标题内容等属于将音乐与日常生活的情感相联系的范畴,但此种联系是在不纯粹的基础上产生的,应当置之不理或予以反对,而“器乐音乐”应是音乐艺术唯一、纯粹且绝对的表现形式。在汉斯利克看来,音乐是“乐音运动的形式”。
在初期,汉斯利克非常认同布鲁克纳的作品,但这种良好的开端却在《第三交响曲》发布后被彻底打破。1877年,布鲁克纳的《第三交响曲》在维也纳上演,布鲁克纳亲自登台指挥,却遭遇台下阵阵嘘声,维也纳音乐学院的院长离席而去,演出结束时现场观众寥寥无几,仅剩包括布鲁克纳的学生在内的二十余位观众,这让布鲁克纳沮丧万分。或许是因为作品中某种荒凉的管弦乐色彩、异质材料非常规地并置,或许是因为其巨大的篇幅,又或许是因为他公开表明了对瓦格纳的敬仰而无意中成为瓦格纳与勃拉姆斯的追随者尖锐冲突的焦点,维也纳听众对这部作品不感兴趣。汉斯利克也对《第三交响曲》进行了强烈批评,他认为这部作品没有表达出丝毫的意蕴,让人无法理解且捉摸不透,并指责布鲁克纳将贝多芬与瓦格纳的音乐揉捏在一起,最终又屈服于瓦格纳的音乐风格。他完全不能理解布鲁克纳的音乐思维,称其是“一个神经质的小乡巴佬”,认为他的交响乐是支离破碎的,是古典与浪漫的“大杂烩”。正是这次评论的发布,使布鲁克纳此后的音乐创作道路雪上加霜。在当时,音乐评论家发表的言论能够左右听众的音乐审美,对音乐家的影响格外大,因此汉斯利克的言论给布鲁克纳带来了难以言喻的伤害。
瓦格纳与布鲁克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