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理论前沿10月第4期

学术   2024-10-28 21:44   上海  





一/周/理/论/前/沿




2024/10/第4期

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大学生发展研究院


01

智媒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跨媒介叙事探赜

来源:《黑龙江高教研究》2024年第11期

作者:梁海娜1 李红亮2

单位:1.南京中医药大学 2.南京理工大学

摘要:跨媒介叙事是智媒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故事、话语、符号等三要素共同建构了智媒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跨媒介叙事的逻辑框架。其中,“故事”赋予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跨媒介叙事“临场感”,“话语”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跨媒介叙事“带入感”,“符号”塑造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跨媒介叙事“融合感”。从实然层面分析,智媒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跨媒介叙事面临“故事空间流溢”“话语权流散”“符号情感价值流放”等风险挑战。为此,应强化“故事”的次生传播与创作、“话语”的平视表达与赋能、“符号”的情感叙事与交融,通过故事共鸣、话语共通和符号共情,使大学生在故事“临场”中“身临其境”,在话语“带入”中“感同身受”,在符号“融合”中“内化于心”,全面提升智媒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跨媒介叙事效能。


关键词:智媒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跨媒介叙事


02

本科生合作学习情感排斥的扎根理论分析

来源:《黑龙江高教研究》2024年第11期

作者:孟艳1 宋阿莉2 张炳林1

单位:1.河南大学 2.华东理工大学

摘要:合作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大学课堂教学中备受推崇并被广泛运用,但其逐渐暴露出组员消极互赖、流于形式、学习效果不佳等问题。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通过深度访谈等方法,进行“开放式-主轴式-选择性”等三级编码,构建合作学习情感排斥生成机制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集体维系、情感排斥与集体离散之间存在复杂联系,合作学习维系集体样态,呈现貌合神离的特征,而情感排斥是集体离散的外在表征,集体离散反映出集体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整体的瓦解,价值观念、制度设计和内部环境是本科生合作学习情感排斥的重要因素。为了纾解大学生合作学习情感排斥心理,从培育价值观念、改革评价制度等方面给出有针对性的措施。


关键词:扎根理论;情感排斥;合作学习;集体离散


03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困境与破解对策——基于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和互动的分析

来源:《中国青年研究》2024年第10期

作者:刘佳

单位: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辅导员职业通常被称为“做学生工作”,大学生是辅导员的主要工作对象和工作中接触最频繁的群体。个体化时代情境下,青年大学生呈现“原子化”的特征,与组织的联结弱化,权利意识增强,“个人主义”萌生,辅导员身份“祛魅”,辅导员容易陷入学生工作“走不近”“理不清”“管不了”的职业困境。本文以个体化理论为视角,聚焦辅导员与大学生的关系和互动,结合当代大学生观念和行为的特点及变化,探讨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困境及产生原因,并提出应对的路径建议。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困境;个体化;师生关系


04

网络自习室中青年的陪伴行动与空间权力实践——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

来源:《中国青年研究》2024年第10期

作者:曹晔阳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摘要:在社会竞争加剧和现实时空压缩的背景下,青年基于数字媒介开展陪伴学习行动,旨在缓解孤独和焦虑,通过联结空间中新的陪伴和监督机制提升行动效果。文章以D平台“陪伴学习”直播为例进行了14个月的网络民族志,发现青年在自习室中利用“全景敞视”和“独景窥视”两种模式开展了创新性的空间权力实践。“全景敞视”下,青年通过部署非人行动者来装潢行动空间、传达学习行动志向,实现“睹物思人”和“托物言志”,建构了多元的、流动的、参与式的空间权力关系网络。在“独景窥视”下,青年通过对现实世界中的权力实践方式进行盗猎式的挪用,将权力关系建立在了行动逻辑、行动规则以及契约精神上,提升学习效率,其基于数字媒介的缓冲带也可以良好地应对空间中出现的越轨现象。


关键词:网络自习室;陪伴学习;青年;行动者网络理论;空间权力实践


05

新时代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价值意蕴、理论内涵、实践体系和关键路径

来源:《大学图书馆学报》2024年第5期

作者:龚蛟腾1,2 张康1

单位:1.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湘潭大学图书馆

摘要:文化育人不仅是高校图书馆创新文化传承、开展思政教育与引领信息文化的现实需求,也是助力高等院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职能体系由物质文化育人、行为文化育人、制度文化育人和精神文化育人构成,这四种文化育人形态从下到上呈现金字塔型结构。湘潭大学图书馆以“体现立德树人正确导向,服务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总体目标,坚持主体、客体、介体和环体全覆盖,综合采用群体濡化、资源涵化、活动培育和环境滋养文化育人组合模式,兼顾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和品格塑造四位一体,探索出润物细无声式的文化育人实践体系。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应注重目标导向体系的整体设计,完善协同育人活动的支持体系,建立面向学生持续受益的长效机制,探求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质量的工作成效。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立德树人;文化育人;以文化人;湘潭大学图书馆


06

就业压力下的反向选择:“全职儿女”现象的多维审视

来源:《青年探索》2024年第4期

作者:宋佳荣 吴玉荣 同雪莉

单位: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全职儿女”作为社会经济变化和青年就业困境下的新型生活方式,其不仅仅是个人选择的结果,也是社会结构和文化变迁的产物。文章基于对20名青年质性访谈,深入剖析“全职儿女”选择背后的内在动机及现实考量,发现“全职儿女”现象一方面是对过高就业压力的消极抵抗,既是青年自我矛盾困惑而感到无所适从心态的被动选择,同时也可能是个体意义重塑后怡然自得的主动选择,这些原因可能使“全职儿女”沦为“花式啃老”;另一方面,“全职儿女”也可能是逆卷而行下基于家庭内部协商一致的个性选择,是强烈的家庭互助需求以及期望的结果,是青年就业压力下的阶段性缓冲。面对当下对“全职儿女”被忽视的情感付出、过渡缓冲期的否认以及对青年长期职业发展的担忧,建议将“全职儿女”置于老龄社会新形态下作为青年就业形式的新拓展进行辩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鼓励青年充分利用这段就业缓冲期重新找回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全职儿女;就业;躺平;内卷;老龄社会


07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的同构共生研究

来源:《江苏高教》2024年第10期

作者:徐新华

单位:盐城工学院学生处

摘要:新时代对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也赋予了高校劳动教育新的历史使命。基于社会认知职业理论,通过调研高校劳动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的融合现状,进一步厘清劳动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同构共生的内在逻辑,探索构建目标、课程、实践、师资、创新等培养体系,发挥自我成长效能,促进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文章基于社会认知职业理论多维度分析,探讨高校劳动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融合培养人才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职业生涯教育


08

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系统性及其实践进路

来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

作者:朱丹1,2

单位:1.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无论在理论研究层面还是在实践育人层面,都是事关党和国家命运前途的重大课题之一。新时代推进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其系统性结构需要建立在系统认知的基础上,必须有效把握其内部和外部要素的生成结构。在遵循整体性、层次性、过程性、开放性等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坚持战略思维,全局谋划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大工程”;坚持系统思维,整体协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全要素”;坚持法治思维,构建形成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大共识”;坚持创新思维,高质量实现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精供给”。


关键词:系统观念;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大思政课;实践进路


09

数据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困境与创新进路

来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4年第18期

作者:左腾 刘侍奇 安晓朋

单位: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摘要:在数字中国建设时代背景下,具备新式教育发展逻辑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数据优势下的机制改革与创新突破成为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先行示范。数据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优势明显,但同时数据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数据管理、算法分析、隐私安全领域等方面的实践困境。因此,推动数据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通过数字观念迭代、算法优化升级、信息质量提升等途径,从而打通数字化思政教育逻辑、疏通数据赋能思政信息机制、畅通网络信息端的思政安全体系。


关键词:数据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困境;创新进路


10

新时代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践探索

来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4年第18期

作者:覃泰树 王青山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辅导员队伍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支关键力量,历经了70余年的发展,创造出了一种“总与学生在一起”的特色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模式。十八大以来,全国各高校严格落实党中央和国家的决策部署和制度安排,着力将总书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讲话精神,转化为系统谋划推动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的政策举措和工作方法,在持续加强和改进中深入推进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不断深化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律的理解和把握,形成了丰富实践经验。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实践经验

END

责任编辑丨陆小凡

文字丨章曼姝

排版丨章曼姝



交大思享+
本账号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思想政治教育分会秘书处、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校辅导员培训研修基地、上海交通大学大学生发展研究院的官方账号,旨在为全国高校思政工作者搭建思想交汇的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