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年轻崽儿
还是中老年朋友
都有不少人是麻将桌上的常客
一摸牌仿佛“雀神”附体
图片来源:发表情
即便工作、带娃累得头昏,往麻将桌前一坐也能马上来精神,抓牌看牌、洗牌码牌,越打越清醒。
睡觉眼睛一闭还要复个盘,手机搜索记录都是“打麻将必胜秘籍”……
图片来源:发表情
提醒大家哈,一上牌桌就想“血战到底”“天昏地暗”、一天不打就想得心慌,那怕是就上瘾了哦。
川渝地区的兄弟姐妹,应该对“打牌成瘾”这一点深有体会,身边总会有几个“把麻将馆当家一样”的亲戚朋友,一坐上牌桌就停不下来,哪怕家里人劝过说过,还是有来几圈的冲动。
一问起来就是:“我咋可能成瘾嘛,说不打就不打了的。”
图片来源:发表情
虽然咱们都说“小赌怡情,大赌伤身”,但实际上,一旦成瘾,无论大小,都是个严重的心理问题,我们还是要重视起来哈。
可能亲们就要问了,啷个晓得自己是感兴趣还是真上瘾了呢?
莫急,来问问自己下面这些问题,看看你的回答是“是”还是“否”,问完了,你应该就清楚了。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
1. 你有没有觉得,要增加更多筹码才能找到那种刺激的感觉?
2. 输了钱后,你是不是总想着要翻本?
3. 打牌过后,你有没有觉得心情低落,甚至绝望?
4. 打牌过后,你会不会后悔?
5. 你有没有因为打牌而睡不着觉?
6. 你有没有因为打牌而向别人借钱?
7. 你有没有因为打牌而忽略了工作或者社交活动?
8. 你有没有因为打牌而对家人或朋友撒谎?
9. 你有没有因为打牌产生罪恶感?
10. 你有没有因为打牌而感到焦虑或害怕?
11. 你有没有因为打牌而感到羞愧或内疚?
12. 你有没有因为打牌而失去了工作、学习机会或者人际关系?
13. 你有没有因为打牌而感到无助?
14. 你有没有因为打牌而感到疲惫或精神不振?
15. 你有没有因为打牌而感到不安或易怒?
16. 你有没有因为打牌而感到紧张或焦虑?
17. 你有没有因为打牌而感到沮丧或情绪低落?
18. 你有没有因为打牌而感到孤独或被遗弃?
19. 你有没有因为打牌而再次感到内疚或羞愧?
20. 你有没有因为打牌而感到绝望或无望?
要是你基本上都回答的“否”,那问题不大。要是有5个以上的问题都回答“是”,那可能就有点儿问题了,建议去好好做个心理咨询。
记住哈,这个自测只是个参考,要严谨还得找医生!
图片来源:发表情
那为啥子会上瘾呢?接下来,咱们来摆一哈打牌成瘾的原因,看看到底咋就上头了。
其实,成瘾并不是单一的原因导致的,从心理、生理到社会因素,都在添火加柴。
心理因素
心理上,牌桌上的赌局,就像那个总是给你甜蜜承诺但从不兑现的“坏男孩”。
图片来源:摄图网
它激活了大脑的奖赏系统,释放出让你感觉像是中了大奖的多巴胺,让你在那一刻觉得自己非常有成就感和获得感。
牌桌上的参与者往往有一种“我能控制一切”的错觉,总觉得“牌运”都在自己身边,只要上牌桌,就能一直赢下去。
图片来源:发表情
但这种快感是暂时的,千万别被冲昏了头!长此以往,只会沉溺在这种想要一直赢、一直觉得自己能赢的心理旋涡当中。
生理因素
生理上,长期沉迷于牌桌上的胜负,大脑可能会变得对多巴胺不那么敏感。就像是吃多了糖的孩子对甜食不再感兴趣一样,需要更多的刺激来获得同样的快感。
图片来源:摄图网
此外,激素水平的变化也会来掺一脚。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张力素的缺乏,就像是身体里的“快乐警察”不够用了,会进一步导致打牌频次和筹码的增加。
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也不甘示弱,文化背景、经济状况、社会规范,甚至是你的朋友圈,都在悄悄地影响着你。
比如,如果你的朋友圈子里流行“小赌怡情”“麻将社交”,你可能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卷入其中。刚开始你可能是被动参与,最后渐渐成为牌局的主导。
图片来源:发表情
媒体和广告也不甘寂寞,它们就像是那个总是在你耳边低语“来吧,试试你的运气”的诱惑之声。
心理健康方面,“牌瘾”是个悄悄潜入心理的小偷,偷走你的平静和快乐,留下焦虑和抑郁;
在人际关系上,“牌局”也是破坏居多,家庭关系变差、社交圈缩小,让你在孤独中越陷越深。
更实际一点的,老是打牌搞不好会让经济压力越来越大……
图片来源:发表情
但是别自暴自弃,这事儿不是啥“绝症”,是有解决方法的!
图片来源:发表情
一方面,要积极进行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和动机访谈。它们是心理层面的“健身房”,帮助成瘾者重塑思维,增强自控力,找回生活的控制权。
另一方面,还有神经调控技术等治疗手段,比如rTMS和t-DCS,可能是治疗赌博障碍的新奇武器,一些研究提示这些技术能够减少赌博的冲动。
图片来源:发表情
“麻将社交”听起来像是一次娱乐、一场聚会,但如果毫无节制,沉迷其中,也可能成为人生的“山体滑坡”,让人陷入困境。
相信大家最终都会发现,牌桌上赢得的只是短暂的快感,赢不来时间、家人和真正的朋友。
生活是一本书,每一页都值得细细品味,别停留在“打牌”这一章了,去翻开更精彩的新一页吧!
声明:本文系医学相关教育科普文章,不涉及具体治疗方法或医疗行为,不得替代医院就诊行为。
本文作者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五年制 段雨欣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五年制 刘若暄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五年制 吴冰玉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五年制 李瑞雪
本文指导老师
参考文献
[1] 陈敏莹.成瘾:错误的自我疗愈[J].检察风云,2024,(14):78-79.
[2] 石永东,蒲小红.大学生负性情绪与赌博认知偏差和赌博成瘾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7,31(07):563-567.
[3] 严万森,张冉冉,兰燕.某高校大学新生成瘾行为状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6,37(09):1403-1406.DOI:10.16835/j.cnki.1000-9817.2016.09.039
内容制作
编辑:张富耀
制图:东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