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老话叫“二十三,蹿一蹿”,因此,有不少孩子偏矮的家长认为自家孩子只是还没到时间,比别的孩子晚长而已,后面肯定能“窜个子”,甚至可以“后来居上”。这种想法也让许多身材矮小的孩子错过了干预的好时机,导致了身高方面的遗憾。
真的有那么多晚长吗?怎么判断自家孩子是不是晚长呢?和小均君一起往下看。
01.
“晚长”有哪些特点?
大家口头说的晚长,医学上的专业术语为“体质性生长和青春期延迟”(constitutional delay of growth and puberty,CDGP),是一种正常的生长变异。
这类孩子刚出生时身长、体重都是正常的,常在3-6月龄生长速度开始下滑,3-4岁时生长速度通常为正常低值,有骨龄延迟、性发育延迟的现象,生长曲线持续低于身高的第3百分位数曲线,但与之平行,进入青春期出现追赶生长现象,成年后身高相对正常。
02.
“晚长”是怎么出现的?
“晚长”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这个原因有关:下丘脑和垂体控制性成熟有一套复杂的体系,由于各种原因体系出现了状况,导致激发生长的“开关”打开得比较晚。
不过比较确定的是有家族遗传性。父母有“晚长”的情况,孩子出现“晚长”的可能性就大,但并非100%相关,也可能是其他矮小疾病,需要交给专业医生判断。因此,“晚长”只有排除其他疾病且有明显家族史才能诊断。
对于已经诊断明确的患儿,应该随访观察,常规情况下不需药物治疗。但如果已经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在排除系统性疾病和其他内分泌疾病的前提下,可以在医生评估下给予小剂量激素替代治疗,以促进患儿身高的增长。
03.
家长需要做些什么
为避免孩子最终身高偏离预期,家长不能忽略给孩子定期监测身高,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建议监测频率:
≥6岁,每1年1次
随后根据监测数据绘制生长发育曲线,如果孩子出生时身高体重正常,3-6月龄身高才慢慢低于第3百分位且与之平行,那就有可能是“晚长”。
👈 左滑查看女孩标准
而对于怀疑矮小的孩子,医生会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骨龄检查等来帮助诊断,明确生长缺陷类型、是否用药、如何治疗等。因此,诸如“二十三窜一窜”这种俗语家长们还是少信为妙,持续关注孩子的身高发育情况,听从医生建议,才能帮助孩子将身高潜能发挥到最大。
【参考文献】
【免责声明】
往期推荐
一起传播循证育儿
让更多孩子受益
分享 在看 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