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好人的典型代表——记庄浪县李迎才助人为乐的动人事迹崆
作者崆峒樵夫
在庄浪县城,一提起李迎才,人们都会竖起大拇指,自豪地给你说:“他是世间难得的一个好人”!那么,李迎才到底是什么样的好人,听我给我从头给你道来。
1938年农历八月初四日,庄浪县水洛镇李碾村一户地地道道的农家土屋传来一阵婴儿的啼哭,这是李得仓家的儿子诞生了,一户贫困的家庭有了笑声。
这时候李得仓已经22岁了,因为他14岁上祖父去世,孤儿寡母,日子过得十分艰难。他走南闯北当货郎,不但没有挣下银钱,反而欠了一屁股烂债。
新中国成立后,专心务农,日子有了转机,但是饥饿和贫穷就像两个枷锁,牢牢地拴住了人的手脚。1951年农历六月十二日,年仅36岁的母亲李女子因为两男一女三个子女接连夭折,英年早逝,给这个贫困的家庭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当时李迎才只有13岁,正上小学四年级,他学习很刻苦,1954年就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庄浪县紫荆完全小学,1956年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庄浪县第一中学,因为学习成绩好、工作细致踏实,在学校连年当“三好学生”,学生干部,不是学校学生会主席,就是团委副书记,因各方面表现突出,1958年10月就由班主任赵懿德老师和校团委书记孙杰臣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他人生地第一次跃升。
高中三年在艰苦中度过,1962年考入甘肃师范大学中文系,因为“四清”运动的缘故和“十年特殊”前期武斗的影响,1968年2月毕业分配到兰州工作,后被庄浪县农民代表要求回到庄浪,分配到庄浪一中工作。
人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懂孩子的人。父母也是孩子的亲人和救星。1967年8月22日,因为庄浪县“武斗”的原因,李迎才离开庄浪来到平凉,住在平凉一中,外出在军分区看大字报,被支持庄浪县“红联”的平凉“红联”绑架,在平凉地委隔离,要不是他父亲李得仓得知情况,到平凉营救不成,奔赴兰州在甘肃师大找到“红三司”,才派师大附中长征团来平凉,轻松救出并返回兰州,躲过一劫。在兰州,有一天上午10时左右,在师大校门前,他与“革联”头子握手,被“红三司”头子在大楼上看的一清二楚,师大长征团成员让他带队抓“特总”头子,如果不是他机智进入军训营白营长办公室又躲过一劫,后果更不堪设想。
经过这两次在“风头浪尖”的历练,他感到人生无常,明白了“高处不胜寒”的道理,回家躲避,从此洗去了他“爱出风头、好表现”的锋芒。
他新分配回到庄浪县后,1968年3月28日当选庄浪一中革委会委员。1968年12月被免去职务,当了一名普通教师。这时候他已经30岁了,经人介绍与岳堡蔡月梅相识并结为终身伴侣。
就在这一年他要求组织把他调整出教育系统,在良邑公社良邑村开展“农业学大寨”试点,一呆就是四年,1972年被调入庄浪县广播站担任编辑,1974年8月调任庄浪县委报道组副组长,1975年调入县委农办担任副主任,1986年担任县委农工部副部长,1989年12月由县委调研室主任调任文化局主持工作,1994年7月担任县志办主任。1999年他被县委县政府选拔为庄浪精神宣讲团成员,同年5月6日在兰州宁卧庄宾馆礼堂举行首场报告,与位志荣、朱鲜灵、梁晓霞、姚思俊一起作报告,取得巨大成功。
之后,又奔赴临夏、定西、天水、白银、庆阳、平凉等地州巡回报告,他以《万众一心学愚公》为题,讲述了庄浪县为兴修梯田32名英烈奉献生命的动人故事,所到之处受到高规格接待和欢迎,为弘扬“庄浪精神”作出了贡献,成就了他人生的高光时刻。
直到2000年12月在县政府调研员岗位上退休。2003年开始,他组织群众对他居住的小区进行改造,雇人打扫卫生、清理化粪池、修理楼顶漏水10多年,发挥了老干部退而不休的作用。有一次回老家,他发现村里70岁的老两口居住在河滩看护菜园的茅草棚里,阴暗潮湿,十分凄凉,于是与县农机中心联系,安置在村里实验基地的砖瓦房,既解决了农技中心门户看护问题,又解决了两位老人的居家困难,两全其美。
村里有个老大娘,头顶上长了一个拳头大的包块,疼痛难忍,有时创破血流不止,生活异常痛苦,儿女怕担风险,不愿意救治,他将老人带到县中医院做了检查,医生表示可以手术,手术的时候,老人的三个儿子儿媳都没有来,老人出嫁的女儿签字,老人的儿媳妇打来电话说,谁割死了谁抬埋,他坚定地说,割死了我抬埋,一直守护到手术结束,手术很成功,老人一年后康复,生活了10多年还健在。
老家有个特困户,儿子在北京服装厂打工期间,与良邑乡陈山村的一个女青年相识相爱,女青年怀孕四个月后回老家提出结婚,女青年娘家坚决不同意,并纠集人骚扰男方,并要8万彩礼,面对这种情况,男青年父亲找到李迎才,他想不论如何要尽快成全这门亲事,如果这样拖下去,会出意外,就借了1万元,又让自己儿子担保贷了2万元,自告奋勇当介绍人,拿上3万元到女方家说媒,女方一见一次送来3万元,又有县政府调研员当媒人,态度缓和,以礼相待,最后以5万元说定彩礼,两人在北京服装厂举办了婚礼,一件熬心的事有了圆满的结局,现在他们一家团圆和睦,一儿一女都上了小学,两个家庭也幸福美满。
一个有正能量的人就像一束阳光,总是在发挥光和热,照亮别人,也成全自己,他扶危济困,甘于奉献,无私付出,不求回报的高尚品质,既得到了群众的认可,也受到了组织肯定,2005年12月,他被中共平凉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授予“平凉市老干部先进个人”;2006年6月被中共庄浪县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2010年被平凉市人民政府授予“十佳先进人物”;2014年11月,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2015年7月,被中共平凉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平凉日报社。平凉电视台授予“平凉好人”称号。
还有一件事至今是我难以忘怀。2008年我发起成立庄浪县楹联学会,在柳城荣、丁广学、徐光祖等人的努力下,成立了筹备小组,大家一直推荐李迎才先生担纲组织,李迎才先生从搜集、整理《庄浪古今楹联选编》为突破口,广泛联系了一些庄浪籍爱好楹联艺术的书法家、作家、民间文艺工作者,大概有50多人,又从西安、兰州、平凉等外地工作的庄浪籍人士的楹联书法作品,拿出初稿,并请平凉德高望重的张新民同志写了序言,于2011年8月出版发行,为庄浪楹联事业写下了精彩的一笔。
后来由于徐光祖校长定居北京、柳城荣先生定居平凉,再找不到一个适合领头人作罢,至今让我遗憾不已。一个文化大县、连一个楹联组织也成立不起来,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如今十多年过去了,物是人非,时移世易,当年的许多文艺骨干和工作中坚不是去世,就是年事已高,不能担负起楹联文化事业的重任,他们的这个理想不知什么时候能够实现,我将拭目以待!
李迎才先生于2023年4月16日,农历二月二十五日仙逝,终年85岁,走完他平凡而伟大的一生。李迎才先生一生生活简朴、他过惯了艰苦的日子,从来不浪费财物、衣食简单,一日三餐,只求温饱,穿的不破烂即可,却乐于助人、热心公益、爱管闲事、乐于帮助困难的人解决烦心事、难心事、在群众心中树立起了一个善良朴实老人的丰碑,给我们点亮了一盏生活的明灯。
他用自己的善良和爱心照亮了世界,也照亮了后人,让我们为一个甘于奉献的先生点赞。李迎才先生无私奉献、乐于助人以及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行为,不仅体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也为社会树立了良好的道德榜样。如资助弱势老人和贫困学生、参与社区建设等,都是出于对社会和弱势群体的深切关怀。
他的行为彰显了社会的正能量,引领了一股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这种正气不仅体现在他的个人行为上,更通过他的事迹影响和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公益事业,共同营造和谐、友善的社会环境。
李迎才先生为社会树立了良好的道德风尚。他的行为让人们看到了善良、正直和无私的力量,这种力量能够感染和激励更多的人去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
他的行为不仅彰显了高尚的道德情操,也为社会树立了良好的道德榜样,引领了一股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这种风气将不断推动社会的整体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
崆峒樵夫王继儒
2024年11月20日于鹤城平凉三余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