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迷部落】秦兴慧|山中日月长——在毛尖山水电站生活的日子(续六)

文摘   文化   2024-11-27 00:03   江苏  

山中日月长
——在毛尖山水电站生活的日子(续六)

秦兴慧

初三那一年,我很幸运遇到蔡老师。

蔡老师代我们班主任,又兼授物理和美术课,他的家就在教室楼下的平房里。平房的一侧是红楼,另一侧是操场。蔡老师住平房的西头,东头是我们经常光顾的开水房。那时老师的住宿条件都不好,蔡老师的房子不大且位置低洼潮湿,但这并不影响他生活的精致。在房子的北面,他开辟了一片花园,种了各式的花,同样是种花,他家的花园总是打理的一丝不乱,花也比别处开得精神。他还热爱集邮,一本本漂亮的集邮册,干干净净,欣赏邮票时要带上白手套,用一个小镊子夹出来慢慢欣赏。他是我见过的拥有邮票最多的人。蔡老师给人的感觉温文尔雅,他爱人也文质彬彬,两个人琴瑟和鸣的样子。

初三的寒假,学校里集中补课,我们提前返校。几个电站的学生,在晚饭后无处可去就回教室做功课。当时有个热播的电视剧《霍元甲》,蔡老师心疼我们,到了要放《霍元甲》的时间,就去教室里喊我们几个去他家里看电视,还特意给我们准备点心。我们一边看电视一边吃点心,直到电视剧结束才回宿舍休息。那种感觉很幸福,心里编制着后面得故事情节,一整天都在盼望这件事。蔡老师是唯一不仅关心我们学习,还关心我们能否看到电视剧的老师,这让我很温暖。

初中毕业,我考入岳西中学继续学习,蔡老师又把我推荐给高中的班主任李老师,因着蔡老师的推荐,我被李老师委任学习委员,一直到高中毕业。

高中开学报名那天,发生了一个不小的意外,我差点丢了性命。那一天,天气很好,我自宿舍去教室报名,经过学校操场时,有几个体育生在训练扔铁饼,这本来是有特定区域的,但不知怎么回事,一只铁饼竟向我这个方向飞来。我的头下意识向后面一闪,铁饼檫着我的面部飞出去,多亏了那下躲闪,否则我就没有性命坐在这里写《山中岁月长》了。我惊了一跳,那个学生和他的辅导老师也惊了一跳,当即把我送到医院里,还好只是皮外伤,我的眼睛在肿了几天后,又慢慢康复了。除此以外,我又弄丢了自己的学费,大概有二三十元吧,反正当时是笔巨款,我想像着父母焦急的眼神,内心懊悔不已。所幸我丢失的学费被一个学生家长捡到,学费辗转几次,又回到我的手中,事后才知道这个拾金不昧的人是同班同学孙芸的父亲,真是感激不尽。

这些有惊无险的记忆,都是深刻又温暖的。

高中的生活与初中不太一样,初中都是城关的学生,最远就是电站的学生了。高中的学生则来自下面各个乡镇,好多学生要一个学期才能回家一次,路程远是一方面,考虑经济也是一方面。而电站的学生每周可以回家,补充各种供给,一下子成了佼佼者。另外就是英语学习,城关的学生初中就学习了英语,乡镇的学生高中才开始学习,我们于是被分成快慢班,有基础的是快班,没基础的是慢班,在上英语课时不同班级的学生打乱上课,各班会有交叉。崔老师依然带高中英语,只是带慢班的英语了,带我英语的老师是个才毕业不久的青年才俊,他的水平很高,但在岳中待不久就考研离开了。在外人的眼里,岳西县实在是个贫穷而闭塞的地方。

带我们语文的是许国健老师,这个我从初一开始就熟悉他在宿舍门前进进出出的人。我因偏科数学,就看轻语文的学习。有一次,许老师在课堂上大声喊着我的名字说:“秦兴慧,有一天你会发现,语文比数学有用。”我之前从没被老师这样大声训斥过,当下如醍醐灌顶一般,对于语文的学习也开始重视起来。

不久,许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大概是让我们记录一件难忘的事。我写了一次自己和小伙伴探秘古塔的经历。那座古塔位于去汤池中学必经的路边,很多次都是从它的下方经过,远远望见它耸立在半山腰上,古朴又神秘的样子,让人总想入内一探究竟。终于有一天,几个小伙伴决定探秘一次,我们一路兴奋爬到古塔的脚下,围着古塔左三圈右三圈,却不得门而入,它真是只是一座塔,无门无窗,连名字也没有。它大概很老了,塔身长了不少枯草。塔是何时建的,何人建的,又是因何建的,都不得而知,四下也看不到人,农人大概都下地忙碌去了,即便有人在,也未必会有兴趣关心这塔的事。我们绕塔转了几圈,一无所获,只有乘兴而来,失望而归。返程路过一片萝卜地,我们都又累又渴,不知哪个小伙伴率先拔了个萝卜来吃,又脆又甜,引得纷纷效仿,大家一时兴奋起来,把刚才看塔的失望也抛向脑后了。我将这种经历写下来,不曾想得到了许老师的肯定,点评说与鲁迅写社戏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给了我不小的鼓励。

班上另一个同学的作文,也大得许老师的赞许。他叫余东泉,从店前考上来的。应该是中秋节前后吧,他写了一篇思乡的文章被许老师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他写道:“黄昏,蝙蝠急促地飞过池塘的上空,它是要飞向哪?它飞得这样急莫不是也要赶回家团聚吧。”他的语句像诗一样美。之前,我从未想过文章可以这么写,他把我们都惊到了,更让我们吃惊的是,就在不久前他的父亲走了,他的弟弟毅然挑起养家的担子,辍学打工,将读书的机会留给了他。我们那时都还年轻,死亡还没有离我们那么近,苦难也还没有离我们那么近。可惜生活给与他的苦难远没有这么简单,就在他大学考取大学,一切都好起来的时候,大学二年级的暑假,他游泳时发生意外,英年早逝,令人唏嘘不已,这是后话。高中三年,他的作文始终是我们学习的标杆。

有一天晚上,许老师为我们特别加了一堂诗词欣赏课,为我们讲述了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和陆游的《钗头凤》。听许老师讲《春江花月夜》时,我的脑海中幻化出一幅图:朦胧的月光之下,江水静静流淌,在浣纱女光洁的捣衣板上,月光拂之不去,仿佛是心中挥之不去的人影。当听到“江边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年轻的心也深深感到无限时间和空间的悲壮。夜晚,窗外静悄悄的,一千年前,感动过张若虚的月光,又随着许老师低沉而富有磁性的讲诉,深深感动着我。而陆游的《钗头凤》则是写给心爱人的绝唱,许老师当夜传递给我们的,正是我们萌芽于我们内心的,此生最美的情感。中年以后,我对写作投入了浓厚的感兴趣,豆腐干文章偶见于当地报端杂志,还因此结交了不少文友,给平淡的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每当这时候,我都会想到许老师,想到他对我的当头棒喝。

在中学时代,我遇到很多好的老师,他们都使我收益终身,许老师是其中的代表。

毕业后,我两次回岳西参加同学聚会。第一次是2005年,许老师的精神还很矍铄,在那次聚会上,许老师说:“我参加过不少会议,但最令我愉快和兴奋的还是这种师生聚会。它是久别的再聚,友谊的重温,旧情的复燃。我总认为同学情、师生情是人间美好的情谊之一。它不因时间的久远而被淡忘,也不因风雨的冲刷而变苍白;不因权势而变味,也不因金钱而发霉。什么世态炎凉,人心浇漓等等,很难用来状写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真情。”许老师更是希望:“我有一个愿望,也可能是个奢望。我等待着再一个十八年后,我们师生再聚会,到时候再叙离情别绪,再唱动人的友谊之歌。”那次聚会我和几个同学还特别去拜见了余东泉的母亲,一个坚强又开朗的老妈妈,当时东泉的弟弟小泉刚做了父亲,老妈妈拜托我们为她的孙子取名,这大概是对我们最好的信任吧。

第二次聚会是2017年,许老师已经经历了几次大的手术,但他依然非常坚强,鼓励我们说:“2005年,你们87届高中毕业十八周年聚会时我有一个讲话,说希望还能参加你们三十周年聚会,为了实现这个愿望,我以多病之躯坚持了十二年。我今年80岁,我盼到了这一天,我很幸运,我很高兴。当年,我尽了一个教师的责任,今天,我还想与诸位分享我的一个人生经验,那就是——坚持。在困难中坚持,在险境中坚持,在无望中坚持。光明在前,坚持就是胜利。”许老师用他的语言艺术,道出了我们每一个师生的心声。

2017年,许老师的家已经搬到从前女生宿舍的地方,当年我住过的女生宿舍已经被拆除,重新盖起一式连排的两层小楼供老师居住。许老师的爱人已经走了,家中只有一个保姆照顾他,因此略显凌乱和冷清。前一日下了雨,虽然才进十月,山区已经冷了,院子里落满了树叶,黄色的、褐色的、绿色的,湿漉漉躺在地面上,斑斑斓斓,很是好看。我们站在院子里与许老师合影,大家都笑的很灿烂。这是我最后一次见到许老师,几年后便传来他离开的消息。

许老师离开后,我一直想为他写点什么,表达心中的怀念和感激,没想到以这样的方式了。最后特别附上许国健老师2005年和2017年两次师生聚会上的发言稿,以做纪念。

2024年11月25日写于南京溧水


许国健老师在2005年聚会上的讲话

很高兴参加同学们的聚会!

参加过不少会议,但最令我愉快和兴奋的还是这种师生聚会。它是久别的再聚,友谊的重温,旧情的复燃。我总认为同学情、师生情是人间美好的情谊之一。它不因时间的久远而被淡忘,也不因风雨的冲刷而变苍白;不因权势而变味,也不因金钱而发霉。什么世态炎凉,人心浇漓等等,很难用来状写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真情。当年,我们当老师的曾呕心沥血、毫无保留地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同学们也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以获就的知识和本领报效国家和人民。我们之间情谊的纽带是牢固的。

我这样说,并不是在这样的场合做应景文章。同学们虽然在社会的大舞台上扮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演绎着多姿多彩的人生话剧。人们的处世态度有时差异很大,人性的特点也复杂多重,但有一点不大会改变——那就是十八年前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真挚的感情,在你们的脑海中,灵魂里烙下的深刻的印痕,是很难被时间抹去和改变的。今天,老师们、同学们不辞辛苦从四面八方来到母校相聚,便是最好的证明。我离开教育岗位已十有余年。退休生活中能引起我愉快回忆的,还是那些和同学在一起相处的日子。我很庆幸当初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我面对的是纯洁的心灵、灿烂的笑脸、渴求知识的眼神、真诚的尊敬、不带杂质的交往。我现在老了,很难再为社会做点什么了,但令人欣慰的是有一批批朝气蓬勃的同学正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岗位贡献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你们是社会的中坚,是国家的基石。你们所迸发出的青春色彩是老师生命的延续,你们所做出的可圈可点的业绩是老师工作的演绎。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五百年。薪火有传,后浪奔腾。这就是对老师的最好的回报。

我有一个愿望,也可能是个奢望。我等待着再一个十八年后,我们师生再聚会,到时候再叙离情别绪,再唱动人的友谊之歌。



许国健在2017年聚会上的讲话

2005年,你们87届高中毕业十八周多聚会时我有一个讲话,说希望还能参加你们三十周年聚会,为了实现这个愿望,我以多病之躯坚持了十二年。我今年80岁,我盼到了这一天,我很幸运,我很高兴。当年,我尽了一个教师的责任,今天,我还想与诸位分享我的一个人生经验,那就是——坚持。在困难中坚持.在险境中坚持,在无望中坚持。光明在前,坚持就是胜利。

我的大学四年,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其时正逢所谓三年灾害时期,生活上可用八个字概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不少同学坚持不了,退学谋生去了。为了求知我挣扎在死亡的边缘,我坚持下来了,一直到大学毕业,到岳中当了一名教师,也才有幸与你们成为了师生。

文化大革命十年,大搞阶级斗争,唯成份论我突然之间成了反革命份子.被打翻在地,还被踏上一只脚,要叫我永世不得翻身。我和全国各地被打翻在地的人一样,沉没在黑暗的深渊。有不少人坚持不住,有的自杀,有的外逃。而我坚信,历史总有一天会恢复其本来面目。我坚持下来了,我又走上了讲台,仍是一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从1993年至今20余手,我身患恶疾,八次手术。最痛苦的时候,可谓“生不如死”,但我相信科学,意志坚强.我咬咬牙,坚持下来了。这也才有机会再一次和同学们聚金,共叙友情。

坚持,靠什么?靠知识,靠精神。

各位在学习中,工作中,在创业的过程中一定会遭遇过不少困难和挫折,但你们战胜了它们,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骄人的成绩。凭什么?凭知识。因为有了丰富的知识和人生经验。而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知识帮助我们战胜困难,知识,帮助我们抗拒灾难,凭什么?凭精神。精神的力量是无比强大的。精神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变为物质。信念坚定,就能克服困难,蔑视灾难,百折不回,勇往直前。在这一点上,你我师生有共同的感受。

同学们,坚持就能迎来光明;坚持就能获得胜利。谨以此作为献给这次聚会的礼物!



汪迷部落工作室

热销图书


《风物集》

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定价68元/本,外地读者如需快递均为邮资到付方式,联系电话:13092061117,支付方式:汪迷部落工作室收款码扫码支付,注明“购买人、快递地址、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


《风雨集》

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定价68元/本,外地读者如需快递均为邮资到付方式,联系电话:13092061117,支付方式:汪迷部落工作室收款码扫码支付,注明“购买人、快递地址、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

《永远的父亲母亲》

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定价68元/本,外地读者如需快递均为邮资到付方式,联系电话:13092061117,支付方式:汪迷部落工作室收款码扫码支付,注明“购买人、快递地址、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


《文学家的秘境》

中国民族文化出版社出版定价86元/本,外地读者如需快递均为邮资到付方式,联系电话:13092061117,支付方式:汪迷部落工作室收款码扫码支付,注明“购买人、快递地址、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

汪迷部落工作室竭诚欢迎广大汪迷朋友、文学爱好者、基层写作者联系洽谈著作出版、版权合作、代理经营、文学交流等事宜!!!

联系电话:13092061117 陈玉华

《汪迷丛书·珠湖文萃》|出版说明
《汪迷丛书·珠湖文萃》 | 宋志强《念念不忘汪曾祺》出版发行
《汪迷丛书·珠湖文萃》|《风雨墙》书评专辑《风雨集》出版发行
《汪迷丛书·珠湖文萃》|汪迷文章合集《风物集》出版发行
《汪迷丛书·珠湖文萃》|姚正安散文集《永远的父亲母亲》出版发行
《汪迷丛书·珠湖文萃》|姚维儒散文集《一眼千年》出版发行
《汪迷丛书·珠湖文萃》|卞玉兰诗集《诗露兰语》出版发行
《汪迷丛书·珠湖文萃》|韩粉琴散文集《告诉》出版发行
《汪迷丛书·珠湖文萃》|陈维忠小说集《炊烟依依》出版发行
《汪迷丛书·珠湖文萃》|汪泰散文集《记忆是朵五彩的云》出版发行
《汪迷丛书·珠湖文萃》|成维英散文集《乘着歌声的翅膀》出版发行
【扬州日报 ·梅岭周刊】文学让生活更有趣——《风雨墙》研讨会暨书评专辑《风雨集》发布会
【汪迷部落】竹西佳处踏歌声:李镇风在《风雨墙》研讨会暨《风雨集》发布会上的致辞
【汪迷部落】黄诚|被遮蔽的批评空间:读者书评
【汪迷部落】刘俊 | 所谓业余就是深藏不露的专业
【汪迷部落】秦兴慧 | 爱上一座城
【汪迷部落】秦兴慧|山中日月长——在毛尖山水电站生活的日子
【汪迷部落】秦兴慧|山中日月长——在毛尖山水电站生活的日子(续一)
【汪迷部落】秦兴慧|山中日月长——在毛尖山水电站生活的日子(续二)
【汪迷部落】秦兴慧|山中日月长——在毛尖山水电站生活的日子(续三)
【汪迷部落】秦兴慧|山中日月长——在毛尖山水电站生活的日子(续四)
【汪迷部落】秦兴慧|山中日月长——在毛尖山水电站生活的日子(续五)
【汪迷部落】秦兴慧|江枫还是江村
【汪迷部落】秦兴慧|母亲的七夕

【汪迷部落】秦兴慧|远去的背影——记浦口火车站

【汪迷部落】秦兴慧|爱上一座城——我与南京
【汪迷部落】秦兴慧|我的母亲
【汪迷部落】秦兴慧|一座城一段缘——我与汪迷部落的故事
【汪迷部落】秦兴慧|人与梅花一样清
【汪迷部落】秦兴慧 余晓琴|两地书——慧语琴声
【汪迷部落】秦兴慧 | 赛珍珠:来日后会相予期
【汪迷部落】秦兴慧|被误读的金山
【汪迷部落】秦兴慧|满眼风光北固楼
【汪迷部落】秦兴慧 | 澄鉴堂闲话
【汪迷部落】秦兴慧|文武赤壁认前朝
【汪迷部落】秦兴慧|由《黄油烙饼》想到的
【汪迷部落】秦兴慧 | 印心石上语从容——记游陶林二公祠
【汪迷部落】秦兴慧 | 南大有个北大楼
【汪迷部落】秦兴慧 | 莘夷不及桃李花
【汪迷部落】秦兴慧|乡村就学记
【汪迷部落】秦兴慧 | 老门东里访贤踪
【汪迷部落】秦兴慧|金陵寻梅
【汪迷部落】秦兴慧|万仞宫墙照古今——金陵时光之再访朝天宫
【汪迷部落】秦兴慧 | 品读汪曾祺小说《金冬心》
【汪迷部落】秦兴慧 | 难忘的高邮文化之旅


【投稿注意事项】为让更多外地汪迷朋友文章及时安排推送,高邮本地作者如果在高邮本地其他公众号已经推送的文章原则上不再重复推送,以保证尽可能多地安排推送阅读研究汪曾祺作品的读后感、随笔、评论、论文等,更多地安排推送实践汪曾祺文学主张“小温大爱”、“人间烟火”、“有益于世道人心”的文学作品。作者投送稿件如果10天内未能推送,可自行投送其他平台。

投稿邮箱:385987962@qq.com。

敬请广大汪迷理解支持、相互转告!



本文配图和文字以及音频未注明作者的

敬请作者联系微信君加注

汪迷部落
汪曾祺老,祖籍高邮,文学新声,人文人性,惠泽当代,影响久远。爱汪老、读汪文,爱人生、写人生,组建“汪迷部落”,供大家交流学习,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