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说,工厂所在地就是信息情报的源头之一。好多存在很久但都没看到,没听到,没想到的东西都可以在这里了解到。
有的时候,和一些小规模团队,甚至是个人卖家沟通,得到的信息,更能立马见效。他们的单位体积虽然小,但既然能坚持搞了个两年多,那他们团队的生命力都是极其旺盛。至少,手里都是有一两招绝学的。不然,早就被人给吃了。这话不夸张,波涛汹涌的市场竞争里,容不下没竞争力的小白卖家。
黑五以后,普遍的反应都是单量跌得有点惨不忍睹。正常,对有一定规模的商家来说,这是符合规律的。
但对某些商家来说,黑五,网一?影响还真就没那么大。他们自有一套自己的运营逻辑。当然,这也和他们只做一两个类目的品有关。甚至有可能,就只能在一个地区,一个平台内操作。同样的品换个地方,例如从东南亚转到英区,从英区转到美区。可能就不行了。
但这个模型,还是有得借鉴的。
1,通过手里资源找到对标竞品(非头部);
2,筛选产品关键词,素材,链接,评价;
3,找出或者硬凑出一个稍微有点特色的,能在行内人里面体现自身产品差异化的点(前提是他们懂这波客户,很懂很懂,甚至是只懂!);
4,根据需求制定物料;
5,设计营销方案,线下去面达人,达成合作和授权;
6,渠道和广告测试,记录数据;
7,复盘,同时筛选物料,店铺,链接;
8,再次测试,加大投放。
第一波完毕后,因为他们的品很符合那一波客户的痛点,而且实际销量就算在排行榜,也是中间不那么起眼的位置。所以,并不会被人盯上。甚至可以说。把前十页的销量排行榜都列出来,你也不一定能立刻找到他们!
一个人,十几个店铺,一个类目,十个品。采取的模式就是铺量,然后慢慢重复上一套流程,手里预算有限,也就不需要太多BD,就是慢慢投放,慢慢转化。平均一个店铺算下来10单都不到。所以这样的数据,太多人在看了前端数据后,根本不会去重视。但我浅浅的算了笔账,他一个人启动加雇几个兼职运营打包发货这种的模式。利润着实可以!
就算它全部100单一天。那一个月就是3000单;他们这个品的货错率,退换货率加上七七八八的问题,大概在6%左右,那就是3000-(3000*6%)=2820单;销量减去各项开支,包括人工场所成本日耗等等,大约每单有23元的利润。那他不算账期,能到手的利润就是2820*23=64860。一年下来,就是77W多的纯利润。当然,几年前的投入也不小,都要平摊扣除,加上要还的利息,所以真正到手的,可能也没这么多。但算下来,还是会比平常上班要赚得多太多!而且这买卖还能继续维持。那可想而知,后续,日子会多么好过。
即使看这笔帐,我都觉得,这样搞比把盘子做大,把团队做大,每天出个大几百单,一两千单要舒服的多!单量上去,盘子做大,团队做大,人工变高,各项开支也增大,劳心劳力也加剧。然后,到手的钱和你要付出的心力,匹配得上么?上千单一天的不如他这几十一百单一天过得舒服。
他之前在深圳某司干了一年多,话也不多,就是埋头做事。啥位置都干过,客户,公关,产品,流量,支付,外汇,用了一年的时间从小白成为一个操盘手。目标很明确,没想着在别人的公司一直待,就是过去学习和练级的。等到练级完毕后,加上自己通过兴趣爱好结识的资源,直接出来,做出了现在的结果。而且暂时也没想着扩大规模。就先这样,也蛮好!就算出了问题,他钱也赚了,退出的代价也很低。就这点,已经让人,很是羡慕不已了。
想想今天的热点,某越汽车的风波……做得大了,日子真不一定好过。做个埋下心思,闷声发财的小卖家,更舒坦!
END
想在TikTok可能会被Ban的这个点找资源逆向启动?有点坑!
TikTok提交紧急动议,能拖过19日的大劫吗?
TikTok败诉,所以TikTok美区真的“不卖就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