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迷部落】​陈谷登|上工的钟声响起

文摘   2024-11-24 00:01   江苏  

【第二届汪迷文学奖】投稿选登

上工的钟声响起

陈谷登

回到家乡,原来的村庄没有了,进入新世纪前后,国家出台土地复垦政策,在县乡两级政府的统一规划下,偌大的一个村庄已被改造成为农田。站在田间的道路上默然沉思,眼前仿佛浮现出原来村庄的模样,特别是村前的那棵老榆树,挂着一块用旧了犁铧,当钟来敲,那是大集体时代每天发出的“上工”信号。

说到上工,上了年纪的农村人都知道,指的是生产队的社员为集体干活。生产队队长敲响钟声,社员们到指定地点集中,听从分工,下地干活,除了恶劣天气外,基本上天天如此。农民们在热日和寒风中辛勤劳作,一年四季有干不完的农活。

春季的农活主要围绕三麦田间管理和水稻育秧而展开。三麦田间管理包括清沟理墒、除草施肥、防治病虫害等农活,记得上中学的那些年寒假,都要跟着大人们去上工,春节前的主要农活是打冻棒,冻棒是用一长一短的两根木棒组成的“丁”字形农具,用它在出苗不久的麦田里来回推拉,目的是压实土壤,防寒抗冻,促进根系生长;春节后的主要农活是点化肥,两人一组,大人在前面钻孔,小孩在后面丢化肥,并用脚抚平泥土。

水稻育秧是关键的农活之一,民间自古就有“秧好半年粮”之说,清明前后,生产队要安排好浸种、做秧池等农活。浸种可是一个技术活,尤其要做好环境消毒、温度和时间控制等工作,因此一般都会安排有经验的老农去做,我的父亲每年都干这样的活;秧池做成一块块宽一米五左右的条状秧棱(也叫秧版),之间有20公分左右的过水道,也可以走人。到了谷雨前后开始下秧,把芽稻均匀地撒在秧棱上,用蒲锹轻轻摊匀,让芽稻置于泥土中,有时还洒上细土或草木灰,遇到较低气温时晚上还要盖上草帘或塑料薄膜,中途还要施肥、去杂、灌水、排水等等。就这样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成熟的秧苗基本长成。

印象中的“四夏”(夏收、夏插、夏种、夏管)大忙,是农活最多、劳动时间最长、劳动强度最大的季节。“芒种刀下死,老少一齐亡”,是说抢收麦子的时间紧迫,一方面是因为麦子已经成熟,另一方面需赶在“梅雨”之前收割完毕。记得在上世纪70年代前后的一年,收割麦子前夕,在我们江苏里下河地区,连续下了一个多月的雨,麦子倒伏在田里都发了芽,眼看到手的粮食全部泡汤,连公粮都无法交,一些地方制定了收购芽麦、另作他用的政策,帮助农民渡过难关。

夏栽的时间比较长,一般要持续一个多月,那是中国劳动妇女“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历史见证,她们大清早起来拔秧,吃过早饭到大田里栽秧,一人一趟(有事先用秧苗插好的水线)依次排开,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男人们负责平田、运肥、挑秧等体力活。我们那儿的农田离家比较远,中午由生产队统一送饭,要么是米饭咸菜汤,要么是面粉丁条,大家能填饱肚子就行。至于需要喂奶的婴儿,由家中的老人或小孩随送饭的船往返“送奶”(送去喂奶)。

水稻的田间管理包括管水、施肥、除草和治虫等环节。就说除草,往往先要推一次钯(一种带齿的农具),还要薅几次草。在我看来,薅秧棵草是那种看起来轻松、干起来难受的活儿,当年的感受至今难忘,顺着秧行低头往前拔草,秧叶刺在脸部隐隐作痒,草少就踩到泥土里,草多还要运走,特别是遇上阴雨天气,那蠓虫盯得你头皮发麻,却无法摆脱,有时还有水蛇从你脚跟串过,搞得你心惊胆颤。

秋收、秋种被称之为“双抢”,是秋季的主要农活。秋收主要是收割稻谷,而秋种主要是播种三麦(大麦、小麦和元麦)。单说收稻子,就有一个复杂的过程,妇女们把稻子割下来捆成把,男人们把它挑上场头并堆成垛,接下来用石磙掼把,掼完之后,还要用耕牛打场,把稻草上的剩余谷粒碾压下来,做到颗粒归仓,再把稻草晒干、捆好,堆成草堆,用于烧锅灶和牛饲料;把稻谷晒干、扬尽,然后该卖的卖(交公粮),该分的分(口粮),该进仓的进仓(种子)。那时我也会在星期假日和早晚去生产队上工,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诸如搬把、破场、起场、晒草、晒稻等等,帮助家里挣一点工分。

冬季相对来说农活要少一些,积肥是那个时期的主要农活之一。罱河泥是一个既辛苦又有趣的活儿,两人一条船,男人罱泥女人撑艄,罱泥的要将河底的淤泥推进罱子(农具)的网兜里,然后夹紧提出水面倒入船舱;撑艄不仅是体力活,还需要技巧,要与罱泥的配合默契。罱满一船河泥后,还要用大盒(农具)把它戽到岸上的泥塘里,就这样一天要罱好几船,那份劳累可想而知。但有时候罱上来一些小鱼、小虾、小蟹还有河蚌,也给他们带来了意外的惊喜。河泥可以直接作为肥料,主要用于麦苗、油菜的早期护养,也可以用来搪草粪,作为来年水稻秧田的底肥。

水利会战(俗称挑小型、挑大型)也是冬季的一项主要农活。开沟挖渠、疏浚河道一般称为挑小型,生产队的男女老少都能参加,地点也不会太远,可以早出晚归;挑大型就是开河筑坝了,要挑选身强力壮的男劳力集中会战,吃住在工地附近的农户家里,生活供给也由生产队统一安排。记得农历1975年的冬天,我们公社组织了一次水利会战,那时我已经是一名民办教师,寒假期间,生产大队让我到工地上搞政工宣传,我有了和民工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体验。早上天刚蒙蒙亮,就传来了起床的号声;民工们每人每天都有开挖土方的任务,而且必须当天完成,否则要影响整体进度,因此每到傍晚时分,进度快的总要帮助进度慢的完成当天的工作量,那就是一份情意,不图任何回报;到晚上大家互相挨着睡在地铺上,很快就进入了梦乡。我对这一次的经历印象如此深刻,是因为就在这一次的工地上,从广播喇叭里传来了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的噩耗,民工们虽然没有停止干活,心理却悲痛万分。

在那个“激情澎湃”的年代,农民们一年忙到头,正月初一就要大干开门红,大年三十还要站好最后一班岗。就是在这样的岁月里,我亲身经历了一个让人无比悲痛的真实故事,那年我才十多岁,除夕的早上,生产队会计仍带领社员们上工,农活是翻场头的土,会计用的是四齿钯,旁边的十五六的小姑娘用的是灰叉,女孩一脚踩空人往前倾倒,会计的钯子落到了她的头上,顿时鲜血如注,不知是谁出的主意,从生产队的仓房里拿来石灰就往头上捂,折腾了好一会,女孩渐渐失去了知觉,还没有来得及送医院就断送了性命,全家人悲痛欲绝,当天上工的人不仅深感惋惜,更是心有余悸。事故的处理结果是会计被撤职,死者的哥哥当上了生产队会计。

时间过去了几十年,大集体时代的社员上工早就成为历史,生我养我的村庄连同那棵挂着“铁钟”的老榆树已经无影无踪,眼前能见到的是:春夏之交麦浪滚滚,金秋十月稻谷飘香。社会主义新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



汪迷部落工作室

热销图书


《风物集》

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定价68元/本,外地读者如需快递均为邮资到付方式,联系电话:13092061117,支付方式:汪迷部落工作室收款码扫码支付,注明“购买人、快递地址、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


《风雨集》

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定价68元/本,外地读者如需快递均为邮资到付方式,联系电话:13092061117,支付方式:汪迷部落工作室收款码扫码支付,注明“购买人、快递地址、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

《永远的父亲母亲》

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定价68元/本,外地读者如需快递均为邮资到付方式,联系电话:13092061117,支付方式:汪迷部落工作室收款码扫码支付,注明“购买人、快递地址、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


《文学家的秘境》

中国民族文化出版社出版定价86元/本,外地读者如需快递均为邮资到付方式,联系电话:13092061117,支付方式:汪迷部落工作室收款码扫码支付,注明“购买人、快递地址、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

汪迷部落工作室竭诚欢迎广大汪迷朋友、文学爱好者、基层写作者联系洽谈著作出版、版权合作、代理经营、文学交流等事宜!!!

联系电话:13092061117 陈玉华

【汪迷部落】重磅消息|“第二届汪迷文学奖”征文评选启事
【汪迷部落】陈谷登 | 闲而不庸,淡而有味——汪曾祺《闹市闲民》人物形象刻画之我见
【汪迷部落】陈谷登 | 广东潮汕游:潮州古韵

【汪迷部落】陈谷登 | 广东潮汕游:多彩的南澳岛

【汪迷部落】陈谷登 | 人间草木总是情——品味汪曾祺《人间草木》的人文情怀

【汪迷部落】陈谷登|农家盖房

【汪迷部落】陈谷登|把酒话重阳

【汪迷部落】陈谷登|过生日

【汪迷部落】陈谷登|松竹梅巧喻人生——浅析汪曾祺《岁寒三友》的人物性格特征

【汪迷部落】陈谷登|家乡五豆

【汪迷部落】陈谷登 | 八月半

【汪迷部落】陈谷登 | 亦师亦母,人间真情——再读汪曾祺先生的《师恩母爱》
【汪迷部落】陈谷登|“梦”之新说
【汪迷部落】陈谷登|我当人大代表那五年
【汪迷部落】陈谷登|豆腐情结
【汪迷部落】陈谷登|七月半

【汪迷部落】陈谷登|老友常相聚

【汪迷部落】陈谷登|夏日北国游(一)
【汪迷部落】陈谷登|夏日北国游(二)
【汪迷部落】陈谷登|平淡中见隽永,无声处胜有声——汪曾祺《异秉》陈相公形象刻画之我见
【汪迷部落】陈谷登|种稻
【汪迷部落】陈谷登|夕阳里的人们
【汪迷部落】陈谷登|家乡的雨
【汪迷部落】陈谷登|纪先生其人

【汪迷部落】陈谷登|宁静方能致远——有感于汪曾祺的《无事此静坐》


【投稿注意事项】为让更多外地汪迷朋友文章及时安排推送,高邮本地作者如果在高邮本地其他公众号已经推送的文章原则上不再重复推送,以保证尽可能多地安排推送阅读研究汪曾祺作品的读后感、随笔、评论、论文等,更多地安排推送实践汪曾祺文学主张“小温大爱”、“人间烟火”、“有益于世道人心”的文学作品。作者投送稿件如果10天内未能推送,可自行投送其他平台。

投稿邮箱:385987962@qq.com。

敬请广大汪迷理解支持、相互转告!



本文配图和文字以及音频未注明作者的

敬请作者联系微信君加注

汪迷部落
汪曾祺老,祖籍高邮,文学新声,人文人性,惠泽当代,影响久远。爱汪老、读汪文,爱人生、写人生,组建“汪迷部落”,供大家交流学习,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