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血液病的五点心得,引领你从新角度认识血液病。

文摘   2024-10-18 15:29   北京  

一、中医辨证,同症异疗与异症同疗

中医主张“辨证施治”,即依据每位患者的实际病状和身体条件,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在对待诸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血液疾病时,中医会综合观察症状、舌象及脉象,探究病源及其变化,实施“同症异疗”与“异症同疗”。比如,这些血液病症虽可能均有贫血、出血、发热、感染等共同症状,中医则会依各自症候的差异,施以相应的疗法和药物配伍。

二、整体调理与多脏器协同治疗的重要性

在中医理论中,血液病症通常与多个脏器的功能失和紧密相关。秦伯未先生曾提到,血虚的症状常常首先影响肝脏,因为肝脏负责藏血,所以在治疗上首先要着重于肝脏的调理。中医治疗时特别注重全身的和谐调理,例如,在治疗贫血时,会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从肝脏、心脏乃至肾脏等多个方面着手,采用当归、白芍、阿胶等药材以滋补肝血,或运用人参、当归等药材以养心补益血液,同时也会用熟地、山茱萸等药材以强化肾气,从而实现多脏器的协同治疗

三、巧用止血与补血技巧

在中医治疗血液病的过程中,对出血症状的处理,既重视止血措施,又着重补血手段。以鸡血藤大枣汤为例,该方利用鸡血藤活血化瘀、凉血止血的功效,及红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特性,相辅相成,以提升血小板,缓解出血问题。此外,她还注重根据出血的具体部位及成因,采取清肺、补肺、清肝、平肝等针对性的治疗策略,例如运用麦冬、生地、石膏等药材,以期收获更佳的治疗成效。

四、慎重使用苦寒药物,着重于维护体内正气。

在中医理念中,治疗血液病时需谨慎使用苦寒类药物,因为这些药物可能导致正气受损。韦云教授在临床治疗中,始终关注这一点,避免过量应用苦寒药。他倾向于选用性质温和的药材,例如鸡血藤、当归等,这些药材不仅有助于止血,还能补血,有效维护患者体内的正气。

五、长期调理与防止病症再发的重要性

中医倡导“未病先防”的理念,主张在疾病形成或恶化前进行及时的预防与治疗。对于血液系统疾病患者而言,中医尤为重视持续的调养,利用中药、饮食、运动等多种方式进行全身心的调整,以提升患者体质,强化免疫能力,从而避免病症的再次发生。治疗期间,中医会依据患者的实际状况,量身定制长期的调理计划,助力患者渐入康复之途。

经过一段时期的治疗,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显著增加,皮肤上的出血点和瘀斑持续减少,有效遏制了病情的发展。与此同时,对患者进行了饮食和日常生活方式的指导,以助力患者培养健康的生活模式,降低疾病再次发生的风险。

总体而言,中医药在治疗血液病方面展现出其丰厚的经验和特有的优势。中医依据辨证施治原则,进行全面调理,巧妙应用止血与补血策略,谨慎使用苦寒类药物,并注重长期调理以及预防疾病复发,为血液病患者带去了有效的治疗与帮助。

史淑荣
本公众号(原名:史淑荣工作室)是针对血液疾病如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增多,骨髓增殖性疾病,过敏性紫癜等而设立的科普文章知识学习平台与交流平台,在这里,患者可以更多了解血液病知识,也可以和史淑荣主任一同探讨病情,支持远程会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