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演讲”
总有一束光,照亮我们前行道路。人民日报新媒体的特别策划“追光演讲”邀请了“敦煌的女儿”樊锦诗、防护工程专家钱七虎以及中国乒乓球队运动员孙颖莎分享了他们的心路历程。朴实动人的话语让人忍不住热泪盈眶,值得我们逐句学习。今天和大家分享这三期“追光演讲”的文字稿,感受他们身上的信仰之光、奉献之光、拼搏之光!
“我的青春不在了,可我们的文明从古老中走来,依然青春正好。” “追光演讲”第一期《青春》,樊锦诗讲述关于热爱、关于使命、关于传承的故事,也希望给你追光前行的力量。
《青春》演讲全文
在敦煌莫高窟,每当风吹过九层楼的时候,铃铛会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仿佛把人们带入壁画里的梦幻世界,这一直让很多莫高窟人深深地着迷。
你好,我是樊锦诗,此生命定,我就是个敦煌莫高窟的守护人。当我第一次来到这里时,眼前的场景和自己的想象千差万别。在经历了动荡、自然灾害,还有疯狂攫取,敦煌的美丽散落在世界各地,敦煌的伤痛留在了中国。也许正因为这样,每个来到这里的人总是憋着一股劲,老先生们明明可以拥有很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却偏偏历经千辛万苦留在了敦煌;那时还算年轻的我,虽不理解,但又很佩服。
要说我从没犹豫过动摇过,那也是假话。夜深人静,窗外刮风,屋内下沙,我会感觉好像整个世界都把我给忘了。可当我第二天走进石窟,又觉得再苦再累我也愿意留下来。
为什么愿意留下来?这是许多莫高窟人经常被问的问题。我想除了这些洞窟实在吸引人,还因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文明实在需要。莫高窟人忙着和历史较劲,想把失落的敦煌文献和“绢画”找回来;忙着和未来较劲,就是要将敦煌的璀璨和震撼永远留住。
择一事,终一生。我想“莫高精神”,本质上是一种朴实又真挚的爱国情怀。我们守护的不仅是文物,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和根脉。在敦煌看星星格外的亮,当漫天星斗闪耀在我头顶时,就如同中华文明的星河般璀璨。放眼世界,只有我们的文明源远流长,从未断流。
相比起来,人的一生很短暂,但这样悠久的文明,正是在一代又一代人短暂的一生里延续。有人日复一日,在静止的时间里守护着文明的永恒的火,在传承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光;有人走出去,向更大的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美好和自信;有人用创造和想象,让古老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还有一些年轻的朋友说我可能没有这样的能耐,怎么会没有呢?你至少有热爱的能力。热爱本身就是一种传承。
大家总说未来已来,我也想告诉你们过去未去。带着过去的灿烂赞美,一个坚守和热爱的现在,书写更美好的未来,我相信你们会比我们做得更好。
在我们的院子里有一尊叫“青春”的雕像,原型是27岁的“小樊”。来来往往的时候,我总忍不住看一眼那时的“小樊”。我想我的青春不在了,可我们的文明从古老中走来,依然青春正好。
-END-
来源:新闻与写作
排版:吕娜娜
责任编辑:周梦雨 杨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