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小吃之中,爆肚儿属于“三无”一类:无高贵出身,无御膳血统,无皇家品评。
查看今天尚存的几家爆肚儿馆的简介,说的都是若干年前老辈人如何赤手空拳来京打拼,经过数代人苦心经营,方小有名气,自成一家,其中并无高官权贵搀和。喜欢爆肚儿的人之中,虽然不乏名流甚至“大王”,如梅兰芳、马连良、裘盛戎等人,但不过是伶界的草头王,没有行政级别。
在金生隆爆肚店中,倒是挂过李德伦当年的题词:“昔余幼年时,常往东安市场听品正三(著名评书艺人)后吃爆肚冯,今金生先生(指该店第二代传人冯金生)无常未及七日,又来新爆肚冯就食,不失当年滋味。回忆近七十年前旧事,感慨系之。”李先生是交响乐指挥大师,虽不属伶界,但也非高官,因此对爆肚儿的褒扬,分量总还差一点。
相比之下,豌豆黄、小窝头、卤煮火烧甚至酸不唧唧的豆汁儿之类的京城小吃,说道可多了去了,不是经过乾隆皇上品尝,就是充过慈禧太后饥肠,顶不济,也得过御膳房的膳正即行政总厨的真传,比爆肚儿要风光多了。不过,说起制作的精细,火候的拿捏,配料的讲究,爆肚儿却一点不输有着“皇家血统”的京城小吃,甚至还要高出一筹。
爆肚儿所用原料,只是牛羊之胃,俗称下货。各地用此制作的肴馔其实不少,精细一点的有芫爆散丹,发丝百叶,卤水牛肚等,大众化的则为羊杂汤:将羊肚与心肝肺肠一同煮烂,切碎后连汤食用。上桌时再配上些香菜和炸辣椒段,喷香!一般人家,人口不多,一副羊杂吃不了,也可单用羊肚做汤,味道也不错。
关汉卿的杂剧《感天动地窦娥冤》中,窦娥倒霉的起因就是一碗羊肚汤。她的婆婆蔡氏患病后想吃这口儿,却被无赖张驴儿在汤里下了毒,想毒死蔡氏后霸占窦娥,没成想羊肚汤蔡婆婆没有喝,却被张驴儿的老子占了便宜,结果毒发身亡。张驴儿以此讹诈窦娥未遂,便将其告到官府,最后窦娥被一个糊涂贪官判处极刑,蒙冤而亡。戏剧中的窦娥最后由当了大官的父亲窦天章平反昭雪,张驴儿等恶人也受到应有刑罚,但现实中的“窦娥”却很难有此运气,因此还是多加小心为好。这正是:欲品“羊肚汤”,先看“张驴儿”。
羊肚汤以软烂为佳,炖煮时间少说得两三个小时,爆肚儿则恰恰相反,爆制时间最多不过十几秒,否则便吃不动了。爆肚儿制作很有说道,所用之肚必须取自刚刚宰杀的牛羊,决不能用冷冻货;之后将肚子择洗干净,按不同部位分割开来,切成条、块、段等不同形状备用;吃时放入滚水中快速焯熟,蘸裹小料食用。讲究的爆肚儿有“羊九牛四十三样”之说,即羊肚可分成九个部位爆制,包括肚仁、散丹、肚领、蘑菇头、肚芯、肚板、食信、蘑菇、葫芦;牛肚可爆部位则有肚仁、厚头、百叶、百叶尖四种。经过细致分割之后,原本“乾坤一统”的牛肚羊肚,吃起来便有了不同齿感,有的坚韧有的嫩滑有的脆爽,这就是爆肚儿的独到之处,属于核心竞争力。
如今,随着人们对爆肚儿的日渐熟悉和喜爱,诸多以京味为标榜的餐馆都添加了这道小吃,以招揽食客。不过这种地方的爆肚儿品种很单调,往往只有散单一种,最多再加个肚仁儿,小料味道也很一般,很难体现爆肚儿的精髓,用北京土话讲,属于“塔儿哄”。品尝地道的爆肚儿,还得去专门的爆肚儿馆儿,特别是能够爆出十三样的。
爆羊肚中,肚板、葫芦、食信儿、肚蘑菇俗称硬货,十分费牙口,就是嚼到腮帮子痉挛也难以将其完全磨碎,只能囫囵吞下。雪印轩主《燕京小食品杂咏·爆肚》云:“入汤顷刻便微温,作料齐全酒一樽,齿钝未能都嚼烂,囫囵下咽果生吞”,所说的便是这种情况。诗后还有作者自注:“以小方块之生羊肚,入汤锅中,顷刻取出,谓之汤爆肚,以酱油、葱、醋、麻酱汁等蘸而食之。肚既未经煮熟,自成极脆之品,食之者,无法嚼烂,只整吞而已。”这段话将爆肚儿的制作工艺和食用过程基本说到了。
硬货尽管费牙,但有些人还就是好这口儿,因为它们能最大程度激发人们在咀嚼食物时于齿颊之间产生的快感,而齿感其实是美食评判的重要标准。记得上世纪末金生隆在北京东直门附近重新开张时,曾看到七八十岁的老者鼓着腮帮子拿牙床和这些硬货较劲,当时觉得莫名其妙甚至好笑,日后爆肚儿吃得多了些,才明白他们其实是在较劲之中体验当年的感觉,回味逝去的岁月。人们对于食物的偏好往往与自身经历密切相关。
撰写《燕都小食品杂咏》的雪印轩主未详其真名,据说是清代一个文人,他对爆肚的感受虽然还算准确,但并不全面。“囫囵咽下果生吞”,其实只是硬货,而散单、蘑菇头、肚领等还是很适口的,至于羊肚仁儿,更是十分细嫩,堪称爆肚儿中的极品。有人认为其口感味道都与鲜贝有几分相似。不过爆羊肚仁儿问世的时间较晚,雪印轩主大概没尝过,故而未曾涉及。
据金生隆第四代传人冯梦涛先生介绍,爆肚仁儿是他家老辈根据那桐家的要求创制的。那桐是晚清重臣,出任过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军机大臣等要职,人称那中堂。那中堂的宅子占地好几十亩,就在离紫禁城一步之遥的金鱼胡同,可见其权势之大。金鱼胡同紧挨东安市场,而冯家当年就在东安市场设摊售卖爆肚儿,故而常有接触。一次那家的什么人要冯家把爆肚儿弄出点新花样来,多花银子无所谓。老冯家琢磨多时,最后将本来就很鲜嫩的羊肚领中的最好的一条肉剔出单爆,结果更鲜更嫩,大受欢迎。这就是爆肚仁儿的由来。据说五六副羊肚才能选出一盘肚仁,可见其珍稀。
如此说来,爆肚儿其实也有拿高官说事儿的资格,不过金生隆的第三代传人冯国明和现今老板冯梦涛很本分,除了和熟人聊聊这些往事外,很少对外显摆,只是默默地做好十三样爆肚和一碗配方秘不示人的小料,让食客慕名而来,满意而归。这其实才是做生意的正道,人们进餐馆的目的是品尝美食而非欣赏评书,舍本求末,只能砸锅。
北京人吃爆肚儿有不少讲究,一般先上一盘几样硬货混搭的拼三样或是拼四样,磨磨牙,然后再上散单、肚领儿、肚仁儿之类的细货,如此方有渐入佳境之感。爆肚儿要吃完一盘再上一盘,以保持其温度,爆肚儿凉了之后,“脏气”便会显露,不那么好吃了。此外,爆肚儿必须与小料进行亲密接触后再食用,如此才能借助小料中各种调味品提升其鲜香。还有人认为,吃爆肚儿一定要喝二锅头,如此才“搭”。其实,茅台五粮液与爆肚儿照样很“搭”,因为大家都是精品。我就试过,效果很不错。
原本不起眼的下货,经过几代人的潜心钻研,最终成了小吃中的上品,爆肚儿的成长经历很值得琢磨。有志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行集约经济的人,不妨去吃吃爆肚儿,品品味道,比看报纸兴许强。
汪迷部落工作室竭诚欢迎广大汪迷朋友、文学爱好者、基层写作者联系洽谈著作出版、版权合作、代理经营、文学交流等事宜!!!
联系电话:13092061117 陈玉华
【汪迷部落】汪朗|好老头儿 差老头儿——我家的“老头儿”汪曾祺
【汪迷部落】陈玉华 | 味中之味 味外之味——美食背后的文化探寻与情感寄托
【汪迷部落】卞玉兰 | 听汪朗讲述“六味”故事——汪朗新著《六味集》分享会侧记
【汪迷部落】徐 松 | 用心方解“味”中味——汪朗老师《六味集》刍议
投稿邮箱:385987962@qq.com。
敬请广大汪迷理解支持、相互转告!
本文配图和文字以及音频未注明作者的
敬请作者联系微信君加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