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晓华:制作高阶思维能力评价量表 促进历史教学高质量发展

文化   2024-12-22 22:03   安徽  

制作高阶思维能力评价量表  促进历史教学高质量发展

浙江省平湖市当湖高级中学   卢晓华

《中学历史教学》2024第7期发表

21世纪以来,国际上出现一场全球性的21世纪能力运动,其本质是一种以人的高阶能力发展为导向的教育改革运动。各国及国际组织在自己的文件中指称21世纪能力所用的概念有差异(例如,OECD和欧盟称为“关键能力”,美国称为“21世纪技能”、日本和新加坡称为“21世纪能力”,中国称为“核心素养”),但共同特征在于强调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交流、合作、创造技能、信息通信技术技能、人际交往、适应能力等。[1]那么如何采取策略培养学生掌握以批判、反思和创造为特征的高阶思维技能?评价量表是一种能够提供有效反馈、促进学生学习的快捷教学评价工具。它能引发有效的课堂讨论,并促进学生自我激励及独立学习,避免学生曲解教学任务,使其真正理解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本文以人教版纲要下第23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以下简称《潮流》)为例,尝试在经典版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学基础上进一步制作高阶思维能力量表以驱动学生的高质量学习。

  1. 立足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分析

《潮流》这课包括三个子目:第一子目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第二子目是“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第三子目是“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全球共同发展”。这三个子目间的逻辑关系是:时代特点鲜明,但问题与挑战严峻,需要人类在合作共赢中解决。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并身体力行,表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自信,以及将中国的发展普惠世界的胸怀。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认清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与面临的困境,难点是解决之道。课标要求学生牢固树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促全球的和平与发展。作为《中外历史纲要(下)》教材的最后一课,《潮流》包含了太多需要整合的内容。该课时空范围涉及过去、当下、未来及全球,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可以交流的话题很多(例如,当前全球治理机制已滞后于经济全球化,各国能否超越狭隘的国族本位思维,深刻体认人类命运福祸相依的全球意识?是否知晓从何处着力共同行动?)。那么,如何处理大量的教学目标和解决疑难的教学问题?教师需要一个有组织的框架来提高准确性和促进理解。这个框架要能帮助教师完整了解学生认知的一般过程和各阶段的要求。这方面经典版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学可资利用。就本课而言设计如下:

表1 认知过程维度的分类和要求[2]

过程类目                             认知过程及例子

1.记忆——从长时记忆系统中提取有关信息(如,再认上海合作组织成立的时间)

2.理解——从口头、书面和图画传播的教学信息中建构意义

2.1解释   (如,解释2012年里约热内卢可持续发展会议徽标的含义)

2.2举例   (如,举出二战结束后发生的威胁世界和平的例子)

2.3分类   (如,将21世纪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加以分类)

2.4概要   (如,概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2.5推论   (如,从英国脱欧公投中推出什么结论?)

2.6比较   (如,比较20世纪90年代前后经济全球化的异同)

2.7说明   (如,为什么中国要对全球治理提出自己的方案)

3.运用——在给定的情境中执行或使用某程序

3.1执行   (如,搜集一带一路的资料用于宣传)

3.2实施   (如,如何运用合作共赢原则处理中美关系)

4.分析——把材料分解为它的组成部分并确定各部分之间如何相互联系以形成总体结构或达到目的

4.1区分   (如,从人类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中区分出非传统安全威胁)

4.2组织   (如,运用史实论证当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退回自我封闭的孤岛)

4.3归属   (如,根据习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演讲确定其观点)

5.评价——依据标准或规格做出判断

5.1核查   (如,习主席认为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的依据是什么)

5.2评判   (如,评析“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价值)

6.创造——将要素加以组合以形成一致的或功能性的整体;将要素重组成为新的模式或结构

6.1创新   (如,欧元已经诞生,展望亚元诞生的条件)

6.2计划   (如,构思一篇主题为中国新外交观的小论文)

6.3建构   (如,为驾驭科技发展制定相关法规与伦理准则)

由上表可知,运用经典版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学不仅使教学目标清晰,而且一连串行为动词保证了可操作性。教师可按照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逐步落实。但对学生而言,该模式缺乏直观数据反馈,难以明确自己的进步幅度和后续努力的方向。因此,教师有必要制作评价量表对每位小组成员的阅读、表达、聆听和个人行为表现等方面做出评价。学生则根据教师提供的评价量表所示数据点,完成自我评价。

  1. 基于数据分析的高阶思维能力评价量表制作

评价量表的制作目的就是教师依据课标要求、重难点突破和学生实际情况,提升高阶思维能力,更好地落实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具体操作如下:

表2 批判性思维评价量表

学习任务:研究21世纪以来新兴市场国家对于全球经济政治格局变化的影响。

标准

3=超出预期

2=达到预期

1=仍在努力

0=未达标准

分数

运用信息

运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

运用至少两种信息来源

只能从教材中寻找信息

不知道如何运用信息


分析信息

识别主要议题、分清整体与部分的作用、洞察言外之意

识别和理解主要议题与部分的差别

需要在教师的提示下辨别主要议题与部分的区别

不能准确地描述主要议题,不能聚焦关键问题


形成见解

能够充分理解文本内涵并用自己的话向他人解释文本

基本弄清文本的含义,并能够运用文本得出一定结论

能够筛选出一些对解决问题有用的文本信息

不能区分见解与文本的差别,摘抄的文本原文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综合论述

能从文本中找到至少三种主要观点,将它们以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组织起来

能找到两种不同的观点,并能将它们综合在一个有逻辑的总结性陈述中

能找出两种主要观点,但只能复述出来,做不到整合

只能找出一种观点,并将其复述


批判性思维的定义常常包括分析信息,有策略地决定,乐于思考,运用逻辑探究,做推断,评价证据,检验结论,做出准确的判断,以及分析假设等内容。准确性、一致性和客观性是任何知识和能力的质量评价的内在要求。但事实上,用于描述批判性思维的很多术语都含有主观判断的要素,这使得相比于其他只有唯一正确答案的领域,批判性思维的评价更具挑战性。[3]更好地理解什么是批判性思维,才能使我们更好地评价这些能力。

表3 问题解决评价量表

学习任务:如何应对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标准

4=专家

3=胜任

2=学徒

1=新手

分数

识别问题

能清晰地描述问题,解释问题的复杂性

能描述问题的基本信息,以及相关事例

能描述一部分问题,但不能全面地理解问题

难以识别和定义问题地各个部分


寻找多种解决方案

能想出至少四个可行的、清晰的解决方案

能提供两到三个似乎可行的解决方案

能描述以一到两个可能的解决方案

有一个解决方案,但不确定它是否可行


为解决方案辩护

能分析所有解决方案并选择其中一个最佳方案进行充分地论证

能评价解决方案,并选择一个制定计划

能为自己认为合理地选择提供一个简单的解释

无法解释一个解决方案


问题解决是识别问题、思考选项和做出明智选择的基本过程。当不存在简单的答案或常规解决方案时,我们就需要运用问题解决能力。[4]运用评价量表能引导学生在理解问题、掀起头脑风暴,思考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设计和执行计划和检视结果方面更有方向感。

表4 创造力评价量表

标准

4=高级

3=熟练

2=基础

1=新手

分数

好奇心:探究、提问,寻求更深层次的意义。例:关于“一带一路”倡议,你想知道什么?

被一切新事物、新想法吸引,积极追寻未知

对部分新事物、新想法有兴趣,愿意探索

借助启发才能探索新的思考方式

感到紧张,并试图避免新的想法和事情


流畅性:产生一系列的想法。例:当前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

较强的发散性思维,能联系到诸多相关事物

分析问题能联系到一部分相关事物

需要帮助才能将事物之间的联系弄清

只能从当下学习内容中找现成答案


原创性:新颖、独特或不寻常的想法。例:你如何设计“一带一路”宣传画?

能提出很多新想法

可以提出一些新想法

需要提示才能提出一点想法

只能重复已有的想法


详尽性:展示详尽细节或在已有基础上添加细节的想法。例:说说一带一路具体实施情况及其意义。

善于搜索资料,旁征博引,找出典型事例丰富论证

能找出一部分事实依据,论述还算明了

需要指引才能史论结合,但论据单薄

只有观点陈述,不懂得运用史实佐证


想象力:想象,产生新的想法或发明新的产品,独创性。例:2050年的中国与世界是什么样?

展示出大胆、丰富又有一定根据的想象画面

想象奇特但有些脱离实际

需要引导才能激发出一定想象的意识

无法想象未来,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描述未来


灵活性:展示出不同可能性的想法。例:中国政府如何应对反全球化逆流?

能很好地适应新情况,转变思路,走出新路

意识到新情况后,努力探索但未能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需要点拨才能意识到问题情景的变化

无法适应新情况,很难打破常规思考


创造力的所有定义的共同之处在于原创性、独特性、想象力、灵活性、流畅性、联结性、形成新模式和个人表达。追问和好奇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头脑风暴和问题解决能力被认为是创造力的基础能力。[5]创造力的这些特征为课堂应用和评价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实践证明,创造力是可教的、可学的以及可被评价的。

表5 沟通力评价量表

讨论:为什么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

标准

4=典范

3=精通

2=基础

1=新手

分数

言语沟通

识别并使用多种类型的言语沟通方式,如对话、辩论和说服等

识别并使用两种类型的言语沟通方式

识别并使用一种类型的言语沟通方式

无法识别或使用言语沟通方式


书面沟通

识别并使用多种类型的书面沟通方式,如邮件、信函和报告等

识别并使用两种类型的书面沟通方式

识别并使用一种类型的书面沟通方式

无法识别或使用书面沟通方式


沟通技巧

展示多种沟通技巧:如集中注意力、反思性聆听、建设性对话

展示两种沟通技巧

只能运用一种沟通技巧

不懂得沟通技巧


信息整合与分享

整合和评价以多种媒介形式(如言语、数据、术语、数字技术等)呈现的信息

整合和评价至少两种媒介形式呈现的信息

只能对一种媒介形式呈现的信息加以整合或评价

不懂得整合或评价任何媒介形式呈现的信息


通过沟通和合作,思维能力才能转化为行为,并通过学习工具来加以提高。沟通需要运用多种21世纪能力:分析、评价、问题解决、元认知、合作和技术。[6]其目标是让学生运用语言传递信息和解决问题。就《潮流》一课而言,最终要让学生理解:生活在全球化的今天,所有人的幸福都变得如此联系紧密、相互依存,以至于当地球村的其他人群生活在苦难中时,任何个人、组织或国家都无法继续繁荣地生活。建立这种共识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建立共识不可能通过灌输达成,只能在沟通中实现,而合作的发生又是以有效沟通的能力为基础。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将更热爱中华文化,因为中华文化讲仁爱、守诚信、尚和合、求大同;将更由衷地认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与践行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离不开社会主义的发展。20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和探索,本质上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应用于人类发展实践的艰苦尝试。[7]

表6 元认知反思评价量表

  1. 课前:a.你对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了解多少?b.你是从哪些途径了解的?c.如果要写一篇关于当今世界时代主题的小论文,你决定从哪里入手?第一步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

  1. 课中:a.你认为本课的重难点是什么?为什么?b.你认为教材这一课提供的文本叙述、学习聚焦、思考点、图片、问题探究和学习拓展有什么价值?c.你认为老师的授课对你理解哪些问题发挥了作用?d.你还有哪些困惑?

  1. 课后:a.你认为自己是否达到了本课学习目标?为什么?b.如果由你来授课,你会怎样指导同学学习?c.你对自己的课堂表现如何评价?d.你还产生了哪些新想法?

元认知即“对思考的思考”。教师需要让学生对他们将要获得的知识和能力进行思考,写出他们知道什么以及想知道什么,理解自己是如何思考的,并意识到他们可以监督和管理自己的思维与行动。虽然课堂时间有限,内容处于优先地位,但仍有必要让学生在学习各个阶段花几分钟来记录自己的思维过程。一张贯穿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元认识反思评价量表能促进学生对思维过程有更好的理解。学生的反思能够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和搭建“脚手架”提供反馈。这种练习既是为了帮助学生提升他们的思考策略与推理能力,也是为了使教师更加了解学生,以便更好地培养其元认知能力。

  1. 结语

思维能力,是以解决问题的过程为中心进行研究,重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思考中的逻辑。[8]高阶思维能力评价量表则有助于学生评估自己的思维质量以及对于关键问题、核心概念的理解程度。因为如果学生不知道如何评估自己的学习成果,就很难说他学好了这门课。在完成了自我评估(即我学得怎样)训练后,教师还可提高要求,让学生设计评价量表对教科书编者的逻辑(包括关键问题、史料、推论和阐释、概念和观点、视角、结果和影响等因素的有机组合)进行评估,从而进一步理解教科书的思想体系,并实现学徒思维向专家思维的跨越。总之,制作高阶思维能力评价量表有助于师生聚焦核心问题探讨,激发进阶思考的热情和能力,也为经典版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学的运用提供了辅助工具。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认识历史提高了自身的认识能力,领悟了现实与未来的动向,把握了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做出了正确的价值判断并选择了恰当的对策去行动,从而为改造我们周围的世界作出贡献。

【注释】

[1]邓莉:《如何在教学上落实21世纪技能:探究性学习及其反思和启示》,《教育发展研究》,2017(8):77-84页。

[2](美)安德森等编著:《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8页。

[3][4][5][6](美)劳拉·格林斯坦:《评价21世纪能力:掌握学习和真实性学习评价指南》,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年,第74、81、86、107-108页。

[7]张庆海主编:《家国情怀的教学设计与学业评价》,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第18页。

[8]林崇德主编:《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252页。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电子版



历史论文悦读分享
精品历史资料汇集地,学习历史的好助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