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百师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联考(三)历史试题【解析】

文化   2024-12-18 23:04   安徽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三)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图为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墓葬的等级和陪葬品构成。这表明当时该地区(   )

A. 继承按照宗法原则

B. 社会贫富分化严重

C. 礼乐制度得到发展

D.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时空是夏朝时期(中国)。据材料“下图为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墓葬的等级和陪葬品构成”可知,材料反映墓葬分为五个等级,A级高等级墓葬随葬品有青铜器、玉器、漆器、陶器等,数量丰富,种类多;而E级墓葬则没有任何随葬品,这表明社会贫富分化严重,B项正确;材料主旨没有涉及宗法原则(血缘关系),仅仅体现的是墓葬随葬品,排除A项;礼乐制度在西周时期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仅仅体现的是墓葬随葬品,没有涉及神权(占卜)和王权(国王的权力)相结合,排除D项。故选B项。

2. 东汉时期,出现了“乃开广田土三百顷余,其所起庐舍,皆有重堂高阁,陂渠灌注。又池鱼畜牧,有求必给”的场景;魏晋时期更出现了“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的格局。这些现象的出现(   )

A. 缓和了社会主要矛盾

B. 加强了国家的统治基础

C. 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D. 阻碍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东汉至魏晋时期。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题干中的描述是东汉、魏晋时期的庄园景象。庄园经济的出现说明这一时期土地兼并严重,大量土地掌握在士族地主手中,农民失去土地,这会导致社会矛盾加剧,阻碍小农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排除A项;庄园经济的发展,地方豪强、士族势力膨胀,不利于中央集权,另外土地兼并,使国家掌握的土地减少,税收减少,削弱了统治基础,排除B项;土地利用率反映的是土地利用的程度,材料未涉及土地利用率得到提高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3. 宋代王柏在奏书中提到,“今之农与古之农异。秋成之时,百逋丛身,解偿之余,储积无几,往往负贩佣工以谋朝夕之赢者,比比皆是也。”该现象可以佐证宋代(   )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税收实行“赋役折银”

C. 土地兼并的减少

D. 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宋朝时期。根据材料“今之农与古之农异。秋成之时,百逋丛身,解偿之余,储积无几,往往负贩佣工以谋朝夕之赢者,比比皆是也。”可知,宋代农民非农忙时节做工的现象十分普遍,这可以佐证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赋役折银”是在明代实行一条鞭法后,排除B项;宋朝政府“不抑兼并”,易导致土地兼并现象的加剧,排除C项;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就已经得到实施,材料未涉及“重农抑商”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4. 19世纪90年代,《万国公报》《时务报》《国闻报》等报纸是传播救国思想的重要阵地。当时,这些报纸主要报道的思想为(   )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C. 扶清灭洋

D.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90年代(中国)。据材料19世纪90年代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救亡图存的运动为戊戌变法,“变者天下之公理也”(革新是天下不变的公理)是梁启超提出的,是维新变法的重要理论依据,B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思想,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扶清灭洋”为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孙中山在1905年提出的,排除D项。故选B项。

5. 中国军队在发动某次行动前了解到的敌情为“敌最近修路的目的同过去不同,一是以深沟高垒连接碉堡。由任丘到大城、河间的公路修得比地面高五尺,两旁挖沟深,把根据地划成孤立的小块,便于敌逐次分区搜剿。第二种修法是汽车路的联络向外联筑,敌汽车在路上不断运动、阻挡我军出入其圈内。”由此推知,此次行动为(   )

A. 百团大战

B. 台儿庄战役

C. 平津战役

D. 千里跃进大别山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根据材料“任丘到大城、河间的公路修得比地面高五尺”“汽车路的联络向外联筑”并结合所学知识,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以公路为链,碉堡为锁,辅之以封锁沟、封锁墙,从敌占区向游击区和抗日根据地构成网状囚笼,图谋以“囚笼政策”消灭敌后抗日根据地。1940年8月至次年1月,八路军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目标,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作战,称为“百团大战”,A项正确;台儿庄战役的地点在山东地区,属于正面战场的抗战,与材料中“任丘到大城、河间”“根据地”信息不符,排除B项;平津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时期进行的一场重要战役,与材料中的敌情描述不符,排除C项;千里跃进大别山是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突破黄河,进入大别山地区,威胁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武汉,这与材料中敌情的描述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6. 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民营经济形成以浙江省温州市为代表,以家庭、个体私人所有为主体的温州模式。20世纪90年代温州民营经济成功实现“第二次创业”,经济组织由家庭作坊走向现代企业制度。这一变化(   )

A. 体现了敢于创新管理的品格

B. 扩大了企业自主权和市场占有率

C. 推动了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D. 实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民营经济形成以浙江省温州市为代表,以家庭、个体私人所有为主体的温州模式”“经济组织由家庭作坊走向现代企业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家族式管理对民营家族企业快速完成资本积累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市场化导向改革的深入,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家族式管理模式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家族式企业管理必须进行管理创新,建立科学管理模式,实行现代企业管理,A项正确;扩大企业自主权是针对国有企业改革而言,而材料所述的是民营企业,排除B项;“推动对外开放格局形成”与材料所述的内容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排除C项;温州民营经济的两次创业都属于市场经济的表现,并非由第一次创业的计划经济转变为第二次创业的市场经济,排除D项。故选A项。

7. 史载,一般希腊城邦的公民在战场上并肩战斗,生死与共,他们有公共的宗教生活、文化生活等。在斯巴达,公民构成城邦的职业军人和统治者集团;在雅典,公务活动非常繁忙,政治生活成为每个公民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可见,在古代希腊(   )

A. 公民民主生活亟待完善

B. 直接民主制的优势明显

C. 公民是城邦政治的核心

D. 城邦积极干预个人生活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题干描述了希腊城邦中公民在战场上的共同战斗,以及在斯巴达和雅典公民在城邦中的不同角色和生活状态。根据材料“在斯巴达,公民构成城邦的职业军人和统治者集团;在雅典,公务活动非常繁忙,政治生活成为每个公民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看出,公民在城邦的政治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城邦政治的核心,C项正确;题干并未提及民主生活存在需要完善的问题,材料没有强调公民民主生活存在的问题,排除A项;题干没有阐述直接民主制的优势,而是体现了公民在城邦政治的重要地位,排除B项;题干主要强调的是公民在城邦政治中的重要性,而不是城邦对个人生活的干预,排除D项。故选C项。

8. 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和同一时期中国、印度和中东的城市相比,很多方面都显得微不足道,但在某一方面却表现出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特征,成为其最独特之处,即(   )

A. 城市的人口数量多

B. 来自外国的商人多

C. 远距离贸易兴起早

D. 市民政治力量雄厚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欧。结合所学可知,在西欧进入中世纪之后,城市逐渐开始兴起,同时居住在城市内的市民阶级也逐渐活跃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市民阶级所涉及领域也逐渐从经济迈向政治,开始反对封建领主和教会的控制,发起城市自治运动,D项正确;城市人口数量多、来自外国商人多、远距离贸易兴起早等现象在中国、印度和中东城市也存在,排除ABC项。故选D项。

9. “宗教改革”与“科学革命”是促使西方更进一步发展的两大重要史事,二者均加强了西方文化中的某种精神,即(   )

A强调理性,反对宗教热忱和权威

B. 反抗权威,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C. 相信科学,形成理性化思维方式

D. 相信理性,强调独立思考的精神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宗教改革视《圣经》为唯一真理,若教皇的教导违反《圣经》原则,便可以反抗;科学革命时期,哥白尼、伽利略等人皆勇敢地推翻古代的“地心说”权威,B项正确;宗教改革并不强调理性,排除A项;科学革命相信科学,与宗教改革不符,排除C项;“理性”是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排除D项。故选B项。

10. 1611年,墨西哥总督呼吁禁止中国丝货进口。到了1637年,中国丝货流入反而越发严重,墨西哥丝织业工厂都以中国丝为原料,墨西哥本土的蚕丝生产几乎被消灭了。这主要缘于当时(   )

A. 美洲经济的落后

B. 列强竞争的加剧

C. 中国工业的发达

D. 世界市场的拓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17世纪的墨西哥、中国。根据题干“1611年,墨西哥”“中国丝货”“都以中国丝为原料”等信息及所学可知,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是1565年至1815年在西班牙殖民地墨西哥与菲律宾之间的垄断贸易,它将欧、美、亚、非四大洲连接起来,在早期全球贸易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17世纪在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影响下,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D项正确;材料只是反映了丝织业领域中国与墨西哥的对比情况,不能据此推断美洲经济的落后,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国与墨西哥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没有涉及列强之间的竞争,排除B项;当时出口丝很多为家庭手工业的产品,无法得出中国工业发达的结论,说法欠妥,排除C项。故选D项。

11. 一部世界历史著作评述:“这部法典是一只船,它把这个国家新的行政和社会的原则输送出去,远达伊利里亚(亚得里亚海东岸地区)和波兰……扫除旧制度的结果,竟然促使潜伏的民族主义种子勃然萌发。”其所评论的是(   )

A. 《汉谟拉比法典》

B. 《查士丁尼法典》

C. 《权利法案》

D. 《拿破仑法典》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法国)。据材料“这部法典是一只船,它把这个国家新的行政和社会的原则输送出去,远达伊利里亚(亚得里亚海东岸地区)和波兰”“促使潜伏的民族主义种子勃然萌发”,结合所学知识,拿破仑所进行的战争带有侵略性,所以激起了民族主义,D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完整保存下来的成文法典,没有反映材料中“它把这个国家新的行政和社会的原则输送出去,远达伊利里亚(亚得里亚海东岸地区)和波兰”,排除A项;《查士丁尼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完备的奴隶制成文法,它系统地搜集和整理了自罗马共和时期至查士丁尼为止所有的法律和法学著作,卷帙浩繁,内容丰富,它标志着罗马法本身已发展到极其发达、完备阶段,对以后欧洲各国的法学和法律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但不体现材料中的“扫除旧制度的结果,竟然促使潜伏的民族主义种子勃然萌发”,排除B项;《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重要法律性文件,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确立了议会所拥有的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开始在英国建立,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与材料中法国拿破仑进行的战争以及法律的影响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2. 19世纪初,在欧洲成品钟表的销售领域,购买商更重视数量而不是质量,因为价格便宜的简单钟表很容易找到买家。这反映了(   )

A. 经济发展影响人们生活节奏

B. 工业革命提高全民生活质量

C. 大生产导致钟表质量的下降

D. 启蒙运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欧洲)。根据材料“价格便宜的简单钟表很容易找到买家”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厂制度和新式交通工具得到推广,促使人们的时间观念不断加强,钟表成为普通大众的生活必需品,购买商为适应市场需要的变化,更加注重价格便宜但产量大的简单钟表,A项正确;提高全民生活质量的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简单便宜的钟表被大量卖出,折射出人们生活节奏的变化,得不出大生产对钟表质量的影响,排除C项;启蒙运动发生于17—18世纪,且材料体现不出启蒙运动对社会的推动作用,排除D项。故选A项。

13. 下图是巴黎公社委员的成分构成表(单位:个)。据此可知,巴黎公社(   )

A. 注重调动各阶层积极性

B. 使工人与资产阶级开始联合

C. 具有一定的统一战线色彩

D. 凸显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特色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法国)。从材料中可知,巴黎公社委员的来源比较广泛,其中有资产阶级、新雅各宾派、马克思主义等多个阶级阶层或派别,这说明巴黎公社具有一定的统一战线色彩,C项正确;“各阶层”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巴黎公社是工人阶级反抗资产阶级,而非两个阶级联合,排除B项;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的苏维埃政权,因此巴黎公社并不能凸显社会主义国家的特色,排除D项。故选C项。

14. 下表为1870—1910年英美制造业在全球的占比情况(%)。据此判断,这一时期(   )

年份

国家

1870年

1910年

英国

32

14

美国

23

35


A. 英美两国对科技创新重视程度不同

B. 英国工业发展极其缓慢

C. 殖民地多少与工业发展程度成正比

D. 美国成为新的世界霸主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0—1910年(英美)。据材料可知,与1870年相比,1910年英国制造业在全球占比显著下降,结合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史实可知,英国受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在技术革新方面远远赶不上美国,即英美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科技创新及利用程度不同,所以制造业份额发生变化,A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业也有明显发展,排除B项;当时的英国为世界殖民霸主,但工业发展明显落后于美国,排除C项;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新的霸主,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5. 列宁指出:“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的开始,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其中“亚洲的觉醒”主要源于(   )

A. 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B. 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的变动

C. 欧洲无产阶级斗争的鼓舞

D.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传播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亚洲)。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的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在这种情况下,亚洲各国人民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古老的亚洲开始觉醒,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伊朗的立宪革命和中国的辛亥革命是其中的代表,B项正确;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是外部因素,并非主要原因,与题干设问不符,排除A项;欧洲无产阶级斗争的鼓舞对亚洲觉醒的影响是外部因素,并非主要原因,与题干设问不符,排除C项;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传播主要是俄国十月革命后,并非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16. 下图是协约国发布的一幅漫画,画中的德国野猪被标有“凡尔登”的捕兽夹子夹住了鼻子,动弹不得。该漫画(   )

A. 表明了德国速决战走向破产

B. 揭示了世界大战即将结束

C. 一定程度反映当时战争态势

D. 体现了战时宣传灵活多样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时空是一战时期的世界。根据材料可知,漫画中的德国猪被夹住鼻子,动弹不得,结合所学知识,凡尔登战役中德国投入巨大兵力,伤亡惨重,战争一度处于胶着状态,德国企图一举击败法国的战略目标再次遭受挫折,战争主动权逐渐转到协约国手里,这幅漫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战争的态势,C项正确;德国速决战走向破产是在索姆河战败后,排除A项;凡尔登战役发生在1916年,而一战结束是在1918年11月,排除B项;材料只体现了漫画宣传这一种方式,无法得出灵活多样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建国之初,我国的不事土巫只具备制造一些睦式器、珜艿和跨复部分旧杂式军事装备的能力。为此,国家用强有力的手段进行集中计划、动员、调集和配置经济资源以优先发展军事工业、“一五”时期军事工业基本建设齐全中有90%来源于时政,其中79%来源于中央财政。到1959年度,我国军事工业已建成大中型企业100多个,科研机构20多个。职工70多万人……在仿制苏联设备的基础上生产出56机械、阡-5战斗机、59式钽先导装备。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共中央时军事工业开始了以军转民为最大特点的又一次结构大转型,收缩军事工业规模,对一些困难较多的三线军工企业进行调整搬迁改造。到2000年,军事工业部门向民用部门转移了3万多项技术和产品,使民用部门的产值增加了近千亿元……为波音、空中客车等外国企业生产飞机乖卸件,为外国发射了20多颗商业卫星。21世纪初,我国的军工企业逐步成为面向市场、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艾克武《新中国军事工业发展历程概述》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军事工业发展特点。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以“新时期我国军事工业的发展变化”为题,写一则历史小短文。(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答案】(1)特点:基础薄弱;国家高度集中管理;建设资金以政府投资为主;设备以引进仿制(或引进吸收)为主;发展较快等。(任答3点)

(2)示例:新时期我国军事工业的发展变化我国军事工业的发展变化与国际国内环境变化密切相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战略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这一时期,中美正式建交,我国外交事业不断发展,为军事工业的发展争取到了良好的国际环境;新时期我国加大对科技的重视程度,促进了军事科技水平的提升;另外,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等因素助推我国军事工业的发展与变化,我国军事工业开启了军转民、向市场主体(或现代企业)转型的步伐。

新时期军事工业的发展变化与国家社会发展相结合,适应了我国改革开放的要求;给军事工业带来生机和活力,促进了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发展(促进民生事业发展;促进民用工业的技术升级与发展);推动了国家资源的合理配置;为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迅速提高作出了巨大贡献。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题,时空是20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国。根据“只具备制造一些轻武器、弹药和修复部分旧杂式军事装备的能力”可得出基础薄弱;根据“国家用强有力的手段进行集中计划、动员、调集和配置经济资源”及所学可得出国家高度集中管理;根据“军事工业基本建设资金中有90%来源于财政,其中79%来源于中央财政”及所学可得出建设资金以政府投资为主;根据“到1959年底,我国军事工业已建成大中型企业100多个,科研机构20多个,职工70多万人”可得发展较快;根据“在仿制苏联设备的基础上生产出56枪械、歼-5战斗机、59式坦克等装备”及所学可得出设备以引进仿制(或引进吸收)为主等。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历史短文题。时空是新时期的中国。设问是以“新时期我国军事工业的发展变化”为题,写一则历史小短文。结合所学可知,本题可以从变化、原因、影响等角度进行论证。首先变化方面,根据“开始了以军转民为最大特点的又一次结构大转型”“逐步成为面向市场、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进行概括即可。接着原因方面,根据“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共中央对军事工业开始了以军转民”及所学可得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国家战略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根据“为波音、空中客车等外国企业生产飞机零部件”“军工企业逐步成为面向市场、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等信息及所学可得出改革开放的推进、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根据“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外国发射了20多颗商业卫星”及所学可得出外交活动为我国争取到有利的国际环境、军事科技水平的提升等。最后,影响角度,根据“使民用部门的产值增加了近千亿元”等信息及所学,可从对军事工业进步、经济发展及综合国力提升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主义

材料  中世纪是“黑暗时代”的观点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和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的产物,而中世纪的正名恰恰是伴随着对启蒙运动某种意义上的“反动”开始的。这就是西方近代史学的一个重要思潮——历史主义的兴起。

历史主义反对用抽象的理性原则,用理想的或今人的标准去概括和衡量一切时代和一切民族的历史,而是强调直接和沟通,要求设身处地地感受和理解各时代、各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历史主义原则的确立必然导致对中世纪的重新评价。

中世纪的早期的确发生了文化的衰退,但这场衰退却绝不仅仅是蛮族入侵或者基督教文化专制的结果,在很大的程度上,它是古典文化自身发展的一个必然结局。

——摘编自易杰雄、李秋零、田薇《神光沐浴下的文化再生》

(1)根据材料,概括西方近代史学“历史主义”对中世纪的评价,并评析“历史主义”这一史学观点。

(2)参照上述“历史主义”的方法,对中国南北朝时期的社会整体发展展开评述。

【答案】(1)评价:“历史主义”认为中世纪早期发生的文化衰退,是古典文化自身发展的必然结局,不能将其等同于中世纪历史的全部。

评析:“历史主义”主张设身处地地感受、理解历史,对历史时代的评述要基于特定的时代环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该思潮具有一定合理性,有助于全面辩证地看待历史。

(2)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政治分裂、社会动荡和商品经济发展受到影响的时代特征。但是,也出现了许多有利于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因素,比如民族交融、北方经济恢复与政治统一、南方开发等,这些都为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特点题、影响题,时空是中世纪(西欧)。第一小问评价:据材料“中世纪的早期的确发生了文化的衰退,但这场衰退却绝不仅仅是蛮族入侵或者基督教文化专制的结果,在很大的程度上,它是古典文化自身发展的一个必然结局”可知,材料强调中世纪的早期发生的文化衰退,是古典文化自身发展的必然结局,不能将其等同于中世纪历史的全部。

第二小问评析:据材料“历史主义反对用抽象的理性原则,用理想的或今人的标准去概括和衡量一切时代和一切民族的历史,而是强调直接和沟通,要求设身处地地感受和理解各时代、各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可知,“历史主义”主张设身处地地感受、理解历史,对历史时代的评述要基于特定的时代环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用抽象的理性原则,用理想的或今人的标准去概括和衡量一切时代和一切民族的历史;该思潮具有一定合理性,有助于全面辩证地看待历史。

【小问2详解】

本题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评述:据所学可从魏晋南北朝时期时期出现的时代特征,如出现政治分裂、社会动荡和商品经济发展受到影响;也出现了许多有利于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因素,如民族交融、北方经济恢复与政治统一、南方开发等,这些都为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等角度回答。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希腊语一度成为地区性的国际语言。从公元前8世纪开始,随着希腊人的足迹遍布地中海世界,希腊语逐渐成为地中海地区通用的学术和商业语言;公元前3世纪,希腊语的使用范围曾一度远达印度。罗马帝国分裂后,希腊语曾成为拜占庭帝国的第一官方语言,直到公元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攻占君士坦丁堡。

——摘自人民出版社《话说世界:语言“殖民”》等

材料二  1539年,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签发敕令,宣布以法语为国家语言,禁用拉丁语和其他方言。从此,法语真正成了法兰西全民族的统一语言。17—18世纪,法国著名的作家和哲学家如伏尔泰、狄德罗等经常受欧洲各国朝廷邀请讲学或当顾问,各国君王也以能与他们通信为荣,各国贵族及社会名流都以能讲一口漂亮的法语作为身份地位的象征。19世纪初,随着法国在欧洲大地军事征服的荣耀,法语从政治上确立了国际地位;与此同时,法语的传播和应用也扩展到了东南亚和非洲甚至美洲的许多国家。

——摘编自高玲《法语的历史变迁和语言地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希腊语一度成为地区性国际语言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6—19世纪推动法语地位不断提升的原因。

【答案】(1)原因:希腊城邦海外殖民的影响;地中海世界商业贸易发展的需要;亚历山大远征的影响;拜占庭帝国的长期存在;古代地中海地区文明交流的需要等。(任答3点)

(2)原因:法国王权的加强(或国家政策的推动);启蒙运动的影响;拿破仑帝国在欧洲的扩张;海外殖民扩张的影响等。(任答3点)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原因题,时空是古代希腊。根据材料“从公元前8世纪开始,随着希腊人的足迹遍布地中海世界,希腊语逐渐成为地中海地区通用的学术和商业语言”及所学可得出希腊城邦海外殖民的影响、地中海世界商业贸易发展的需要;根据材料“公元前3世纪,希腊语的使用范围曾一度远达印度”可得出亚历山大远征的影响;根据材料“希腊语曾成为拜占庭帝国的第一官方语言”及所学可得出拜占庭帝国的长期存在、古代地中海地区文明交流的需要等。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原因题,时空是16—19世纪的法国。根据材料“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签发敕令,宣布以法语为国家语言”及所学可得出法国王权的加强(或国家政策的推动);根据材料“17—18世纪,法国著名的作家和哲学家如伏尔泰、狄德罗……各国贵族及社会名流都以能讲一口漂亮的法语作为身份地位的象征”可得出启蒙运动的影响;根据材料“19世纪初,随着法国在欧洲大地军事征服的荣耀”及所学可得出拿破仑帝国在欧洲的扩张;根据材料“也扩展到了东南亚和非洲甚至美洲的许多国家”及所学可得出海外殖民扩张的影响等。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然氮肥贸易具有极高利润,吸引西方与南美洲国家的政府、商人参与到天然氮肥贸易之中。1839年秘鲁开通氮肥贸易以来,氮肥收入长期成为政府的财政支柱。由于缺乏远洋运输与海外销售所需的资本与信息,氮肥的流动高度依赖西方商人,兴起了承销制度。19世纪40年代以来,秘鲁海鸟粪的生产与销售实施国家垄断,秘鲁进入经济发展的繁荣期。英国农业发展迅速,是此时氮肥的主要流入国家。

19世纪70年代,海鸟粪储量濒于枯竭,此后硝酸钠崛起成为主要的天然氮肥,智利成为硝酸钠的主要供应国家。在19世纪末期,德国与美国成为智利氮肥的主要贸易对象和氮肥流动的主要组织者。20世纪初,化学氮肥的出现与应用直接摧毁了智利天然氮肥的市场,加之氮肥数量开采殆尽,质量也在下降,天然氮肥的全球流动失去存在的可能和必要。

——摘编自吕富渊《19世纪欧美农业革命与天然氮肥贸易的兴衰》

材料二  附属国地位砍去了双腿,自己走路绝非易事。

——摘编自爱德华多·加莱亚诺[乌拉圭]《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木已成舟,钉子已经钉上了,西班牙美洲已经自由。只要我们善于管理我们自己的事,那么,美洲是属于英国了。”

——19世纪英国外交家坎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到20世纪初影响拉美地区天然氮肥贸易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拉美国家独立后面临的发展困境。

【答案】(1)因素:氮肥贸易的极高利润;世界市场发展,全球联系加强;西方国家农业的发展;拉美新兴民族国家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性;氮肥资源的枯竭;化学工业的发展。(任答4点)

(2)困境:西班牙、葡萄牙在拉丁美洲进行长期专制统治,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掠夺财富,导致拉丁美洲经济结构单一,发展落后;独立后的拉丁美洲国家没有进行深刻的经济、政治改革,过度依赖资源出口为主的贸易;政局长期动荡,存在军阀独裁统治;同时政治经济遭受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长期渗透和干涉;在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下,处于国际贸易的劣势方,这一系列因素影响了拉丁美洲国家独立后的发展。(任答3点)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到20世纪初(拉美)。据材料一“天然氮肥贸易具有极高利润”可得出氮肥贸易的极高利润;根据材料时间信息19世纪中期以来,并结合所学可知,世界市场的发展,全球联系的加强;据材料一“秘鲁海鸟粪的生产与销售实施国家垄断”可得出拉美新兴民族国家的发展;据材料一“英国农业发展迅速,是此时氮肥的主要流入国家”可得出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性;据材料一“德国与美国成为智利氮肥的主要贸易对象和氮肥流动的主要组织者”可得出西方国家农业的发展;据材料一“化学氮肥的出现与应用……加之氮肥数量开采殆尽,质量也在下降”可得出氮肥资源的枯竭、化学工业的发展等。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以来(拉美)。根据材料一19世纪天然氮肥贸易的兴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班牙、葡萄牙在拉丁美洲进行长期的专制统治,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掠夺财富,导致拉丁美洲经济结构单一,发展落后;据材料二“附属国地位砍去了双腿,自己走路绝非易事”、“美洲是属于英国了”,结合拉丁美洲被殖民的历史可知,独立后的拉丁美洲国家没有进行深刻的经济、政治改革,过度依赖资源出口为主的贸易;结合所学知识,拉美地区政局长期动荡,存在考迪罗军阀独裁统治;拉美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因素,长期受到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渗透和干涉,经济发展不独立,对外依赖性高;在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下,拉美地区处于国际贸易的劣势方,因此不合理的秩序也会阻碍拉美地区独立后的发展。

我用夸克网盘分享了「精品解析:四川省百师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联考(三)【期中】历史试题.zip」,点击链接即可保存。打开「夸克APP」,无需下载在线播放视频,畅享原画5倍速,支持电视投屏。

链接:https://pan.quark.cn/s/9c6c68c162e1

历史论文悦读分享
精品历史资料汇集地,学习历史的好助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