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热下寒”到底该
清热还是散寒?
这种寒热错杂的情况在中医里叫做“上热下寒”“上盛下虚”,问题根源是下寒、下虚。
正常情况下,心火往下温暖肾水,肾水往上平衡心火,水火交融,人体寒热平衡。如果肾水不能不能上济心火,水火就会分离,人体寒热失衡就会出现“上热下寒”的问题。
从这个角度上说,就算有诸多上火表现,这个火也是虚火,去除这样的火,应该弥补虚寒,而不是简单的清热去火。
既然说到了清热去火,在这里再次提醒大家一点:不要盲目使用清热去火药,更不要长期使用。中国人特别喜欢去火,但很多人其实并不清楚,清热去火药如果使用不对症,不仅不能去火,反而越治火越大,身体也会因此越来越虚寒。
1贴1方
轻松调理“上热下寒”
这里可能有人会问,如何弥补虚寒呢?这就要振奋肾阳,具体来说就是暖养涌泉穴。
这个穴位是肾经发源之处,之前我讲过中医的“肾”,是身体这棵大树的树根,肾阴就是身体阴液的源泉,这也是这个穴位得名“涌泉”的原因。
受凉、体质火力弱,或者久不接地,都会影响火力把从“涌泉”发源的水液蒸发到身体上部,水液也因此总是停在下面。
中医认为水属阴,阴多了阳气就弱,所以“上热下寒”的人会特别怕冷,而且是腰以下会更怕冷,因为这些部位阳气太弱了,这就是“下寒”,而上半身就会因为缺水,火显得多了起来,这就是“上热”。
治疗上也绝不是简单的去火,而是要振奋肾阳,只有火力壮实了,才能鼓动水液上承。为此,治疗“上热下寒”最简单办法就是用热的掌心搓揉涌泉穴。
掌心处有心包经的劳宫穴,这条经络和这个穴位都是热性的,搓涌泉可以增加肾经的火力。
除了搓揉涌泉穴,还可以用中药吴茱萸贴敷涌泉穴,因为吴茱萸的性质是热的,可以鼓动肾经之水。很多人在足底贴敷后,口腔溃疡、嗓子疼、眼睛红肿、口苦口干等问题减轻了,甚至还会在早上起来后觉得嘴里是清甜的,这些症状的改善就是“肾水得以上济”的结果。
还有些人还会因为上热下寒而失眠,要想治疗这种性质的失眠,中医名方“交泰丸”可以帮到你。
整个方剂中只有黄连和肉桂2味药,其中黄连可以清上焦热,肉桂可以鼓动下焦的水,让自己身体里的水去灭火,由此达到阴阳平衡。
如果你总是口腔溃疡、口干口苦,可以用入胃经的百合10克,搭配3克肉桂,热水冲泡代茶饮;如果经常被慢性咽炎困扰,则可以用入肺经的麦冬10克,搭配3克肉桂,热水冲泡代茶饮。
以上这2个药对儿,践行的就是“交泰丸”的方意,能帮你解决由“上热下寒”引发的各种问题。
||图片来自网络,属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部分作品若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以协商授权事宜。
||如有疑问,可点击这里向我咨询
||音频电台等服务,请移步微信公众号菜单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