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春节胖三斤?如何科学减肥?

文摘   2025-02-08 19:31   湖南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图片



肥胖是一种疾病,减肥不应只靠意志力,而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撰文 | 张驰程

春节期间,丰盛的团圆饭,安逸的长假期,对立志减肥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一道严峻的考验。对此,有网友作打油诗调侃:“每逢佳节胖三斤,仔细一瞧三公斤。减肥拼命小半年,未到功成又过年。”

更多的科学数据表明,“每逢佳节胖三斤”并非只是网络上的戏谑。

早在本世纪初,发布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就表明,人们在11月中旬至1月上旬/中旬的假期内,体重明显增长,平均增幅高达0.37±1.52kg(p<0.001)。还有研究显示,与体重正常的人群相比,超重/肥胖人群在节假日期间体重增幅更大。

“这是一个自然现象。”同济大学医学院肥胖症研究所所长、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肥胖症诊治中心主任曲伸教授告诉“医学界”,春节等节假日期间是“一年里最容易发胖的时候”。

“秋冬季大家不愿意动弹,加上受传统影响,中国人比较忌讳在春节前看病,更不用说因为肥胖去医院了。可能在春节后,来医院就诊的肥胖症患者会越来越多。”曲伸教授如此预测。

图片
肥胖是一种疾病,减肥不能光靠意志力

“很多人以为节假日‘胖三斤’都是吃胖的,实际上,除了饮食问题外,生活不规律、睡眠不按时,都可能造成体重上涨或肥胖。”

曲伸教授指出,肥胖是一种病因非常复杂的疾病。多年来,公众对肥胖的认识都存在误区,认为肥胖只是生活方式或个人选择的问题,减肥就是“管住嘴、迈开腿”,用不着上医院。

“如果我们现在做个调研,问肥胖是怎么引起的,我想大多人都会回答‘吃多了’或者‘动少了’。但这只是现象而非病因。我们要搞清楚的是,为什么肥胖症患者吃得多,动得少?为什么吃得一样多、运动一样多,有人肥胖,有人不胖?这才是肥胖的根本原因。”曲伸教授说。

他强调,正视并承认肥胖是一种疾病,有助于减少社会对肥胖的污名化。

过去,肥胖症患者常被指责为“又懒又馋”“不够自律”,在教育、工作、社交中饱受歧视与偏见。在2020年世界肥胖日(3月4日),《自然》子刊《自然医学》发表了一份重磅国际共识声明,呼吁停止对肥胖的污名化,并提出了13条相关建议。

其中包括“将肥胖视为一种慢性病并予以治疗”。该声明指出,体重调节并非完全受个人意志控制,生物、遗传、环境因素都对肥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自觉改变生活方式(少吃多运动),可以完全/长期扭转肥胖”的观点也与现有的科学证据相悖。研究表明,自觉努力减重可能激活强有力的代偿性生物反应(如增加食欲、降低代谢),这通常会导致长期体重反弹。

“对肥胖症患者而言,真正有效的治疗不仅要把体重减下来,而且要长期维持不反弹。”曲伸教授认为,控制肥胖,应从病因出发。

早在2015年,他就根据自己几十年的临床诊疗经验,结合中国肥胖患者的代谢特点等,提出了基于代谢的肥胖分型。

具体而言,曲伸教授用白、黄、红、黑四种颜色分别形容高代谢性肥胖、代谢正常性肥胖、低代谢性肥胖和炎症代谢性肥胖四种不同的分型,不仅生动形象,而且通俗易懂。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肥胖不仅影响外貌,更与多种慢性疾病息息相关。例如在众多肥胖病例中,有一种特殊的肥胖类型,其背后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疾病——库欣综合征(CS),又称皮质醇增多症或柯兴综合征。

该病以向心性肥胖、高血压、糖代谢异常、低钾血症和骨质疏松为典型表现,易怒、焦虑、认知紊乱和抑郁也很常见,影响身体的每个器官系统,如果治疗不当,可能是致命的。这提醒公众,过度肥胖也要及时考虑罕见病的可能性。

图片
治疗肥胖症的手段越来越多

自从1997年WHO首次将肥胖定义为疾病,至今已有二十余年。这些年里,我国超重和肥胖人群迅速增加,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过去我们没有好的减肥药物,肥胖治疗一直踟蹰不前。”曲伸教授说,“这两年我们开始重视肥胖,不仅是因为患者增多,也是因为肥胖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这主要得益于基础研究的进步。”

另有多种基础研究表明,节食反弹的机制除了内分泌代谢及中枢调节的改变外,胃肠道菌群的变化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现在肥胖治疗正逐渐向中枢转移、向肠道转移。”曲伸教授介绍。

2023年1月,《自然》以《令研究者震惊的“突破性”减肥药》为题,刊文介绍了减肥药的发展历史与司美格鲁肽、Tirzepatide等新一代减肥药的研究成果。文中提到,肥胖症患者经GIPR/GLP-1R双激动剂治疗后,体重降幅接近代谢手术的水平。这在过去是“不可能的”。

“以往我们使用的减重药物,减重幅度不大,且难以长期维持。但现在新一代的减重药物作用于中枢系统,减重效果显著,且副作用比较小,患者可以长期使用。大家都看到了曙光,很多医院都开起了肥胖门诊。”曲伸教授说。

仍以库欣综合征为例,医疗科技进步也推动了该疾病的治疗创新,比如随着业内对其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更多孤儿药研发的潜在靶点得以发现,有望在手术之外为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曲伸教授介绍,在减重手术方面,医疗界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过去大家认为,手术能减重,是因为胃容量减小、食物摄入减少了,这是比较肤浅的认识。现在,长达40年的临床证据表明,代谢手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能与大脑沟通的、而且不反弹的减重方式。它不仅能减重,还减少了许多肥胖并发症的死亡风险,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

曲伸教授指出,目前的肥胖症治疗仍然多为“独立作战”,但单一疗法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因此,中心化的治疗将成为未来的大势所趋。

成立肥胖症诊疗中心能囊括内科、营养、运动、中医、外科和心理等多个学科,联合多种治疗手段,为患者提供更具个性化、更合理的方案。

“生活方式干预是一切肥胖治疗的基础,但生活方式干预不是对所有患者都有效,如许多肥胖患者有高胰岛素血症,如果限食,可能会出现低血糖。在减重过程中,运动损伤也很常见,这都需要科学的指导。”

曲伸教授强调,药物治疗是辅助,重度肥胖、伴代谢异常或者具有其他疾病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如一些肥胖伴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做完手术后,例假马上就正常了。这不仅单纯和减重有关,还可能调节了患者的内分泌代谢。过去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可能只占肥胖患者的2%-5%,但现在手术指征已经放宽了。

“过去,肥胖症患者18岁才能做手术,现在年龄放宽到了16岁;过去代谢手术的年龄上限为65岁,现在人均寿命延长,我们也为70多岁的患者做过手术,术后效果很好。代谢手术本身并不复杂,但围手术期的处理非常重要,需要专业的外科医生进行判断与处理。这都是科学问题。”

曲伸教授说,“所以,我们现在不遗余力地宣传,肥胖是一种疾病,肥胖应在科学指导下治疗,而非人人可为。”

更多风湿干货

快来“医生站网页版”瞧一瞧👇











图片

长按识别二维码

无需下载

精彩资讯等你来




本文来源:医学界
责任编辑:卡带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图片
↓↓↓点击「阅读原文」学习更多临床技能

医学界风湿免疫频道
关注医学界风湿免疫频道,在这里学习风湿免疫疾病诊治知识,了解前沿新动向!投稿或合作,请联系fs@yxj.org.cn。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