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学科背后的故事------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2024-11-22 10:48   黑龙江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1)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2)通过对比、类比、归纳、演绎等多种思维活动,了解摩尔质量的含义,体会从物质的量层次定量研究化学问题的意义。


(3)能基于物质的量认识物质组成及其化学变化;运用物质的量、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简单计算。知道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的相互关系是研究化学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


【教学内容分析】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属于重要的基本概念。以物质的量概念为基础,可以得出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一些在化学中有重要应用的概念。因此,物质的量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及科学研究中。物质的量及其相关概念的建构,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间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之间的联系。


本节内容的突出特点是概念多而抽象,如物质的量、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这些词汇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与头脑中原有的认识如物质的质量、气体的体积等会产生冲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有意识地降低了难度,并没有要求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理解得很透彻;特别是降低了化学计算的难度,只要求学生学会关于概念的简单计算,将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计算分散到第三章中进行介绍。正是由于概念的抽象性,教材中穿插了丰富的素材,如图片、探究活动等,不仅丰富了版面,还达到了将抽象概念可视化的效果,直观地引导学生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视角认识物质,着力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是连接宏观与微观的桥梁,进而加深学生对物质的量等概念的理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建构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转化关系,感受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思想。


难点∶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微观粒子数、物质的量之间转化关系的建构。


【教学流程】


【情景引入,提出问题】


情景1



【设计意图】本节课是围绕着“一杯水(180g)的水中含有水分子数目为多少?”展开学习的,通过问题的回归解决,进一步构建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的认知模型,体现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的学科核心素养。



【生活情景素材】


情景1:展示一杯水的图片



【使用建议】首先以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水为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不同的视角复习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关系,再提出“一杯水(180g)的水中含有水分子数目是多少”的问题。展开本节课的学习。


情景2:数纽扣



【使用建议】类比生活中的宏观现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展开本节课的学习。


【问题情景素材】


思考与讨论:


(1)完成下列表格。


(2)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分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使用建议】本节课所学习的概念比较抽象,通过数据分析将概念形象化,有助于概念的掌握。其次,运用对比,归纳的科学方法,导入摩尔质量的概念学习。



图文提供|化学教研组

文字校对|单云梦

页面制作|张   鹏





木兰县高级中学团委
致力于做好团员青年和学生的引导和服务工作。积极发挥共青团的先锋模范作用,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是木兰县高级中学的校园风采和校园文化建设的窗口,是展现精神风貌的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