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个!我国自主研发IL-17A抑制剂—赛立奇单抗强直性脊柱炎新适应症获批,开启AS治疗新格局!

文摘   2025-01-22 19:31   湖南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2025年1月20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官网最新公示,重庆智翔金泰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1类新药赛立奇单抗新适应症在国内获批上市,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放射学阳性中轴型脊柱关节炎),成为国内首个获批该适应症的国产IL-17A抑制剂。


图1.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截图


源头创新,双优结构——目前全球唯一全人源且IgG4骨架的自主创新型IL-17A单抗


2024年8月20日,智翔金泰自主研发的金立希(赛立奇单抗注射液)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在中国上市,获批适应症为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赛立奇单抗的研发过程依托于智翔金泰的双载体噬菌体平台,是目前全球首个且唯一的全人源IgG4骨架的自主创新型IL-17A单抗。作为1类生物创新药,它的上市彰显国研新力量,体现了其在生物医药科技领域的创新实力。


全人源IgG4结构:银屑病/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中的独特适配性


赛立奇单抗采用全人源IgG4结构,在免疫介导疾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 赛立奇单抗的全人源设计优势全人源抗体是指完全由人类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不易产生抗抗体反应。鼠源和人源化抗体常引发人抗鼠抗体(HAMA)反应,从而导致过敏反应和药物耐受性问题。在长期治疗中,HAMA反应可能导致抗体失效,影响治疗效果[1]。技术迭代,全人源已经成为单抗药物的最优选择之一。赛立奇单抗采用全人源抗体设计,有效避免了HAMA反应。这一设计极大地提升了赛立奇单抗在长期治疗中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为银屑病和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带来了全新选择。


图2.赛立奇单抗的全人源设计


  • IgG4的结构稳定性创新优势赛立奇单抗通过双载体噬菌体平台对IgG4骨架进行优化,将铰链区的丝氨酸替换为脯氨酸,避免了半分子交换现象的发生,提高了抗体的结构稳定性,从而保证了疗效的持续性[2-4]。这种设计使赛立奇单抗能够在控制炎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细胞毒性反应,进一步提升了其在银屑病和强直性脊柱炎长期管理中的应用潜力。


图3.IgG4的结构稳定性


赛立奇单抗在强直性脊柱炎(放射学阳性中轴型脊柱关节炎)Ⅲ期临床研究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曾小峰教授牵头,研究结果显示出良好的疗效与安全性,给中国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专家寄语





■ 关于智翔金泰


重庆智翔金泰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智翔金泰”)成立于2015年,坐落于重庆国际生物城,是一家集研发、生产和商业化于一体的科创板上市生物制药企业(股票代码:688443)。智翔金泰始终关注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聚焦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肿瘤三大领域,持续开发单克隆抗体和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努力践行“为患者做好药”的使命,满足更多患者的健康需求。




■ 关于赛立奇单抗


赛立奇单抗注射液(商品名:金立希)是一款由智翔金泰公司自主研发的重组全人源抗IL-17A单克隆抗体,注册分类为治疗用生物制品1类,作用靶点为IL-17A。2024年8月20日,赛立奇单抗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在中国上市,目前已获批两大适应症为: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和强直性脊柱炎。赛立奇单抗注射液针对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Ⅲ期临床研究结果在国际皮肤病学权威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BJD)上正式发表,它的上市打破了抗IL-17A单抗外资药企垄断的局面,填补了国产IL-17A抑制剂领域空白,标志着我国在生物医药领域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专家简介


曾小峰 教授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 北京协和医学院长聘教授 博士生/博士后导师

  • 北京市政协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 亚太风湿病学会联盟(APLAR)前副主席

  •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撰写组成员

  • 中国医师协会常务理事及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会长

  •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第九、十届主任委员

  • 中国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及风湿免疫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理事及风湿免疫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 海峡两岸医药交流协会常务理事风湿免疫专委会名誉主任委员

  • 英文《Rheumatology and Immunology Research》杂志主编


更多风湿干货

快来“医生站网页版”瞧一瞧👇











长按识别二维码

无需下载

精彩资讯等你来




参考文献

[1].李雅婷, & 肖义军. (2023). 单克隆抗体药物概述. *生物学教学, 48*(8), 2–4.

[2]. Vidarsson, G., Dekkers, G., & Rispens, T. (2014). IgG subclasses and allotypes: From structure to effector functions. *Frontiers in Immunology, 5*, 520. https://doi.org/10.3389/fimmu.2014.00520

[3]. Yang, X., Wang, F., Zhang, Y., Wang, L., Antonenko, S., Zhang, S., Zhang, Y. W., Tabrizifard, M., Ermakov, G., Wiswell, D., Beaumont, M., Liu, L., Richardson, D., Shameem, M., & Ambrogelly, A. (2015).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therapeutic IgG4 antibody pembrolizumab: Hinge modification blocks half molecule exchange in vitro and in vivo.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104*(11), 4002–4014. https://doi.org/10.1002/jps.24620

[4]. Chen, X., Song, X., Li, K., & Zhang, T. (2019). FcγR-binding is an important functional attribute for immune checkpoint antibodies in cancer immunotherapy. *Frontiers in Immunology, 10*, 292. https://doi.org/10.3389/fimmu.2019.00292


此文仅用于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平台立场。

↓↓↓点击「阅读原文」学习更多临床技能

医学界风湿免疫频道
关注医学界风湿免疫频道,在这里学习风湿免疫疾病诊治知识,了解前沿新动向!投稿或合作,请联系fs@yxj.org.cn。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