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教学平行课活动继续深入开展,高一年级有多名教师参与常态课展示。
陈国强老师本节课深入探讨了地理必修一中海水的性质,内容非常丰富且富有启发性。通过详细的讲解,展示了海水温度的垂直和水平分布规律,生动的例子和图表使得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且易于理解。在课堂上,陈老师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示和实例分析,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能够思考其背后的原因与影响。这种深度的探讨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知识点,更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孙琬崧老师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上利用讲练结合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配平方法的理解与应用,同时又注重规律方法的归纳总结。孙老师授课思路清晰,逻辑连贯性较好。最后学以致用,链接高考,让学生们充分感受氧化还原配平在高考中的考点。
丁杰老师创设学生熟悉的核酸检测情境,导入新课,引发学生的学习思考。授课中利用卡纸模型,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在操作中掌握核苷酸的分子组成及种类,突破难点,同时依托习题练习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课堂中及时有效的反馈为教学指明了方向,接下来将继续探索更多元化的反馈方式,打造高效生物课堂。
刘雨西老师带领同学们深入浅出地探讨了方程组的解集。先以基础概念入手,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组的内涵。通过实例演练,学生学会了运用技巧求解,过程层层递进,思路清晰。刘雨西老师巧妙地将初中知识与高中内容衔接,为学生未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激发了他们对数学探索的兴趣。
陈香姗老师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借助“反应尺”这一趣味小实验引入自由落体运动,让学生扮演物理学史中的关键角色,课堂化身成为一场生动的时空穿越之旅,增强了学习的沉浸感与参与感。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完整,教师的提问精准到位,课堂氛围活跃高效,课上以师生互动为导向,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课末练习题揭示“反应尺”原理,实现课程内容的首尾呼应,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深化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理解与掌握。
-end-
撰稿:各备课组
供图:各备课组
编辑:毕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