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运动习惯与特长,铸就孩子未来无限可能

教育   2024-11-11 14:46   江苏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我们不应仅以考试成绩论英雄,促进全面发展才是重中之重。拥有运动习惯和特长的孩子,往往更容易走向成功。 
孩子投身体育运动,收获的不仅是乐趣与健康,更能挖掘自身潜能,培育良好品质,为成长之路奠定坚实基石。

全国政协委员李稻葵就曾大力倡导,在孩子成绩尚可的前提下,让他们掌握契合身体特长的技能,多参与体育赛事,这将极大拓展其心智禀赋,使其终身受益。李稻葵还特别强调了运动员出身者所具备的三种独特心理素质:一是拥有坚不可摧的信心与强大号召力;二是深谙竞争之道;三是精通团队协作。 
那么,究竟何为体育教育的真谛?姚明的经历与感悟为我们带来深刻启示。传统意义上的“体育”,常被狭义地等同于专业运动员的竞技运动,甚至单纯地与成绩、破纪录、拿奖牌划等号,却忽略了体育更为深层的内涵。
体育绝非仅仅关乎金牌荣耀,为国为乡争光,其意义远不止于此。同样,传统的“体育教育”也存在局限,仅仅停留在简单身体锻炼层面,未能充分挖掘其教育功能,使之沦为分数、升学、考级、认证的工具,而忘却了其提升素质、塑造完美人格的教育本质。 
在2014年接受采访时,国家主席习近平详细谈论了自己的体育爱好:“我喜欢游泳、爬山等运动,游泳我四五岁就学会了。我还喜欢足球、排球、篮球、网球、武术等运动。”

同样,众多西方领导人皆有体育专长,或入选大学体育代表队,或出身职业运动员行列。如美国前任财长亨利·鲍尔森曾是大学橄榄球队明星,IMF主席拉加德曾是花样游泳健将,黑石集团创始人苏世民曾是校长跑队队员等。不仅运动员出身者容易成就非凡,西方精英大学亦高度重视培养具有运动员背景的学生。
运动员(非专业运动员)必定具备特殊心理素质。
  • 其一,运动员深谙竞争之道。体育游戏与生俱来的竞争性,促使运动员善于且乐于竞争。
  • 其二,运动员精通团队协作。即便是乒乓球、体操、跳水、田径等单人项目,也离不开团队支持,教练、营养师、陪练等各个环节紧密配合,方能铸就卓越竞技状态。
竞争与合作乃人类社会永恒主题,而运动员兼而有之,此即体育精神。运动员出身者之所以在社会中崭露头角,关键在于他们拥有难以摧毁的信心与强大号召力。一支常胜之师必然历经诸多逆境,难免饱尝失望、恐惧、质疑、懊恼等情绪,尤其在瞬息万变的赛场上。竞赛落后时,核心人物必须摒弃杂念,不能深陷消极心态,也不可妄图一蹴而就,而应专注于下一个球,把握反败为胜的契机。
这种瞬间把握机会的能力,正是成功者必备的素养。 

诸多实例彰显了体育特长学生的卓越表现。国外商学院对有运动背景的学生青睐有加。哈佛大学的调研发现,毕业20年后,为母校捐款最多的并非成绩最优的学生,而是有校队背景者,他们始终满怀集体荣誉感。牛津大学久负盛名的罗德奖学金,其四项招生标准中就包括热爱体育且最好有运动成就,因为这样的学生往往心智卓越,是极具潜力的未来领袖。
美国常青藤联盟最初便是若干大学的美式足球体育联盟,中国也曾有特色高中教育,如清华附中曾有近三分之一学生活跃于校队赛事,其中不少人成为日后社会精英。 
总之,在孩子成长进程中,在确保成绩达标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培养运动习惯和特长,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与竞赛,这将有力拓展他们的心智天赋,为其未来铸就无限可能,使其终身受益。

往期回顾
BREAK AWAY

该不该对孩子说“这个太贵了,咱们去网上买”?



暑假里孩子每天运动多久合适?什么运动好?



教育的关键在于,让孩子每天运动出出汗





体育向导
各年龄阶段体育科普指南,引领全民科学健康锻炼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