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思路的世纪级转变

文摘   2024-11-10 16:35   重庆  

如果不想错过“债文新说”的精彩内容,赶紧星标⭐我们吧!

会议结束了,谈几个市场不太关注,但实际很超预期的点。

1. 实事求是,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每年从专项债里面切出来8000亿化债,讨论的重点不应该是这钱算不算新增量,而在于这操作的意义。

今年上半年就已经定了8000给今年用,市场是没预期到后面几年也可以这样的,这次直接明确。

这块切出来的额度会挤占项目建设资金吗?大概率不会,因为项目资金本身就用不了这么多。可以看这条新闻:

截至10月20日,各地累计发行专项债券3.63万亿元,占全年额度的93%,支持项目超过3万个。经统计,待发额度加上已发未用资金,年内各地共有2万亿专项债券资金可安排使用。

全年额度是3.9万亿,发了3.63万亿,还剩0.3万亿待发,但是待发加上已发未用有2万亿。

简单的数学题,这意味着已发未用有1.7万亿。

为什么不用?要么是因为项目不合理,要么是因为没项目,导致这钱趴账用不出去。

与其趴账,不如直接去做债务置换,这样拿到回款的企业,就可以让自己的现金流运转起来,提高货币流通速度。

有人问,如果后面有更多项目可以做了,是不是就少了8000亿可用资金?

其实也不是,蓝部长这次提到,“扩大专项债券发行规模,拓宽投向领域,提高用作资本金的比例”,专项债规模是可以继续扩大的,而且支持的领域增加,就能涵盖更多项目,解决缺项目的问题,提高用作资本金的比例,可以避免配套不足导致项目不能开工的问题。

2. 化债思路有了根本性转变

之前,我们化债的思路是静态和收缩的,减税、减支、化债,这就导致了通缩循环。

但现在,化债思路开始转向动态和发展的,学习时报和财政前司长都提到了这一思路转变,这次会议更是非常明确:

一是从过去的应急处置向现在的主动化解转变,

二是从点状式排雷向整体性除险转变,

三是从隐性债、法定债“双轨”管理向全部债务规范透明管理转变,

四是从侧重于防风险向防风险、促发展并重转变。

目的也是非常明确:

一是将原本用来化债的资源腾出来,用于促进发展、改善民生。

二是将原本受制于化债压力的政策空间腾出来,可以更大力度支持投资和消费、科技创新等,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和结构调整。

三是将原本用于化债化险的时间精力腾出来,更多投入到谋划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去。

可以说,决策层这次是直击要害,找到了财政和经济循环不畅的症结。

3. 财政态度出现本世纪的最大转变

这次提到,政府负债率为67.5%,显著低于主要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我国政府还有较大举债空间。

看似平平淡淡,但却是几乎无人发现的本世纪最大转变。

要知道,在此前,我国一直都遵循着《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即赤字率不超3%,政府负债率不超60%,在今年3月的政府文件中,还在继续强调这一点:

但这一次,我们不仅突破了60%,还说有较大举债空间。

这意味着3%的赤字率也不再构成约束,我们将由平衡财政向功能财政进行转变。向后看,经济走弱也无需悲观,因为会加强财政加码的预期。

此前市场一直再说,如果最初签订《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成员国在面对经济问题时,都不再严格遵守,为什么我们还要古板地遵守呢?

这一次,决策层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我们为了本国经济和国民福祉,也不要被这条约所束缚。

比起教条主义,我们这一次选择了实事求是。

政策开始倾听市场的声音,并且开始灵活做出调整,这才是最大的超预期。

债文新说
银行间债券市场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