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山转往黄石。一个月至少有1/3的时间都在各家工厂里看产品,得说,工厂的数据是挺能反馈实际情况的。多少也是因为TikTok的不确定性,需要和一些工厂的负责人沟通下明年的规划。我们的出货计划不变,但厂子这里的放假时间,原材料,业务线,人员这些的变化有多大,得亲自去看看,心里才有数。同时也是让那些合作方安心,我们不变。
从工厂那边的角度去看,是多合作像我们这样,每次都是几千上万个拼,还是合作那些新找来的商家,但一次只能两三百个品的拿,而且基本都是试试水没下文?似乎看着不言而喻,都会选前者。但如果后者的数量和询盘的次数真的越来越少,这也一定是个好现象……当然,某些仅仅是玩票,又或者总是沉不下心,东搞搞,西搞搞,一直做不出结果的这些人,除外。
这几天,很多“老熟人”和一些新渠道加过来的朋友,都会对TikTok可能会被禁这事问我们这里了解的信息;又或者会担忧他们的品,他们的原定计划需要怎么调整;又或者会问某些品如果不在TikTok上推,换个渠道,换个平台,要怎么合理启动?
在高铁上,刚刚睡着,就接到了电话,某个杭州的“熟人”又准备启动抱怨模式了。又是一套熟悉的“脆弱”,“求助”。我直接挂掉了电话,然后回复道:“XX别,这次你可以用TT会被封这样的借口光明正大的关店退出不玩了,有面子有道理,不丢人……”
又要面子,又脆弱。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借口为自己做不好买卖辩解。今天因为没有开几单就怨天怨地,明天又因为下雨天气不好就直接躺平不起来,后天又因为早上的包子漏油滴在了衣服上就看这不顺眼,看那不顺眼……我就不知道,这些和让你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买卖上有什么关系。
我们19年认识的时候,完全没想到会是这样。而且当时他手里的资源资金和人脉实在比我们好太多。可真正这几年下来,我是没看到他真正在一个新品上做出很耀眼的成绩。折腾来,折腾去,还是吃着自己之前的那些老本。而每一次还没出结果就拿出来说事的那些新动作,无一例外都没有下文。什么叫做“偃苗助长”,这是案例。
偶尔,我倒觉得,以前看《士兵突击》许三多死心眼样的扣一个点,紧紧抓住一根稻草,直到让他长成苍天大树这一套,在某个阶段,的确很匹配我们的业务性格。不单单是TikTok这个平台,就是这个平台里面的每一个业务板块,每一根枝蔓,从听说到了解,从了解到学习,从学习到实操,从实操到复盘,从复盘到复制……这是一个很要时间的过程。甚至不客气的说,例如建立达人库,没有个一两年的时间,都别想说他们能起到很大的作用,给到很大的流量支援。但这些事,就是得像种花一样,有它固有的时间和成长规律。今天播种,明天收获。这种不切实际的事就不该成为常规操作。偶遇算是运气,常常出现那就注定是有坑。
而似乎,那些“脆弱”,“浮躁”的人,总是会抵不过诱惑,频频中招,又屡屡放弃。刚看到说某个品爆了,就赶紧入手一批想着跟卖,结果没多久就降价亏到吐血;要么就是听说某个黑科技能促进销量,或者某个测评的群有用,就花大价钱加入,结果又一次被套,甚至运气不好的还被封了店。周而复始,始而复周的陷入这样一个恶性循环。
还是那句话,反正你也接受不了慢慢成长,慢慢发育的这个逻辑,而且刚好现在TikTok也陷入了这样的一个困局。正好,这次也就给了你一个合理合法的借口,今年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没赚到钱。明年也因为平台可能会有的问题更赚不到钱。那就刚好,有这个台阶,全身而退,干点别的去。
其实这样,对你很好,对我的耳朵,也很好。
END
想在TikTok可能会被Ban的这个点找资源逆向启动?有点坑!
TikTok提交紧急动议,能拖过19日的大劫吗?
TikTok败诉,所以TikTok美区真的“不卖就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