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无教则无以立足,教无研则无以长久。为提高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内涵,切实把新课标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助力教师的专业成长。10月15日上午,红山区初中数学教研员蔡国宏老师带领全区数学教师齐聚赤峰十二中,开展了以“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新中考”为主题的数学研讨活动。
活动分为两个议程:课例展示和教学研讨。
第一部分 课例展示
我校七年十八班班主任郝蕊老师带来的展示课题为《有理数的乘方》。从小学的加减乘除运算出发,到初中的乘方运算,通过类比学习的方法来学习有理数的乘方。
从抻面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以问题串为引领,引导学生感受知识产生的过程和必要性。学生的参与度高,思维流量大,本节课的设计贯彻落实了大单元教学的思想观念,体现了数学的整体性、思想的一致性、逻辑的连贯性、方法的普适性、思维的系统性。从七年级开始,在每一节数学课堂中都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我校九年十四班班主任王志静老师带来的展示课题为《生活中的数学》。以生活中改造水池的问题为主题,带领学生进行二次函数知识的复习。九年级复习课的设计,如何才能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达到高效复习的作用呢?这节课或许能带来一些启发,以往复习课的问题多是老师提出,学生回答,而本节课学生围绕改造水池的实际背景,提出相关问题,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即复习了函数的相关知识,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建立了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布鲁纳说过:“不管他们将来从事什么业务工作,唯有深深地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却随时随地地发生作用,使他们收益终生。”也就是说,数学思想需要渗透在课堂的教学中,以便锻炼学生的解题思维。郝蕊老师和王志静老师的课堂都在潜移默化中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而非直接将数学的解答灌输给学生。
展示课后,两位老师对本节课的设计意图进行了阐述,同时也对本节课进行了课后反思。
聚焦课堂主题教研活动
各校的学科主任、备课组长、名优骨干教师围绕这两节课进行了教学研讨。研讨结束以后,也纷纷走到台前交流研讨结果。各校教师代表对两节展示课给予了高度肯定,一节七年级的新授课、一节九年级的复习课,都在践行“大单元”下的教学设计,从起始的七年级到参加中考的九年级,仿佛看到了种子从种下到发芽的过程,教师们的眼光不应该局限于一节课的知识,而应该站的更高、更远去为学生建造“知识大楼”的框架,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去“添砖加瓦”。
教师们在评课交流中的发言,也体现了各校教研组的集体智慧,从新的教学方法到课程设计的创新,每一个观点的提出都引发了深入的思考。在交流中,大家各抒己见,分享着教学经验和心得。你一言,我一语,思想的火花在这里碰撞,智慧的光芒照亮了整个教研现场,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一直在路上。
教研员蔡老师对教学研讨活动进行了总结,为助推新课标落地实施,帮助教师将新课标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进一步提升教师教研能力,老师们应不断学习,不要固步自封,多思考,多践行。日常教学中重点关注知识的组织和呈现方式,学生能够学会有逻辑的去思考,让学生充分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灵活运用。既重视结果又重视过程,让学生有充分的亲身经历思考的过程,把学习过程变成认知结构。
蔡老师肯定了老师们在教研活动中的积极表现和取得的成果,同时也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
教研之路,任重道远。但我们相信,在全区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红山区的教研之花将绽放得更加绚烂,为教育事业增添更加亮丽的色彩。
文章转载自红山区蔡国宏名师工作室
关注我们!
公众号:赤峰第十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