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案反思录(48)——里病出表是好事

健康   2024-10-19 16:57   山东  

      “里病出表”是好现象

      (一三生的博客  2011-07-05 10:28:48)

      近来治了几个病人,治疗一段时间后,出现头痛、关节痛、打喷嚏、咽痛、发烧、皮肤出疹子等外感症状,病人恐慌,给我打电话询问。我说这是“里病出表”,是好现象。

     例1:有一个女病人,5~6年来,一直极其乏力,精神很差,每天要睡20个小时。我就给她开了4付发散风寒的方子。她服了药后,汗如雨下,并且出现了发热、咽痛、流清鼻涕等感冒症状。发出汗来以后,人很舒服,大概服了十几付药病就基本好了。

      分析:这个病人开始就是一个普通的外感病,但因为治疗不当一直就没好,时间一长就由一个外感病(太阳病)变成了“里病”,中医叫“少阴病”,表现为精神萎靡。经过治疗后,又出现了最开始得病时的症状(发热、咽痛、流清鼻涕等),这就把一个“里病”又变成了“表病”,这个过程就叫“里病出表”。这就是“邪气从那里进来,再让它从那里出去”。

       例2:某男,特别怕冷,夏天还要穿衬衣衬裤,晚上睡觉要盖被子,我给他用大剂四逆汤四天后,全身起了很多红丘疹,服药六天后出现头痛、恶心等症状,他以为是感冒了,自行去打了一针退烧的小针,当晚身上出了很多热汗(以前出汗是凉的),当天一点不觉得怕冷了。

      不过后来他不治了,说吃药没用还是打针管用。哈哈,吃药岂但没用,还治出病来了——他没说,也许心里这么想。

      例3:某女,四年来常犯眩晕,一旦晕起来,不敢睁眼,躺在床上都晕。先服五苓散加小半夏汤两剂症减,再用真武汤两剂,病愈。同时脚凉、尿频都见好。然而再服三剂真武汤加味(加了干姜、肉桂、吴茱萸、炙甘草)方后,出现了关节痛的症状。

      分析:病人得病前,很多年来一直很喜欢吃冷饮,直到四年前五月份的一天,吃了冰糕后,肚脐凉,大便泄,自此再不敢吃冷饮,从此就时常犯眩晕的病,并且还有夜尿频(8~9次)、脚凉。她这个病是这么得的:长期吃冷饮,导致寒气凝结在体内(下焦)。寒饮凝在下焦平时会导致夜尿频、脚凉,一旦上犯就会导致眩晕。服了药后,眩晕好了,夜尿频好转(3次),但出现了关节痛的症状,这就是“里病出表”——把寒气赶到体表来啦。

        这种“里病出表”的现象,我在治疗抑郁症时也出现过,详见:感冒发烧有时不是坏事。


           由里出表治咳嗽

原创 刘毅 一三生 2016年12月10日 12:32

     外邪害人由表入里为病加重,治病驱邪由里出表为病减轻。刚治好了一个咳嗽两年的病人,可以作为例子说明。

       2016月11日30初诊: 某女 50岁 咳嗽2年,一阵呛咳,咳重则喘、流清鼻涕,嗓子痒、嗓子紧,干咳,小腿肿。躺下睡觉闭眼刚要睡着,上半身立刻觉得冷,立马咳嗽,睡着了就好了。舌淡红,右脉数,左脉沉。处方黄芩潜阳汤:黄芩18白芍12甘草12干姜15熟地30麦冬20五味子12大枣6枚,3剂。

       12月3日二诊:头两天效果非常好,刚欲睡着就上半身冷马上咳嗽好了。昨天又忽然淌清鼻涕,头痛,欲眠,后背痛,小腿仍肿。处方麻黄汤加石膏合五苓散:麻黄18桂枝12杏仁12甘草12石膏45白术18茯苓18泽泻30猪苓18。

       12月7日三诊:咳嗽好了。

        病例小结:

       一诊辨证的关键是:刚要睡着上半身立刻觉冷,立即不停地咳嗽。这是阳不入于阴,邪气在半表半里之间,所以用黄芩潜阳汤治疗。二诊辨证的关键是:头痛流清鼻涕,这是邪气已经从半表半里,出到了太阳之表——邪气由里出表说明病情减轻了,所以用麻黄汤加味。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凭舌脉辨阴阳,万病求本。


一三生
1、向中医爱好者介绍中医理念、知识,以及治病养生的方法;\x0d\x0a2、与同道分享我的中医感悟和临床经验;\x0d\x0a3、向病友及时提供我出诊和停诊的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