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辛弃疾的生平及创作背景,并掌握诗词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水平,使他们能够熟练背诵全诗并理解诗句的基本含义和情感表达。
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与分析,体会词人的创作心态与所抒情感,理解诗中的寓意和哲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使他们能够对诗歌进行深度解读和创造性思考。
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感受豪放派词风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情感领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情趣,激发其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升审美素养。
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了解辛弃疾及其创作背景,感受古代诗人的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对诗词中典故的分析,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水平,理解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赏析诗词的艺术技巧,把握其豪放特点。
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及修辞手法,理解诗词的审美特色。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典故的含义,体会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力的爱国热情。
提升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使其能够对诗歌进行深度解读。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通过自由读、范读、齐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读”课文,感受作者的豪放词风。
讲解法:教师简要介绍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分析诗词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词情感的理解和感悟,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点拨法:教师在关键处进行点拨,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深层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回顾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引导学生思考辛弃疾在登上京口北固亭时会作何感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
学生自学课文,查找资料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借助注解和工具书正音、正义,疏通词语。
(三)参考内容: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
辛弃疾在词人中,是个英雄。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21岁的辛弃疾率群众2000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军。在起义军的几个月里,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到了南方后,他继续坚持主战,用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但是,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游宴玩乐歌舞升平的生活,对金屈辱求和。他们对起义军也一直害怕。辛弃疾被迫隐退,空怀一腔忠贞热情,却报国无门。他的许多词就反映了这种悲愤。
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辛弃疾64岁退隐江西乡间已有十多年,被执掌大权的韩侘胄(tuō zhòu)所起用。当时蒙古已崛起,金则日益衰败,并起了内乱。韩要立一场伐金大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第二年(1204)任他作镇江知府,镇江那时正处于抗战前线。辛弃疾初到镇江,积极作北伐准备,可他的意见不能被韩侘胄一伙采纳,并给他一个降官的处分,后来又把他调离镇江。辛弃疾施展雄才大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这就是辛弃疾写这首词的背景。
(四)知识掌握及课堂拓展练习
1、作家作品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我国_______时期爱国词人_______的作品。是词牌名。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_______,号_______。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一生都致力于抗金御敌,统一中原,是文学史上伟大的爱国词人。
其词现存620余首,题材多样,充满爱国主义激情,以豪放为主,发展了苏轼的词风。有词集_______ 。
2、字音
孙仲谋( ) 舞榭( ) 歌台 巷陌( )
金戈( )铁马 狼居胥( ) 佛狸祠( )
3.看好课下注释。
风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戈铁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草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典故分析
所谓用典,就是引古事、古人来比喻今事、今人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统称“用典”。恰当地用典,可使诗文文情隽永,含蓄深刻。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等。言简意赅,以一当十。
A孙权
1、孙权做了什么事值得作者怀念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舞榭歌台”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现什么情感与立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刘裕
(1) 出身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当年是何时,怎样的场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联系背景,说说词人对他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刘义隆
(1) 为何会失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影射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采用这个典故的目的?(希望当局采取什么政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佛狸祠
(1)“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什么场面?
(2)、“烽火扬州路”指什么?
(3)、二者对比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E廉颇
(1)作者与廉颇有何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我们看“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个结尾它所蕴含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比较阅读
《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借咏怀历史抒发感情,讨论这两首词的异同。
(不仅要了解两首词内容的异同,还要领会苏辛这两位豪放派代表词人风格上的异同)
1、相同点:
2、不同点:
(六)课堂总结(艺术特色、思想内容)
(七)课后作业:
阅读下面辛弃疾的怀古咏史词,查找资料,理解此词并写一段赏析,从用典和思想感情两方面入手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辛弃疾的生平及创作背景,并掌握诗词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水平,使他们能够熟练背诵全诗并理解诗句的基本含义和情感表达。
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与分析,体会词人的创作心态与所抒情感,理解诗中的寓意和哲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使他们能够对诗歌进行深度解读和创造性思考。
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感受豪放派词风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情感领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情趣,激发其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升审美素养。
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了解辛弃疾及其创作背景,感受古代诗人的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对诗词中典故的分析,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水平,理解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赏析诗词的艺术技巧,把握其豪放特点。
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及修辞手法,理解诗词的审美特色。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典故的含义,体会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力的爱国热情。
提升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使其能够对诗歌进行深度解读。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通过自由读、范读、齐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读”课文,感受作者的豪放词风。
讲解法:教师简要介绍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分析诗词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词情感的理解和感悟,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点拨法:教师在关键处进行点拨,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深层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回顾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引导学生思考辛弃疾在登上京口北固亭时会作何感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
学生自学课文,查找资料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借助注解和工具书正音、正义,疏通词语。
听录音,注意范读的语气和感情,齐读课文,感受文章。
(三)品味鉴赏
1、要求学生找出词中的典故,并分析其作用(难点)。
(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怀念英雄,表现收复失地的决心。
(2)人道寄奴曾住:怀念古人,表现北伐决心。
(3)烽火扬州路,佛狸祠下:今昔对照,不堪回首。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借古讽今,批评草率出兵。
(5)凭谁问,廉颇老矣:自我感慨,不忘为国效力。
2、引导学生找出词中的对比,并体会其作用。
(1)英雄业绩与可悲现实对比
(2)针对南宋的萎靡不振。
(三)比较阅读
复习《念奴娇·赤壁怀古》,检查背诵,分析苏轼词中描写赤壁景象的特点和作用。
比较苏轼与辛弃疾豪放词风的异同,引导学生理解两首词在结构、意境、主旨等方面的异同。
(四)总结与作业
1、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强调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以及《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重要性和意义。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赏析(用典和思想感情),以巩固学习效果。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五 板书设计)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教学反思与优化策略
在教授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经典词作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教材文本在日常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对如何更有效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典文学作品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实践。以下是我结合教学实践的几点反思与优化策略。
一、回归文本,强化示范性教学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尽管对教材内容的更新与拓展有着广泛的讨论,但我始终认为,作为教师,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将文本的深度解读与阅读方法传授给学生。在执教《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我着重于文本的示范性,试图通过这首词的教学,让学生掌握辛弃疾词善用典故的特点,以及如何通过典故解读作品深层含义的方法。
优化策略:
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上,首先要明确通过这首词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哪些阅读技能,如典故识别、历史背景分析、情感体会等。
细化教学内容:将典故作为教学的核心,通过细化典故讲解,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每个典故背后的历史含义及与词作主题的关联。
强化实践环节:设计课堂练习,如让学生尝试自己查找并分析其他辛弃疾词中的典故,以加深对这一特点的理解。
二、突破典故难点,创新教学方法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典故众多,且内容艰涩,是教学的难点。我在备课时,意识到要突破这一难点,必须找到吸引学生的切入点,同时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使典故的讲解既有趣又有效。
优化策略:
故事化讲解:将典故以故事的形式呈现,增加趣味性和吸引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多层次阅读:通过不同层次的阅读任务,如初步搜索典故数量、详细陈述故事内容、提炼概括等,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文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字词分析:如“望”字的解读,通过抓住这些关键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词作的内在联系和深层含义。
三、诵读与情感体验,增强诗歌韵味
在诗歌教学中,诵读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我在反思中意识到,虽然在教学设计中考虑了诵读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执行中却未能充分落实,导致诗歌的韵味和情感未能得到充分展现。
优化策略:
多样化诵读:在理清思路、展示意境后,应安排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如范读、听读、试读等,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深度。
情感体验活动:设计情感体验环节,如让学生尝试创作与词作主题相关的短文或诗歌,或进行角色扮演,以加深对作品情感的理解与体会。
反馈与评价:通过诵读和创作活动的反馈与评价,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同时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进一步提升阅读鉴赏能力。
总之,通过反思与实践,我深刻体会到在古典文学作品的教学中,既要注重文本的深度解读和阅读方法的传授,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授之以渔”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经典文学作品的熏陶下不断成长。
图文提供|语文研组
页面制作|张 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