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N
◀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
四十周年
▶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办40年来的发展历程、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
张耀灿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吴梦清
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40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取得了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发挥“中心环节”作用、促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一级学科、培养造就大批治国安邦栋梁之才的重要成就,在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的指导、弘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推进学科体系建设、精诚合作推出精品力作、做好学科专业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相辅相成五个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 40年;发展历程;主要成就;基本经验
ZHAI YAO
前言
✦
从1984年开始创办,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聆听时代声音,回应时代呼唤,推动理论创新,走过了40年的发展历程。经过40年的创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日益完善,学科实力不断增强,已经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充满生机活力的重要学科。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立40周年之际,回顾发展历程,展示历史成就,总结历史经验,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价值。
QIAN YAN
✦
✦
✦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40年
的发展历程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是做好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创办40年来的发展历程表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社会实践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这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创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4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经历了从探索、创立到创新发展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
(一)初步探索阶段(1978—1983年)
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两个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性飞跃。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都善于总结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成果。革命战争年代,由于环境所限,还不具备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学问作为一门学科来建设的条件,但是作为一门潜学科,已具有深厚的实践根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1953年到1983年,全国高校特别是师范院校都普遍开设了“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但是只有专业,尚无学科,也没有相关教材。
在这个阶段,突出成果表现在确定了学科和专业的名称。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为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拨乱反正指明了方向,“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命题的提出和讨论,是改革开放初期拨乱反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学问作为一门学科来建设的前奏、前提和基础。1980年5月,第一机械工业部和全国机械工会联合召开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新命题,引起了全国同行的热烈讨论,讨论的成果集中在《论
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一书中[1]。1983年7月,中共中央批转《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提出有条件的高等院校“都要增设政治工作专业”,“在全国形成一个初级、中级和高级的政治工作干部的教育训练体系”,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2]。
1983年7月,教育部召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证会,会议确定学科名称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所依托的专业名称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并委托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编写部分主干课教材,决定在1984年开始招生。
(二)系统建设阶段(1984—1996年)
在这个阶段,突出成果是形成层次完善的学科专业体系,学科建设有了可靠依托,打牢了学科建设的坚实基础,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学和研究队伍。
从1984年至1988年:1984年4月,教育部《关于在十二所院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意见》,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正式列入学科专业目录。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正式确立。1984年6月,《关于在六所高等院校开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第二学士学位班的意见》出台,第一批招收的本科生、第二学士学位生秋季入学。1984年9月,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首批设置思
想政治教育专业的12所院校开始招收本科生,此后全国多所高校陆续开办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1984年,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教材开始编写。1987年9月,国家教委发布《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实施意见》,开始培养硕士生。
从1988年至1996年:1990年10月,《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明确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个硕士学位授予专业。在这一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硕士点发展到35个。
(三)创新发展阶段(1997年至今)
在这个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走上整合式跨越式的创新发展之路。这一阶段学科创新发展的主要标志,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和国家重点学科的建立。
从1997年开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法学门类政治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开始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全国高校第一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点有3个,武汉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的联合博士点于1997年最先开始招生。2005年12月,新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等5个二级学科,2008年增设“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实现了学科的跨越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加以推进。为回应时代发展和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相继召开了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重要会议。这些重大会议的召开和重要文件的发布,进一步明确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新任务新使命新要求,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作出了制度安排,彰显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重要地位和重大价值,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创新发展。
截至2018年3月,全国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点有300个左右,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89个。截至2021年12月,已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10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79个。至2023年12月,一级学科博士点10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已超过330个[3]。新时代,遵循学科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政策制度支持更加强化,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基础理论更加丰富,学科体系不断完善,学理认识不断深化,队伍建设不断壮大,协同创新不断增强,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实现了新跨越、大发展。
JIAN GOU
✦
✦
✦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40年的主要成就
回顾40年的发展历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取得了许多成就,最主要的有以下四大成就:
(一)推进了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
思想政治教育学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研究客体,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及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4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在实践中探索,在继承中创新,在改革中发展,为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一,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首先表现在坚持用科学理论指导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是理论的先导,科学理论是我们党的行动指南。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的设立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拨乱反正、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重要措施和重要结果。1978年以来,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思想政治工作在促进改革、发展、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表明,正是坚持用科学理论指导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实现了思想上的拨乱反正,推动了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思想的大解放,使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科学理论成果,转化为引领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强大思想先导。
其二,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表现在以制度创新推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1999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制度完善和发展。此后,中央出台了关于农村、国营企业、军队、高等学校等各领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文件,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专业化发展有了坚实的制度保障。2021年7月,《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制度文件的形式,明确了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对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治党治国的重要方式、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水平、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发展、构建共同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大格局,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个文件,可以说是思想政治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标志。
其三,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表现在以回应时代之问全面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理论的生命力,就在于能及时回答时代之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这一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回答好如何服务经济建设、如何顺应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问题。正是在对两个问题的解题、答题中,在回应时代之问中,不断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认识。党的十八大之后,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高度,在统筹推进“四个伟大”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探索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深化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科学认识,彰显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科的科学品格,思想政治教育学日益成长为一门富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世界眼光的学科,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化水平更加提升。
(二)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中发挥了“中心环节”的作用
“中心环节”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战略地位的高度概括。毛泽东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4],“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5]邓小平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6]
从本质上来讲,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的灌输和教化,是做人的工作;从功能上来讲,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功能,首先就突出表现在它的政治功能,即传导主导意识形态,调节社会精神生产,传播主导政治意识,促进社会政治稳定和发展。40年来,我们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特殊的功能性定位,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建设,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方位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出了重大安排,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发挥了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鼓舞斗志、团结奋斗的重要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精神动力,其目的是不断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并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物质力量。40年的实践证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通过“思想引领”,筑牢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在落实“两个巩固”,推动“两个文明”建设,推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协调发展中都发挥了中心环节的作用。
(三)促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一级学科
哲学社会科学的特色、风格、气派,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984年9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列为法学门类政治学一级学科下的一个二级学科;1997年招收博士生时,“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也还只是法学门类政治学一级学科下的一个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都只是二级学科下的一个研究方向。这与马克思主义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的地位很不相称。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用马克思主义来铸魂育人的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的根和魂,因此,办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一级学科。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最先传达了党和国家决定设立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的战略决策;《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确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定位,“是一门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体系的学科”。由此,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与中共党史党建学等一起,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
到2005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列为法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相应地,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中,1997年开始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家进入,2005年开始单独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议组,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国家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得以彰显。
(四)培养造就了大批治国安邦的栋梁之才
4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毕业了大批本科生、第二学士学位生、硕士生、博士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的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了从本、硕、博到博士后流动站的全链条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在40年的发展历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紧紧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坚持以育人为根本,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而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整个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
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后,教育部开办“两课”教师硕士学位课程进修班,数千名“两课”教师的专业素质得以提升并获得了硕士学位。通过招收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为高校和党政机关干部提升提供了新的渠道和途径。截至2024年1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兼职教师达14.5万人,其中专职教师达11.3万人,队伍数量更加充足,队伍结构更加优化,队伍素质持续提升[7]。思
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质量提升,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新提升。据初步统计,截至2023年,全国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有420多所高校[8]。
40年来,我们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作用,用思想理论的魅力感染学生,用强大的真理力量熏陶学生,厚植学生家国情怀,培养造就了为国家、为民族矢志奉献的大批治国安邦的栋梁。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博士学位,正是基于这一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怀。也正因为如此,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毕业的许多学生,先后都成为治党治国的栋梁之才。
BIAN XI
✦
✦
✦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40年的基本经验
(一)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的指导
恩格斯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9]坚持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为指导,这是40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繁荣发展的成功密码。
40年的学科发展历程表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的指导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创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序》指出,“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有理论指导的,这个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10]。在40年的学科发展历程中,全面凸显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创新的鲜明特色。冯刚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动员群众、武装群众、凝聚群众的实践
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学说,奠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1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2]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基础理论的深化拓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滋养和基本遵循。
(二)弘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
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13]恩格斯立足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的新变化,要求各国无产阶级政党把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当成“活的行动理论,即同工人阶级在其每个可能的发展阶段一道工作的理论”[1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我们认识真理、进行理论创新就永无止境。”[15]只有做到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用理论关照现实,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问题,才能带来思想理论的进步,进而引领和推动实践发展。40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历程表明,正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发时代之声、答时代之问,体现了时代性,把握了规律性,才创造性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开辟了新境界。
一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发展过程,就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旺盛生命力的根源,就在于它同中国社会实际的紧密结合。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张蔚萍《思想政治工作概论》、刘建军《马克思主义信仰论》、郑永廷《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王树荫《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纲(1919—1949)》、骆郁廷《精神动力论》、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视野》、万美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研究》、黄钊《中国古代德育思想史论(上、下)》等等,这些对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标志性著作,重视实证研究,重视总结经验,深入研究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功能、目的和任务、内容和原则、途径和方法,都是建立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础上的理论思考、总结、概括、提炼和理论升华。
二是理论指导基础上的实践创新。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源于实践并伴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在40年的历程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弘扬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陈立思《当代世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和趋势》、邱柏生《要重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境》、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探析》、陈秉公《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基本理论的再系统化》、吴潜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孙其昂《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基于社会、历史、系统视野的考察》、黄蓉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佘双好《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特殊性》等等高水平的论文,都是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重视对实践提出的重大实际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回答了实践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重大课题,升华了对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规律的认识,不断推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健康发展。
(三)坚持史论结合,稳步推进学科体系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门学科,必须坚持“史论结合”,既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与基本方法的研究,也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史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学术观点、基本理论,归根到底来自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即以史为据、论从史出,以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来丰富和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在广阔宏大的历史视野中把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规律。40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经验,正是做到了“史论结合”,才创造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稳步推进了具有自主性的学科体系构建。
首先,体现在构建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群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到现在,已经是一个宏大的学科群体系。经过40年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包含基础理论学科和应用理论学科两大类。基础理论学科分为主干学科和分支学科,其中,主干学科包含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方法论、教育史、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又有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论、目的论、价值论、主导论、主体论、接受论、中介论、过程论、资源论、载体论、环境论、机制论、范畴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涵盖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搜集方法、预测方法、决策方法、实施方法、评价方法、修养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史包括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史、中国近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史、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发展史;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又有按国别比较或综合比较研究。分支学科(以研究对象为分类标准)中,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分为以所运用的学科为理论分析框架、以所运用的学科的方法来研究、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成果来研究三个方面,涵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伦理学、美学、人学;涵盖了思想政治教育史、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调查与统计、评价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学;涵盖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论、教学论、管理学、技术学、规划学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应用理论学科按照显性和隐性划分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非智力因素开发;根据不同群体来划分,包含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职工思想政治教育、非公经济领域思想政治教育、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学科实际上就是一个学科群体系,学科建设、学科发展做到了“史论结合”,有着开放宽广的空间和宏阔远大的发展前景。
其次,体现在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材体系。就教材建设来说,国家教委思政司组织了系列教材编写,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经典著作导读》等12本教材。1994年3月,编写出版第二套系列教材12本,其中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4部教材,被评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教材理论体系框架更加科学、更加完整、更加准确,概念、范畴、原理和原则系统化、规范化,在学科研究对象、过程结构、主要范畴、机制原理、优良传统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2001年出版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还被批准为“研究生教学用书”和“‘十一五’国家级重点教材”。
4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群体系和教材体系的拓展和完善表明,必须做到“史论结合”,才能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体系建设持续快速地走向成熟。
(四)既精诚合作又各展其长,努力推出精品力作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论及“真正的共同体”时指出:“在真正的共同体的条件下,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16]思想政治教育学科40年的建设、发展和繁荣,其中一条重要的经验是:既精诚合作又各展其长,既各美其美又美美与共。
一是从40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创立来看:创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设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教育主管部门的持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协同努力等多种力量合力推进的结果;二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属性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正是打通了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打通了与其他5个二级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才形成了一种既自主发展又良性互动、优势互补、有机结合的协同创新的优质发展状态;三是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关联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理论成果,建立起来的综合性、政治性、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应用学科,不断借鉴和汲取哲学、政治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行为科学等其他社会科学的理论成果和研究方法,从而逐步形成了自身的理论体系;四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立足于军队、学校、民族地区、公务员、职工、农民等思想政治教育各领域社会实践基础上的理论探索和学科构建;五是从学科的目的和任务实现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推进“三全育人”“五个思政”,凝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集体智慧,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从而构建了行之有效的“大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格局。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建40年来,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群策群力推出了一大批精品力作,团结协作取得了一大批丰硕的理论成果。仅就2012年以来十几年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的情况而言:马列·科社类的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有300多项,佘双好、李淑梅、吴向东、张传开、王国平、王学俭、李忠军、万光侠、项久雨、戴钢书、秦刚、高德胜、李辽宁、王易、刘同舫、史宏波、梁建新、孙来斌、朱继东、韩庆祥、龙静云、梅荣政等一大批专家学者,面对社会发展重大问题,联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重大项目攻关,赋予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协同创新的生机与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17]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第一次明确阐述了合力论思想:“无论历史的结局如何,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18]40年的实践证明,做到既精诚合作又各展其长,推出了一大批精品力作,也一定会不断推出新的精品力作。
(五)坚持支撑与依托关系,搞好学科专业建设和思政课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学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个专业,其“学科”与“专业”紧密相连。总结40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和发展的经验,其中重要一条,就是正确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支撑与依托”的关系问题。
在学科与专业之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走的是“先办专业、再建学科”,本硕博多层次开展学科建设,从而形成具有内在结构和层次的学科体系的发展之路,并逐步形成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和层次完备的专业体系。实践证明,“先办专业、再建学科”的发展道路,赋予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坚实的专业基础。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建40年来,学科理论体系的成熟和完善,又深入推进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进步和发展。
在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思想政治理论课所依托的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了坚实有力的理论支撑。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05方案”之后,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对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提出了若干意见,2020年12月,中宣部、教育部印发了《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通过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工程,充分发挥学科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引领带动作用,整体规划课程目标、创新课程体系、推进课程内容建设,正确处理了“依托与支撑”的关系,形成双向互动、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学科支撑,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在时代发展中创建的,回顾40年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总结40年从弱到强的历史经验,目的就是坚守学科创建的初衷,守稳学科的“根”和“魂”,谋求学科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创新,用思想的魅力和理论的力量,创造立德树人的新成就,续写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TE DIAN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张耀灿,男,广东南海人,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吴梦清,女,湖北黄石人,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END-
来源:《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
排版:赵增瑞
责任编辑:周梦雨 石童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