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学生思政参考
(2024年第20期·总第92期)
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大学生发展研究院
2024年10月31日
本
期
主
题
教育近闻
教育部启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
光明日报:推动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全覆盖、精准化、特色化
2024上海交通大学创业者(秋季)大会在沪举办
北京大学:面向研究生新生骨干举办职业生涯教育讲座
用优质实习帮学生迈好职场第一步
目 录
1
要闻速览
2
观点探微
3
交大动向
4
校园观察
5
理论探源
6
校园思辨
01/要闻速览
教育部启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
10月13日,教育部印发通知,启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大赛以“筑梦青春志在四方,规划启航职引未来”为主题,围绕“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就”目标,努力打造强化生涯教育的大课堂、促进人才供需对接的大平台、服务毕业生就业的大市场。通过举办大赛,加强高校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增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指导其及早做好就业准备,以择业新观念打开就业新天地,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各地各高校一要认真做好大赛宣传动员工作,把大赛作为加强和改进生涯教育、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载体,发动更多大学生了解和参与大赛,将大赛与各类就业指导、实习实践、校园招聘等活动统筹组织,形成工作合力;二要高度重视、周密部署,为举办赛事和同期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经费支持。各分行业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要推荐相关专家参与大赛,发动相关用人单位参加企业心选团、汇集实习和就业岗位资源,为校赛省赛举办提供必要支持;三要主动联系中央主流媒体及地方媒体、卫视等,充分利用校园媒体、新媒体等多元传播渠道,全方位对赛事进行宣传推广,不断提升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大学生就业的良好氛围;四要认真总结梳理办赛经验,推动校赛省赛办出水平、办出特色,推出可复制推广的典型做法。(节选自央视网教育频道,2024年10月24日)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在沪收官
10月15日晚,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冠军争夺赛在上海举行,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出席活动并致辞,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出席活动。怀进鹏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创新的时代潮流蓬勃涌动,一要服务时代需要,彰显教育担当,充分发挥大赛的带动作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新、以赛促用,推动构建以创新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相互支撑的有效机制。二要注重创新实践,勇于探索未知,鼓励广大青年学生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积极投身创新创造,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力争在未知领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在解决问题中实现创新梦想。三要坚持开放互鉴,共创人类美好未来,各国青年大学生应树立世界眼光、增强合作意识,共同做创新科技的“弄潮儿”和人民友好事业的传承者,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和智慧。(节选自《中国教育报》,2024年10月17日第1版)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赴上海各高校调研
10月16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赴上海调研,深入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了解各高校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教师教育、教育研究、科研成果转化、高层次人才培养、智库建设等工作情况。怀进鹏强调,一要深刻领会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瞄准解决当前制约国家发展的关键核心问题,加强基础研究,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高效组织高水平大学力量,有机结合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二要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构建立德树人新格局,推进建立新型评价体系,建设高水平高校智库,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三要大力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形成人才、科技、产业和政府政策合力,把知识的创造价值和知识的市场化转移价值结合起来,强化校企科研合作,让更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四要鼓励引导高水平大学发起和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建设大科学装置、主持重大国际科研项目,为早日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贡献。(节选自《中国教师报》,2024年10月23日第1版)
(责任编辑:刘雨璐)
02/观点探微
光明日报:推动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全覆盖、精准化、特色化
向全覆盖、精准化、特色化目标聚焦,是当下推动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建设的重点。一是聚焦全覆盖目标,构建全员参与的支持保障机制。各级政府、相关部门需打破职能壁垒,整合资源、汇聚合力,构建全员全程促就业课程建设的协同工作机制。同时,培育、打造一批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推动“校企对接、校产融合、校地合作”。二是聚焦精准化目标,构建“多维融合”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将思想引领和价值观教育贯穿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全过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与专业课融合,着力“贯通”,将职业素质能力与专业素质能力培养摆在同等重要位置,促进二者融合共生、协调推进。三是聚焦特色化目标,形成中国特色生涯发展教育理念共识。构建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切实做到生涯发展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专业教学及人才培养全过程,将教育效果纳入就业工作评估范围。重点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培养,积极组织相关科研工作,适当开展教学工作的督导检查和评比,以期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生涯发展指导。(西北师范大学王占仁,摘录自2024年3月26日光明日报)
新华日报:以“大思政理念”落实高校就业育人各项举措
“大思政理念”是一种从全局上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的看法,从根本上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的方法。这要求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时,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也要关注学生目前的实际问题。一是重视高校思政教育,落实高校就业育人举措。一方面,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应树立“劳动最光荣”的就业价值理念,重视学生自我价值与就业价值的统一,强调在就业中寻找自身价值;另一方面,开展就业形势和相关政策的主题教育。帮助大学生了解我国国情、掌握就业形势、明确就业现状,为未来就业提前做好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二是紧抓专业技能培训,追求大学生高质量就业。首先,提高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兴趣。推优树典,激发大学生向榜样学习的主动性;其次,注重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根据学生实际能力和自身意愿进行分类培养,使得技能培训更具针对性;再次,建立个人成长档案,明确学生的成长轨迹。在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以学生的个人成长档案为重要依据,为每个学生制定针对性、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追求并逐步实现学生的高质量就业。(东南大学王莹,摘录自2024年3月29日新华日报)
青海日报:将学生职业规划能力提升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
高校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注重学生个人道德素养的培育与专业能力的提升。在教学实践中,要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将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提升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其中,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应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为重点,在培养学生全面素养的前提下,根据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和爱好,进行正确世界观的塑造,让学生在逆境中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崇高无私的价值观念。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与能力培训,拓展学生的国际化视野,鼓励学生学会探究、学会创造、学会体验。通过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育,激励学生对自己的事业和将来的生活做出科学规划。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育和国际化教育相互贯通,构建全链条、强融合的行业使命感教育与核心素养教育体系。与此同时,要构建政府、高校、社会、家庭、学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支撑的核心素养培育体系。(河南大学苏鹏,摘录自2024年10月24日青海日报)
(责任编辑:章曼姝)
03/交大动向
2024上海交通大学创业者(秋季)大会在沪举办
10月18日,上海交通大学创业者(秋季)大会在上海兴国宾馆举行。闵行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汪向阳,上海交大党委书记杨振斌,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政道研究所所长张杰,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薇薇,校务委员会专职副主任张安胜,校教育发展基金会、校友会等相关部门和院系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以“向科学家致敬,与科学家同行”为主题,交大创新创业企业代表、投资机构代表近300人受邀参加,围绕创新、创业、创投等话题展开讨论。杨振斌指出,历经近130年的砥砺奋进,学校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需要进一步拓宽视野,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追求卓越;需要抢抓未来产业机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解决人类共同挑战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为牵引,积极开展“任务导向”的重大基础研究。杨振斌分享了交大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的成就、交大校友企业在科技创新创业领域的突出表现。他强调,科技成果要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密切结合,实现创新价值。(节选自上海交通大学新闻学术网)
我校学指委与国务学院联合赴京参访
10月23日至24日,我校学指委秘书长、学生处处长赵昕,国务学院党委书记沈丽丹与师生代表共同赴北京开展实地研学交流。本次参访实践活动紧紧围绕学生全球胜任力提升、推进学生国际组织实习就业这一主旨,进一步加强了校院两级与中国联协、专业院校和国际组织的联系纽带,为学生搭建了与国际组织直接对话的桥梁和平台,帮助学生体悟“扎根中国,放眼世界”的深刻内涵与生动实践。24日上午,中国联合国协会副总干事王颖会见参访团,介绍了中国联合国协会的基本情况。她表示,中国联协作为中国唯一以支持和促进《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目标的全国性非政府组织,始终致力于促进对联合国组织及其活动的了解、研究和宣传,通过创设国际公务员能力培训班、中国模拟联合国大会与联合国知识竞赛三大品牌项目,助力广大青年提升国际素养、增强国际竞争力。赵昕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的基本情况,强调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全球胜任力的培养和提升,积极推进优秀学生前往国际组织实习就业、参与全球治理。(节选自公众号:SJTU思政在线)
我校与中国气象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0月20日,中国气象局与上海交通大学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在闵行校区文博楼会议中心举行。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振林,党组成员、副局长熊绍员,上海交大校长丁奎岭,原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忠钦,中国气象局有关部门及学校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出席。海洋学院副院长周磊介绍了海洋学院相关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情况、研究领域和资源条件、已取得的重大突破成果以及未来发展规划等。丁奎岭希望双方进一步构建深度合作机制,共建“政产学研用”高效融合的科技创新平台,推动高素质人才培养、高水平科研创新、高能级成果转化、高标准基地建设开启新局面,共同为海洋强国建设贡献力量。陈振林对合作任务推进提出开展高水平合作科研、双向赋能人才培养和不断完善合作机制三点建议,期待双方合作走深走实,助力上海交大“双一流”建设,推进气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根据协议,上海交大与中国气象局将本着“开放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立足服务国家战略,联合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加强人才培养与交流,推进科教融合与气象科学高质量发展。(节选自上海交通大学新闻学术网)
(责任编辑:方雨晨)
04/校园观察
北京大学:面向研究生新生骨干举办职业生涯教育讲座
为帮助研究生新生更好地理解职业发展路径,探索个人兴趣与职业目标的结合点,9月13日上午,北京大学团委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立足北大传统精神、提高人才培养水平——职业生涯探索与就业指导”为题,面向2024级研究生新生骨干“1000+”领航培养计划学员举办职业生涯教育讲座。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全球职业规划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妍作为本次讲座的主讲嘉宾。在讲座中,李妍老师围绕职业生涯规划内容及方法、学校就业中心提供的资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与北大就业战略等内容,为同学们答疑解惑、传经送宝。互动交流环节,同学们积极参与,与李妍老师进行深入交流,提出自己的职业规划问题,并获得个性化的建议。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同学们纷纷表示对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学校表示,未来,北大学子将一步一个脚印、践行北大三色就业战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节选自2024年09月19日北大团委微信公众号)
复旦大学: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颁奖
5月12日,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颁奖仪式在复旦大学相辉堂举行。本次大赛由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是国内首个以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为目标设置的专门赛事。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翁铁慧作总结讲话,上海市副市长解冬、复旦大学校长金力致辞。大赛今后将持续举办,每年举办一届。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将由教育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专家委员会主任、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原副部长林蕙青同志宣读大赛专家委员会意见。本次大赛自2023年8月启动以来,全国高校师生踊跃参加,累计报名学生952万人,覆盖高校2740所。其中,学生成长赛道报名744万人,学生就业赛道报名208万人。课程教学赛道参赛教师3707名,覆盖1565所高校、1921个课程教学团队。近年来,教育部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涯教育,有效推进各高校加强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与大赛互融互促,增强大学生生涯规划意识,凝聚各方合力、推动全社会共同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以此为契机,学校还举办了生涯集市,让更多同学们在这里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与用人单位交流,通过生涯指导,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和职业素养,促进人才供需对接。(节选自2024年05月13日复旦大学新闻网)
武汉大学:“珞新规划营”助力学子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
10月20日,武汉大学2024年“珞新规划营”青年发展规划咨询服务活动在桂园操场举行。该活动由校团委、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主办,武汉大学青年发展咨询与服务中心承办,武汉大学研究生会、武汉大学学生社团指导中心、武汉大学青年传媒集团中心协办。活动将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的专业知识巧妙融入18项趣味互动游戏中,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沉浸式的体验平台,不仅帮助同学们明确个人发展目标、树立远大志向,还促进了个人发展,提升了就业竞争力,吸引了数千名学生热情参与。信息管理学院2024级本科生朱园园在参与活动后表示:“作为新生,我非常高兴能参与这样一场大型的职业规划活动。它不仅让我感受到了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还通过趣味游戏的方式启发我思考未来的规划。我对未来几年的学习生活充满了期待”。据悉,“珞新规划营”从2021年开始举办,至今已举办四届,累计为万余名武大学子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服务。学校表示,该活动旨在引导学生们在趣味互动中完成“个人探索”和“职业探索”,规划未来发展决策和拟定具体行动计划,针对性提升综合素质能力。(节选自2024年10月24日武汉大学新闻网)
(责任编辑:任吉)
05/理论探源
以辅导员为推动力量 构建生涯发展教育工作体系
辅导员是学生生涯发展教育的重要推动者,在促进学生个人成长、提升学生生涯规划能力以及引领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要构建不断循环优化的生涯发展教育工作体系,对不同学段的学生提供连贯的生涯发展教育和支持,根据实际工作经验,构建一套标准化的生涯发展教育工作流程,使辅导员在开展生涯发展教育时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二要坚持协同性原则,推动个人、学校、校友、行业企业等协同联动,形成教育合力,使资源整合效力最大化。三要提升辅导员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的能力,对学生保持真诚和开放的沟通态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展现同理心和关怀,向学生展示辅导员自身在生涯发展教育和提供准确信息方面的专业素养,在实习与实践机会、就业资源共享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实质性的帮助,确保生涯就业信息在师生间高效流动。四要注重个性化引导,加强特定群体的生涯支持。辅导员在开展生涯发展教育工作时,应当对不同状态下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建立个性化发展档案,按照学生需求和教育目标分享优质的教育资源,确保学生能获得平等的成长机会。(节选自魏炜等《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的路径研究》,《思想教育研究》2024年第8期)
提高就业教育针对性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
高校教育引导的针对性和服务的主体意识直接影响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意识和观念。一要加强在校学生职业发展与生涯规划培训,引导学生增强对所学专业和所在行业的认知和兴趣,帮助学生制定明确的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并以职业规划为指导,使学生积累职业实战经验,提升毕业生的求职竞争力。二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通过开展团体辅导、个体咨询以及就业实践、企业参访等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先就业后择业,引导毕业生根据国家战略、学科专业、家庭条件、性别特征,做好个性化的就业规划。三要不断优化高校的学科专业设置,结合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升级、区域经济发展等经济发展现状,加大对学科专业优化发展的调研和论证,适时调整教育教学资源配置,推动高校现有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布局,确保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学生就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节选自黄少成等《高校“慢就业”群体画像、成因及对策》,《思想理论教育》2024年第9期)
聚焦社会需求 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与社会需求精准适配
就业育人是连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枢纽环节,是强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的重要环节。一要完善毕业生调查和用人单位调查工具,加强跟踪调查顶层规划、调查方案的优化、工作机制一体化设计等,全面优化指标体系设计、权重设置、问卷编制、样本抽取、平台建设、调查实施、数据分析、报告编撰等各环节各要素,形成从调查工具、组织实施到研究论证的科学闭环,提高调查信息质量。二要强化人才供需信息的前瞻性分析,持续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高校要加快提升自主办学能力、健全现代化教育治理体系,坚持特色办学、错位竞争和多样化发展,定期编制学科专业优化调整方案,将专业建设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状况作为招生计划分配调控的重要依据。三要深化毕业生学习与工作之间的关系研究,促进高校改进人才培养工作。高校要深入分析与研究毕业生调查和用人单位调查结果,基于毕业生工作的可靠信息,审视人才培养的社会效用度,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校企协同,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节选自汪歙萍《就业育人:构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新生态新格局的有效路径》,《思想理论教育》2024年第10期)
(责任编辑:李卓)
06/校园思辨
用优质实习帮学生迈好职场第一步
学校组织的实习实践侧重于强化专业基础知识,但在学生求职过程中,这些能力往往难以直接转化为“写在简历上”的职场竞争力。对此,兰州大学深入调研,在就业工作上逐步探索从一般性的实践活动向实习、实践相结合的方向转变,前置化解就业压力和难题。2024年暑期,兰州大学联合相关企业共同推出“职航计划”名企实习夏令营,同时开展“至公计划”基层党政机关实习夏令营。“在领事馆的工作经历让我跳出了学校的舒适圈,有机会和其他领域很优秀的人产生交集,我对整个世界的感知也更加全面。”去年6月,外国语学院毕业生陆思宇成为马拉维驻长沙总领事馆首批中国籍实习生之一,担任投资与贸易部门助理一职。“学校一方面将就业实习作为学生培养过程的重要内容和学院就业工作考核的重点,将就业实习鉴定表归入学生档案;另一方面,通过多方整合资源、努力拓展就业实习渠道,共同推动校地、校企合作育人。”兰州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主任贺鹏说,学校抓住实习这个就业的关键节点,有效解决了“实践经历难入简历”的难题。(节选自2024年10月24日中国教育报)
访企拓岗促就业 精心育才向未来
教育实习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实践环节,也是促进音乐教育专业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为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本着“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与云南省内多所学校共建研究实习基地、就业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锤炼技艺、提升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未来工作可能面临的环境和要求,提前做好职业规划,从而促进其高质量充分就业。此外,学院还举办以“‘音’为有你·‘就’向未来”为主题的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为学生提供与用人单位直接接触的机会,邀请29家对口优质用人单位参会,采取招聘企业现场推介的方式,为毕业生提供更优质、更广阔的就业平台,让在校学生深入体验各企业的企业文化,了解当前行业前沿动态,提前感受就业氛围,助力学生完善自身的职业规划。(节选自2024年10月15日中国教育报)
校园招聘会应该更好发挥求职主渠道作用
随着“金九银十”秋招季的到来,高校学子们再次“拧上发条”,为已到来的“招聘旺季”做准备。校园招聘是用人单位走进校园,与毕业生当面交流的重要载体与形式,是推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环节。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对校园招聘会的态度与期待,近日,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面向全国高校发起问卷调查,共回收来自318所高校的有效问卷6329份。调查结果显示,72.74%的受访大学生更倾向于参加校园招聘会,61.70%的受访大学生认可校园招聘会是大学生最常获得工作机会的渠道。“从秋招到学生正式入职有大概半年以上的时间,这段时间里企业的发展规划和人员需求都会有或大或小的变化,其中变数带来的风险就得由大学生们来承担。”梁静玲认为,对于学生而言这并不是一件公平的事,“我们需要更多保障”。针对毕业生诉求,高校也在不断探索新方式方法,力求从更多维度保障学生权益,为毕业生提供更加全面、更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据贾皓介绍,北京科技大学会在每年春招、秋招的第一场双选会设置“简历门诊”“政策咨询”“求职答疑”等展位,请专业的就业指导老师、第三方企业人力资源工作人员帮助学生修改简历。(节选自2024年10月14日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闫艳芳)
END
主 编:赵 昕
副 主 编:王培丞
责任编辑:陆小凡 马 峥
初审编辑:张 楠
文字编辑:刘雨璐 章曼姝
方雨晨 廖振敏
李 卓 闫艳芳
美术编辑:尤琪
排版:杨迎新
编辑:周梦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