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迷部落】姚维儒|从广胜寺扯到大槐树——山西大全景游(3)

文摘   2024-11-29 00:00   江苏  

【第二届汪迷文学奖】投稿选登

从广胜寺扯到大槐树

——山西大全景游(3)

姚维儒

根据这趟山西大全景游的行程,第二天上午去位于洪洞县的广胜寺。一路上导游小赵多次提到与广胜寺无关的大槐树,说这里曾经是多少人的根,并绘神绘色的讲了许多传说。说得我有点懵,也有点烦,却让我有了进一步了解其中故事的念想。

所谓大槐树,又称洪洞大槐树,位于洪洞县城西北二公里的贾村西侧的大槐树公园内,这里洪洞虽然没有什么宏伟的建筑,但是不论严寒的冬天,还是酷热的炎夏,游客络绎不绝,有的赋诗题词,抒发“饮水思源”之幽情,有的仰望古槐,盘桓眷恋,久久不肯离去。

古槐为汉代所植,已枯。第三代正茁壮成长。明代时,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至永乐十年(公元1416年),由于元末战争连年,鲁、冀、豫、皖、苏等省出现了大片无人区、无人村,明太祖朱元彰采纳大臣建议,七次从山西向外大移民,出发地就在大槐树处。后有“要问家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民谚。因此,古大槐树处成为后代人寻根问祖的象征。

这就让我联想到“洪武赶散”。“洪武赶散”与“大槐树大迁徙”都发生在1370年,主要由于元末战乱导致苏北地区人口锐减,土地荒芜,无法完成对朝廷的税供。同时,江南地区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紧张,朱元璋为了打击江南的豪强势力,巩固中央集权,决定实施这一迁徙政策。还有另外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出身盐贩的张士诚起兵反元,攻克泰州、兴化、高邮等地,并于1353年在高邮自称诚王,建国号大周。1363年,张士诚定都平江(苏州),称吴王,与朱元璋抗衡。1367年张士诚兵败被俘,押送金陵、自缢身亡。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下令将苏州城内原来支持和拥戴过张士诚的士绅商贾没收家产,责令全家迁徙到苏北垦荒屯田。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洪武迁徙”,亦称“洪武赶散”。数十万百姓自苏州阊门外北码头迁移至苏北各地,。我知道不少高邮姓氏家谱都注眀其祖先来源于苏州阊门。难怪不少人将睡觉称之为“上苏州”,这并非空穴来风。苏州阊门也成了许多苏北人寻根问祖的地方。

导游小赵说从大槐树迁徙出来的人都有这么三个特征:

1.小脚趾甲盖有两个(瓣状甲)‌,这一特征源于一个历史传说,当年因为战乱,很多人从山西洪洞大槐树下迁出,为了以后能认祖归宗,就在大槐树下给每一个走的人小脚趾上砍了一刀,形成了瓣状甲,作为认祖归宗的标记。这一特征在医学上被称为复趾,被认为是山西洪洞县老鸹乡大槐树下人的共同特征。不过,也有研究指出,瓣状甲的出现频率在不同地区的汉族人口中存在差异,但山西省的瓣状甲出现率较高。这可能与历史迁徙和遗传有关,但具体原因仍需进一步研究。

2.“解手”一说,也是防止移民途中逃亡,官兵们就把他们反绑起来,然后用一根长绳串连着。押解途中,移民们免不了要大小便,可一根绳子拴几个甚至十几个人,实在太不方便。移民只好向押解官兵禀告:“老爷,请解手,我要大(小)便。”这样“解手”就演变成了“上厕所”的代名词,一直流传至今。

3.走起路来背抄手,在明初,为了防止移民逃跑,移民们在被押解途中通常会被反绑着手走路。由于长时间的行走,这种反绑手的姿势逐渐成为一种习惯,至今仍有部分大槐树移民的后裔保持着这种“背手”的走路姿势‌。这种行为不仅是一种身体上的习惯,更是对那段历史的记忆和传承。

当然,具备以上3点就不一定就是“大槐树大迁徙”的后代。例如我的小趾甲就是瓣状甲,现在年龄大了,也有了背抄手的习惯。但我知道,我们这一支姚姓不是“大槐树迁移”和“洪武赶散”的后人,我的祖籍在安徽贵池姚街。大概率于1851年左右,太平天国运动对安徽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导致人口大量减少和迁移。据史料记载,安徽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损失了约45%的人口,皖南是太平天国运动的主战场之一,更是十室九空。我们姚姓先辈们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纷纷迁移到江苏各地的。

到了洪洞县,让我不得不想起京剧传统剧目《苏三起解》,该刷取材于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第二十四卷《玉堂春落难逢夫》。‌该剧目讲述了苏三被鸨儿设计卖之于山西富商沈燕林作妾,沈妻皮氏与赵监生私通,毒死沈并诬告苏三,县官受贿将苏三问成死罪。解差崇公道提解苏三自洪洞县赴太原复审,途中苏三诉说遭遇,崇公道劝慰。‌

‌苏三的原名是周玉洁,又叫顾立春,是河北省广平府曲周县人。‌五岁时父母双亡,后被拐卖到北京苏淮妓院,改姓为苏,起名三,“玉堂春”是她的花名。苏三天生丽质,聪慧好学,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她与南京原礼部尚书的公子王景隆(王金龙)相识并结为夫妻,但因王景隆家道中落,两人分离。苏三的故事被冯梦龙写成《玉堂春落难逢夫》,收入《警世通言》流传后世。

‌《苏三起解》的故事背景确实发生在山西洪洞县,相关的案卷在民国九年(1920年)仍保存在洪洞县司法科。‌这一故事不仅在京剧中有广泛演出,还在许多地方戏曲中改编为《苏三起解》、《玉堂春》等剧目。

闲话少叙,言归正传。

一走进广胜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宏伟壮观的建筑。寺庙的建筑风格独特,飞檐斗拱像是展翅欲飞的鸟儿,又像是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红墙黛瓦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一种古朴而庄重的气息。你看那墙壁上的雕饰,细致入微,仿佛每一刀都刻着匠人的心血和对佛法的敬意。

广胜寺里有好几座大殿,每一座都像是一座艺术的殿堂。走进大雄宝殿,里面供奉着庄严肃穆的佛像。这些佛像可不得了,他们面带慈悲,眼神仿佛能穿透你的灵魂,让你在一瞬间就感受到一种宁静和平和。而且佛像的造型精美绝伦,衣袂飘飘,仿佛下一秒就会从莲台上走下来普度众生似的。

不得不提的是广胜寺的琉璃塔了。这塔啊,简直就是琉璃世界里的奇迹。塔身上镶嵌着各种各样颜色绚丽的琉璃,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就像一颗巨大的宝石。琉璃上还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佛像、有花卉、有瑞兽,每一个图案都栩栩如生。当微风吹过,塔铃发出清脆的声响,就像是琉璃塔在轻轻哼唱着古老的歌谣。传说这琉璃塔还有神奇的魔力呢,虽然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光是站在它下面,就感觉自己被一种神秘的氛围所笼罩。

寺里的庭院也是别有一番风味。绿树成荫,花草繁茂。走在庭院里,能闻到淡淡的花香和寺庙特有的那种香火气息。偶尔还能看到小和尚们匆匆走过,他们的僧衣在风中摆动,给这个古老的寺庙增添了一抹灵动的色彩。在这里,时间仿佛都慢了下来,让人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好好地享受这份宁静。

广胜寺大雄宝殿前面两株栽植于唐代的柏树,挺拔苍劲,有趣的是这两株树干通身向相反方向生旋转,人称“左扭右扭转”。相传东汉建和年间,广胜寺住着一老两少三个和尚。两个小和尚一个是南方人,一个是北方人。北方小和尚管做饭,由于对南方小和尚有些意见,就经常不给他做大米饭吃。方丈得知此事后,罚二人每人栽一株树,结果二人栽的树也是一个左扭,一个右扭。曾有人为两株唐柏写过一副对联“左柏左扭迎朝阳,西柏右转迭暮光”。

广胜寺,国家AAAA级景区。寺院始建于东汉桓帝建和元年(147年),原名俱庐舍寺,亦称育王塔院,唐代改称广胜寺。唐大历四年(769年),中书令汾阳王郭子仪撰置牒文,奏请重建。宋、金时期,广胜寺被兵火焚毁,随之重建。元成宗大德七年(1303年),平阳(今临汾)一带发生大地震,寺庙建筑全部震毁。大德九年(1305年)秋又予重建。此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和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平阳一带又发生地震,但这两次地震寺宇未遭大的损坏,除上寺飞虹塔及大雄宝殿明代重建外,其余均为元代建筑。

洪洞广胜寺景区分为上、下两寺和水神庙三处建筑。飞虹塔、《赵城金藏》、水神庙元代壁画并称为“广胜三绝”。《赵城金藏》和水神庙元代壁画因不在这次旅游范围之内,故不再赘述。



汪迷部落工作室

热销图书


《风物集》

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定价68元/本,外地读者如需快递均为邮资到付方式,联系电话:13092061117,支付方式:汪迷部落工作室收款码扫码支付,注明“购买人、快递地址、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


《风雨集》

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定价68元/本,外地读者如需快递均为邮资到付方式,联系电话:13092061117,支付方式:汪迷部落工作室收款码扫码支付,注明“购买人、快递地址、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

《永远的父亲母亲》

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定价68元/本,外地读者如需快递均为邮资到付方式,联系电话:13092061117,支付方式:汪迷部落工作室收款码扫码支付,注明“购买人、快递地址、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


《文学家的秘境》

中国民族文化出版社出版定价86元/本,外地读者如需快递均为邮资到付方式,联系电话:13092061117,支付方式:汪迷部落工作室收款码扫码支付,注明“购买人、快递地址、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

汪迷部落工作室竭诚欢迎广大汪迷朋友、文学爱好者、基层写作者联系洽谈著作出版、版权合作、代理经营、文学交流等事宜!!!

联系电话:13092061117 陈玉华

【汪迷部落】重磅消息|“第二届汪迷文学奖”征文评选启事

【汪迷部落】姚维儒 | 穿越千年古驿 邂逅运河名城——2024第十二届扬州高邮大运河半程马拉松侧记

【汪迷部落】姚维儒 | 从汪朗的《六味集》说起

【汪迷部落】姚维儒|皇城相府——山西大全景游(1)

【汪迷部落】姚维儒|赵厚麟回故乡探亲记略

【汪迷部落】姚维儒|草巷口的草行

【汪迷部落】姚维儒|从汪曾祺小学同学王居说起

【汪迷部落】姚维儒|夏天的期盼

【汪迷部落】姚维儒|从《异秉(二)》说起

【汪迷部落】姚维儒|陪北京记者实地考察文化高邮

【汪迷部落】姚维儒|无事静坐 有福读书

【汪迷部落】姚维儒|东大街的铁匠

【汪迷部落】姚维儒 | 里下河文学的旗帜汪曾祺

【汪迷部落】姚维儒 | 沾汪老的光,两次参与央视端午节专题片

【汪迷部落】姚维儒|东大街的篾匠

【汪迷部落】姚维儒|东大街的石匠

【汪迷部落】姚维儒|汪氏家风的传承

【汪迷部落】姚维儒|海上观日出

【汪迷部落】姚维儒|云开雾散重启航

【汪迷部落】姚维儒|“父道”与家风

【汪迷部落】姚维儒|东渡扶桑话长崎

【汪迷部落】姚维儒|雨中游福冈

【汪迷部落】姚维儒|话说草巷口的草行

【汪迷部落】姚维儒|南太行挂壁公路健康跑

【汪迷部落】姚维儒|热闹的东大街

【汪迷部落】姚维儒|门外野风开白莲

【汪迷部落】姚维儒 | 闲言碎语话《冬天》


【投稿注意事项】为让更多外地汪迷朋友文章及时安排推送,高邮本地作者如果在高邮本地其他公众号已经推送的文章原则上不再重复推送,以保证尽可能多地安排推送阅读研究汪曾祺作品的读后感、随笔、评论、论文等,更多地安排推送实践汪曾祺文学主张“小温大爱”、“人间烟火”、“有益于世道人心”的文学作品。作者投送稿件如果10天内未能推送,可自行投送其他平台。

投稿邮箱:385987962@qq.com。

敬请广大汪迷理解支持、相互转告!



本文配图和文字以及音频未注明作者的

敬请作者联系微信君加注

汪迷部落
汪曾祺老,祖籍高邮,文学新声,人文人性,惠泽当代,影响久远。爱汪老、读汪文,爱人生、写人生,组建“汪迷部落”,供大家交流学习,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