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小学的80年代初,在厂矿学校的操场上,看了场终身难忘的露天电影《铁甲008》。立刻就被我军坦克兵的英勇无畏所打动,更被电影里面威风凛凛的铁甲坦克所震撼,以至于上课时都只顾在课本边角画上各种坦克,思绪也早已飞到了战火纷飞的南疆……
那辆涂着红五角星,炮塔像半个鸭蛋壳的坦克,就成了战场上无坚不摧、也坚不可摧的神兵利器。
电影《铁甲008》,是八一电影制片厂于1980年拍摄的一部彩色战争故事片,讲述对越自卫还击战中,我军008号坦克克服艰难险阻,战胜敌人攻占重要军事目标堪松隧道的故事。其故事情节的原型,是42军坦克团2营5连夺取弄梅隧道战斗。
后来才知道,这款坦克叫62式轻型坦克,而且也并非不可被摧毁,甚至是一身毛病,但也就是这样一款性能不咋地的轻型坦克,在我军对越作战中曾立下诸多奇功,但也损失惨重。
今天,我们就再来聊一聊这款“薄皮战车”。
作为一个陆地大国,我国幅员辽阔,地形、气候均十分复杂,尤其是南方地区,河川纵横、气候湿热。这种情况下,单靠主战坦克显然不能满足全国不同地区的作战需要。
1958年7月,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有关部门制定了"南轻北重"的坦克发展方针,即南方地区重点发展轻型和水陆两栖坦克,北方地区重点发展中型和重型坦克。随后,即下达了研制轻型坦克、水陆两栖坦克、履带式装甲输送车的任务。
当时的设计思想是突出火力和机动性,适当地考虑防护性。
1961年4月,上级部门决定以674厂的方案为基础进行样车试制,当年10月已生产出3台样车。经过3000公里的定型试车,1962年12月7日,国务院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复同意该车设计定型,正式命名为"1962年式轻型坦克"(简称62式轻型坦克)。1963年投产并装备使用。
62式轻型坦克,再涂上闪闪红星,就成了60后、70后孩子的最爱。
轻,就是这款坦克的最大特点,仅有21吨,二战时美军的M4中型坦克,也有30吨重;而同时期的59式中型坦克重36吨,苏联T-62主战坦克重37吨,而美军的M60坦克基本型重达50吨。
游戏世界中的59式中型坦克威风八面。该型坦克是我军装备的国产第一代主战坦克,战斗全重36吨,乘员4人,最大时速50千米,最大行程560千米,主要武器有1门100毫米线膛炮,共生产了1万辆以上。62式坦克就是该型坦克的缩小简化版本。
T-62主战坦克,属于美、苏标准三代坦克。使用轧钢和均质装甲板双重防弹装甲,主要武器是1门2A20式115毫米滑膛坦克炮。1961年批量生产并装备部队,共计生产约2万辆。T-62主战坦克参加实战是在1969年的珍宝岛上,中方用反坦克火箭筒击中了跑在前面的1辆T-62坦克,使其瘫痪在中方一侧的冰面上。后中方边防部队将被击伤的T-62坦克拖回,随后这辆T-62坦克被运到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出,成为当年苏联侵略中国领土的铁证。
美军M4"谢尔曼"中型坦克于1942年批量生产装备,总生产量达到49234辆。在欧战中拥有"朗森打火机"的“美名”,但在太平洋和缅北战场,那就是横扫日军的强大存在。
和62式轻型坦克装备部队时间相仿,美军M60主战坦克于1962年开始生产并装备部队,除装备美国军队外,还出口到以色列、埃及、奥地利、沙特阿拉伯等17个国家和地区。
62式轻型坦克前装甲厚度仅为35mm,只能抵挡当时的大部分机枪和炮弹破片。
通过性,是轻型坦克存在的首要目的,至于防护能力,那就看遇到什么样的对手,什么样的火力了。
咱们先了解下62式轻型坦克的纸面数据。
62式轻型坦克战斗全重约21吨,乘员4人,装有430马力的柴油发动机,公路最大行驶速度60公里/时。
动力装置位于车体后部。车体两侧各有5个较大的负重轮,主动轮后置,诱导轮前置,无托带轮,无裙板。
车体用钢板焊接,炮塔为铸造件。
车内分为3个舱室,前左侧为驾驶室、中部为战斗室,后面是动力传动室。
驾驶员位于车前左侧,顶部有1个可升降和水平转动的铸造驾驶舱盖,驾驶舱有2个观察镜,配有红外夜视仪。
车长、炮手位于战斗舱火炮左侧,装填手位于右侧。车长指挥塔上安装4个观察镜和1个指挥潜望镜。
主要武器是1门85毫米线膛坦克炮,使用85毫米坦克炮瞄准镜进行直接瞄准射击时,射击距离5,200米;利用高低水准器和方同分划进行间接瞄准射击时,最大射击距离达12,000米,坦克炮备弹47发。
辅助武器为1挺7.62毫米并列机枪,安装在火炮右侧,与火炮平行并随动于火炮。7.62毫米并列机枪使用重弹丸射击时的最大射程为5,000米,使用轻弹丸射击时的最大射程为3,000米。
1挺7.62毫米航向机枪固定安装,其射向与坦克的航向是一致的,没有独立的射界。驾驶员要使机枪瞄准目标时,必须使坦克转向,用右手拇指按下右转向操纵杆上的按钮进行击发。并列机枪备弹2000发。
12.7毫米高射机枪。
1挺12.7毫米高射机枪安装在装填手出入窗口的旋转架上,由装填手操纵。最大射程为7,000米,对空中目标有效射高为1,600米。由于高射机枪安装在车外,所以,装填手必须打开二炮手门,站在座椅上进行操作。装填手一旦出来操作高射机枪,火炮基本就不能发挥作用了。高射机枪备弹500发。
62式轻型坦克模型,比较真实地还原了该坦克的样貌。
该坦克装有半自动灭火装置和烟幕弹发射器。
62式轻型坦克,总体设计与59式中型坦克基本相似,不少坦克兵说,开过59式坦克的,再开62式轻型坦克没什么问题,但明显感觉后者加速性能好,速度也快得多。
这很容易理解,62式轻型坦克的发动机是直接将59式坦克的水冷柴油机简单改进后搬过来的,而作为59式中型坦克的“缩小版”,体重减去15吨,再不跑快点就说不过去了。
以当时的标准来衡量,62式轻型坦克具有重量轻、速度快、机动性好、外形尺寸小、火力强的特点,适用于山地、水网稻田作战以及遂行侦察、反空降作战任务,是我国南方地区装甲兵部队的基本战斗车辆。
通过性是62式轻型坦克的重要指标,能适应南方水网地区,对桥梁、浮桥的承重要求也相对较低。
62式轻型坦克定型装备部队后,虽然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国南方水网稻田地区作战轻型坦克有无的问题,但62式轻型坦克安装的85毫米坦克炮,不能有效击穿当时主要作战对象装备的中型坦克(如T-54/55、T-62、M48等)前上装甲板。因此,提高62轻型坦克火力的威力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同时,62式轻型坦克的火控系统十分简单,火力反应速度慢、精度低,基本没有夜战能力。另外,该车行走系统的可靠性、潜渡能力、装甲防护能力,以及车辆的使用和维护修理方便性、人机环境等都有待改进。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我军使用了大量坦克装甲车辆,有6个坦克团共500多辆坦克。其中4个团为62式轻型坦克,1个团为63式两栖坦克,只有1个团为59式中型坦克。
在高平战役中我军的62式轻型坦克肩负起了穿插任务,在穿插过程中越军多次利用地形环境对我军的装甲部队进行阻击,我军装甲部队英勇还击,按时完成了穿插任务。
在攻克凉山时62式轻型坦克掩护我军步兵行动,连续摧毁了多个越军的火力点,表现出色。
但我军装甲部队损失也是非常巨大的,我军参战的500多辆坦克,70多辆被击毁,其中40多辆完全无法修复,几乎所有坦克都受伤。坦克中弹损坏高达600多辆次,平均每辆坦克受伤1次还多。
开进中的62式轻型坦克。
其中,又以62式轻型坦克损失最为严重。这种坦克机动性、火力都还不错,但防御力太差,当时越南军队广泛使用RPG和M79榴弹发射器,特别是在伏击战和近战中,对62式轻型坦克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这些单兵反坦克武器轻便且易于隐藏,能在极短的距离内快速部署,更致命的是这些武器都能轻松击穿62式轻型坦克正面装甲,而62式轻型坦克的侧面和背面装甲甚至连大口径机枪都防御不了。
在一次防御战中,62式轻型坦克在尝试穿越一个被敌方控制的山谷时遭遇伏击。越军在山谷的两侧布置了大量RPG射手和M79操作员,他们在坦克进入射程内时集中开火。由于坦克的装甲无法抵挡这些高爆反坦克弹的冲击,几辆坦克被迅速击中并损坏,影响了整个部队的行动速度和士气。
为什么使用这些防御力不强的坦克?主要考虑越北地形都是山地丛林,59式坦克行军困难,恐怕派不上用场。
总体来说,我军坦克装甲车在战争中也发挥出了移动钢铁堡垒的作用,一路为步兵攻坚开路,我军资料是击毁了1000多个火力点、100多门火炮和17辆坦克装甲车。
每个战果,都是装甲兵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代价才取得的。
战士们在对坦克进行认真保养维修。
到了1984年老山作战时,解放军62式轻型坦克再次上阵,这次又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
当时动用的是昆明军区陆军第14军坦克团(1985年与第11军坦克团合编为第14集团军坦克旅,装备62式轻型坦克),其前身为昆明军区独立坦克团,参加过1979年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有实战经验。第14军坦克团(旅)以连为单位先后配属给执行轮战任务的6个合成军(陆军第14、11、1、67、47、27军(集团军)),共参战9个加强连1152人次,成为抗美援朝战争后参加作战最多的解放军装甲兵部队。
由于老山战场地域狭窄,道路较少,地形复杂,不适合装甲部队作战,因此老山作战期间我军只使用了少量装甲兵支援步兵作战。
在使用坦克时着重发挥其机动性好、直瞄射击、速度快、精度高、威力大的特点,作为移动火力直接支援步兵坚守防御,压制越军的火力点和炮兵。在兵力使用上,实施连集中指挥,以排为单位轮流行动,一次展开2辆坦克,最多不超过3辆,打了就撤;在阵地的编成上,除了选择和构筑基本发射阵地外,还根据地形在发射阵地的后方或侧后方200-400米的背敌斜面构筑了坦克待机阵地、前出道路和人员防炮工事;在前出占领发射阵地的方法上,为了快打快撤,实战中还发明了“倒退进攻,前进撤退”的战术。坦克兵在作战中充分发挥“稳、准、狠、快”的特长,取得了较好的战果。
1984年4月底5月初,中国人民解放军昆明军区前指指挥陆军第14军和陆军第31师,胜利收复了被越军侵占5年之久的云南省麻栗坡县老山地区和者阴山地区,尔后就地全面转入防御。
为了增强机动火力,支援步兵坚守阵地,14军坦克团1连(8辆62式轻型坦克)于6月17日奉命参加老山地区防御作战。
老山前线那拉东南侧1公里处有一个156高地,距离我军防御前沿150米。高地上有一条长90米、宽2米的钢筋混凝土被复永备坑道,与堑壕相结合,能战斗,能生活。
我军收复老山地区之后,越军被迫在清水以南地区组织防御。156高地为其警戒阵地,守军约一个排,越军以此高地为依托,经常袭扰我防御前沿。
我军40师118团经过对敌情、地形的周密侦察和缜密分析,针对156高地态势孤立突出,便于我进攻的特点,决心以2连加强团侦察排、工兵排和师部分工兵、喷火兵组成出击分队,采取偷袭加强攻的手段抽调这块越军向我那拉地区进攻的跳板。
7月27日5时30分,坦克1连受领了以火力压制395高地、423高地之越军,支援步兵进攻156高地的战斗任务。这个时候,该连2排配置在南榔西南侧约250米处,距离坦克发射阵地400米。18时前,坦克分队完成了一切战斗准备。
7月28日7时30分,坦克1连2排1号车、2号车隐蔽占领了预先构筑的发射阵地。与此同时,步兵偷袭分队成功占领了156高地表面阵地,与越军展开了争夺屯兵坑道口的激烈战斗。这个时候,395高地、423高地及其附近的越军火力点开始向我偷袭156高地的步兵猛烈射击。
1、2号车立即开火,当即摧毁395高地、423高地的3个火力点和1门无坐力炮,并打掉了越军的东山炮兵观察所。汉杨地区的越军向其上级报告:“我东山观察所被中国军队坦克炮摧毁,无法进行观察和指挥射击。”
越军发现我军坦克后,于8时20分组织黄泥坝方向炮兵对我坦克发射阵地实施火力反击。这时1、2号车已经返回配置地域补充弹药了。趁着越军炮击间隙,3号车和连长指挥车又迅速前出占领发射阵地,以20分钟的急促射击形成对敌火力优势,压制了越军的炮火。
此后,我军坦克轮番前出,始终保持2辆坦克在发射阵地,以不间断的火力支援步兵战斗,又接连摧毁了汉杨、395高地、423高地地区的5个火力点。
战至11时许,在以爆破手段全歼156高地坑道之敌,设置障碍完毕之后,攻击分队开始回撤。坦克分队亦奉命撤回配置地域。
这次战斗,坦克1连4辆坦克占领发射阵地12次,发射炮弹421发,摧毁越军炮兵观察所1个、火力点8个、无坐力炮1门,击毙越军24名,击伤9名。
在1984年6月至1987年3月的参战期间,第14军坦克团(旅)共摧毁越军炮兵阵地2个、观察所3个、高射机枪阵地和火力点23个,压制敌炮兵阵地、高射机枪阵地23个,而己方损失甚微,胜利完成了作战任务。
到了1982年,随着全球坦克技术的快速进步和战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中国军方最终决定停产62式轻型坦克。这一决定标志着中国军方在装备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中国开始更多地依赖进口技术与本土研发相结合的方式,以寻求更高标准的战斗装备解决方案。62式轻型坦克的退役和停产,也促使中国加快了新一代坦克如69式和后续更先进型号的研发与部署。
作者 | 大河弯弯
编辑 | 春山
参考 | 战史威锋、 装甲铲史官等
图片 | 网络图片
(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手机右下方点个“在看”,不走丢。欢迎点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