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关注我们吧~
1、截至11月20日,本周硅片、硅料价格下跌,电池片价格上涨,其余环节价格基本持稳。
硅料价格下跌:与11月13日价格相比,本周硅料价格全面下跌。本周硅料市场成交量一般,部分大厂通过降价促进成交。其中,n型棒状硅降幅最大,成交价格区间下调至3.70-4.20万元/吨,均价4.05万元/吨,环比下跌2.88%。下游厂商对n型高品质致密料的采购需求较少,而对含珊瑚料较多的混包料需求较为稳定,采购重心有所转移。
本周处于检修或降负荷状态的企业数量仍为15家,其中1家企业自本月起逐步减产。
本周硅料供应量预计高于此前预期。目前,尽管各企业积极推进减产,但市场供过于求的格局尚未出现明显改善,终端需求持续降温,硅料价格仍有进一步下探的可能。硅料企业积极减产,但供需关系未出现根本性改善,库存较高,下游议价权提升,大单成交需要低价推动,且本周下游采购重心向品质较差的混包料转移,部分大厂降价成交,硅料价格松动。
硅料板块进入L型磨底阶段,盈利差距逐步显现。硅料行业库存增长显著,截至2024Q3末,硅料板块库存达238亿元,环比+6.8%。
各公司对比来看,2024Q3末硅料龙头库存相比2024Q2有不同程度增加。
硅片价格小幅下跌:本周价格保持稳定。近期,硅片环节多次召开行业自律会议,旨在通过协同减产改善市场环境。据悉,某头部拉晶企业率先进一步下调开工率,从月初计划的40%降至约30%。
11月国内硅片预计产量将跌破40GW,头部一、二线企业开工率普遍维持在30%-40%之间。目前硅片库存继续小幅下降,老旧库存逐步出清,库存压力有所缓解。短期来看,市场供需趋于平衡,硅片价格有望保持稳定。硅片厂家生产策略向210RN规格转移,183N供应紧俏、成交均价维稳;210RN供需持续疲软、价格松动下跌。
硅片板块:产能过剩凸显,盈利进入底部区间。硅片行业库存实现环比小幅度上升,截至2024Q3末,硅片板块库存达336亿元,环比3.14%。
硅片行业现金流环比改善,2024Q3硅片板块季度现金流达9亿元,环比127%。各公司对比来看,2024Q3末硅片龙头现金流相比24Q2有所分化。
电池方面,本周价格保持稳定。近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的公告》,将部分光伏电池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从13%下调至9%,该政策将于2024年12月1日生效。目前,电池厂家正加紧交付订单,同时针对后续订单采取不同策略,包括向海外客户上调报价或评估自行承担税率差额。
M10电池片价格上涨:年底电池片交货增加,同时国内出口退税率降低引发海外订单提前交付,M10电池片供应趋紧,电池厂家借此积极向海外客户上调报价,后续价格走势有待观望。
硅料11月排产降至11-12万吨,库存高达40万吨,硅料减产主要系top1厂商西南地区进入减产进程,但是11月硅片进一步减产对应7.8万吨硅料需求,因此11月硅料继续剪刀差累库,但我们看好行业限产背景下硅料和硅片端企稳反弹,硅片当前库存已经降至20天,12月起进入修复周期后,硅料有望进入去库阶段。11月电池片产量预计在50-52GW。当前电池库存处于低位,在需求支撑下,电池价格有上涨预期。
本周光伏行业产业链各环节价格及预测表
2、工信部光伏制造规范修订,新增/改建产能电耗水耗趋严。2024年11月20日晚,工信部公告对《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和《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修订,正式稿对对新增产能的标准大幅提升。
新增/改建产能、电耗趋严、水耗大幅削减。相比7月的征求意见稿,终版规范在新增产能/改建产能的电耗、水耗要求上进一步趋严。
硅料环节,上版新增产能还原电耗/综合电耗要求为44/57度/kg,现降4度至40/53度/kg(23年行业平均综合电耗在57度);
在硅片、电池的水耗上大幅趋严,硅片新建和改扩建项目水耗需低于540吨/百万片且再生水使用率高于40%,#23年切片行业平均水耗870吨;
电池新建和改扩建项目水耗低于360吨/MWp且再生水使用率高于40%,#23年PERC电池水耗318t、TOPCon水耗600t、HJT水耗约220t。
水耗新规要求相比行业当前水平大幅削减,预计新建产能需额外增配水循环装置或才可满足。
制造新规未对存量产能边际趋严、但对新增产能要求更严格。行业自律+政策趋严组合拳持续推进、光伏价格中枢有望逐步抬升。光伏协会和硅料协会推动行业自律减产限产,过剩情况得到自律控制;同时光伏协会呼吁最低中标价遏制组件低价情况恶化,国内地面市场低价情况有所缓解、市场终端报价已有2-3分上涨。海外出口退税下调进一步控制海外低价情况,整体价格中枢有望联动抬升。新增产能标准趋严,后续预计行业各环节自律控产进一步深化+能耗控制方案或有望推进,进一步助力组件涨价预期。光伏龙头成本优势突出、有望率先恢复盈利反转可期!
光伏行业协会上调11月组件公允成本,最新组件大项目集采价格强化向上趋势,出口退税将大概率推动出口组件价格上涨,终端产品先于前端原材料开始进入价格上行通道逐。
协会本月发布经国字号权威机构认证的光伏组件成本(不含折旧不含三费)相较于上个月上涨1分。
央企最新4GW大型标案投标价格全部站上7毛。近期光伏终端产品价格先于硅料价格进入回升通道后续需要继续观察需求变化。
3、光伏技术研究。
1)工信部发布《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其中对新增电池片环节水耗要求:“新建和改扩建项目水耗低于360吨/MWp且再生水使用率高于40%。”
2)根据中国光伏协会发布的的《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2023-2024年)》,n型TOPCon电池片水耗为600t/MW,已达产的n型异质结电池片水耗约220t/MW,异质结电池片水耗优势明显,关注异质结后续扩产节奏。
《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发布,现有硅片项目水耗低于900吨/百万片,现有P型晶硅电池项目水耗低于400吨/MWp,N型晶硅电池项目水耗低于600吨/MWp,鼓励企业使用再生水;
新建和改扩建硅片项目水耗低于540吨/百万片且再生水使用率高于40%。新建和改扩建电池片项目水耗低于360吨/MWp且再生水使用率高于40%。
硅片、topcon新增产能将面临严格节水需求。硅片单位水耗约900吨,n型电池片单位水耗约600吨,p型影响不大。
海外制造业成本高昂,工序少、能耗低的HJT是最适合海外生产的电池技术
中美光伏制造最大区别是成本要素不同。
中国光伏制造环节pk的是渠道销售&成本控制&规模效应&政府关系,然而美国生产成本中人工成本是中国的15倍左右(同时考虑工人工资&生产效率),因此美国电池片厂商最重视的是低人工&小厂房&低运营成本。
HJT是最适合美国本土国产的光伏技术路线。
相比较TOPcon,HJT可节约60%的人工数量(仅4道工序)、节约30-40%的用电量(工序少&低温工艺&洁净厂房需求少2/3)、节约20%的用水量、降低20%的碳排放(全流程低温工艺) ,因此是最适合美国本土扩产的光伏技术路线。同时,迈为股份自动化程度高的HJT整线设备有望抵消美国工人人效低的困境。此外TOPCon在美国面临专利问题,近期美国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First Solar表示自身拥TOPCon晶体硅技术专利,并正在调查竞争对手的侵权行为,且这些专利的有效期限将延续至2030年,在此期间,任何未经授权使用该技术的行为都可能构成侵权。
在2025年5月31日之前,中国光伏设备出口均免关税(30%),判断今年年底前,美国本土扩产订单会加速,设备商海外订单有望在Q4加速落地。
在光伏产业中,HJT电池与BC电池正逐渐成为新技术的代表,引领着行业的未来发展。
HJT电池方面,产业端的主要布局者之一是通威公司。自2018年起,通威便着手布局HJT技术,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其1GW的HJT中试线电池平均效率已超过25.25%,组件批次平均功率更是达到了744.3W,这些指标均表现出色。在成本方面,随着0BB+50%银包铜浆料的规模量产导入,行业优秀厂商的浆料成本已降至约6分/w。此外,HJT电池与TOPCon电池的生产成本差距已接近2分/w。预计随着30%银包铜浆料和GW级设备的规模量产导入,浆料成本以及设备折旧费用将进一步降低。到2025年,HJT的生产成本有望低于TOPCon。同时,考虑到HJT组件的功率高于同版型的TOPCon组件,HJT的溢价将达到合理水平,成本拐点有望突破,新技术的渗透率也将迅速上升。
预计随着光伏技术的不断进步,HJT和BC将以其更高的转换效率和更优的性能表现,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选择。而央国企在招标中对HJT和BC技术的重点倾斜,将进一步加速新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推动整个光伏行业的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因此,我们应重点关注后续央国企招标中HJT和BC的招标放量情况。
BC水耗方面:工信部发布《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正式稿,提出现有制造项目N型晶硅电池项目水耗低于600吨/MWp。
投资机会:
(1)当前光伏产业链价格及盈利已明确处于底部,供给端落后产能的出清进程从23Q4开始,至今已经历了二三线企业掉队、跨界企业批量退出、头部产能开启整合等多个具有标志性事件的阶段,目前已进入这一轮供给侧洗牌的中后期,Q4终端需求旺季有望驱动产业链量价修复,头部企业优势有望持续凸显。
(2)光伏玻璃企业股价与库存往往呈现清晰的反向趋势,即库存上涨则股价跌,库存下降则股价涨,库存高点即股价低点,反之亦然。
(3)随着价格下行,电池处在技术迭代阶段,后续龙头成本优势+渠道溢价有望逐步强化,带动格局出清。海外业务占比适中的企业电池组件一体化以及下游运营商存在量利齐升的机会。
(4)重点关注新技术变革中的结构性成长机会,把握在新技术中抢占先机的优质龙头公司。
对已量产的新技术——更看好耗材(辅材等)投资机会,其次是设备投资机会。
对未量产的新技术——更看好设备投资机会。
截止24Q2公募基金光伏板块重仓比例环降0.69个百分点至2.0%,除去逆变器板块后主链和其余辅材均有所减仓,整体减仓幅度环比Q1增加0.65个百分点。
4、风电:海风稳步推进,盈利有望环比改善。根据国家能源局,7-8月风电新增装机7.77GW,同比+31%,主要系陆上风电建设规模同比上升。随着项目审批、航道冲突等问题逐步解决,广东、江苏重点海上风电项目持续推进,或将带动产业链出货放量。盈利能力方面,Q3陆风中标均价逐步企稳,整机厂盈利能力有望环比改善;零部件原材料钢价同环比回落,叠加海外订单持续落地推动出货放量,塔桩、铸锻件环节盈利能力或将环比提升。
2024年前三季度整机商共计中标598个项目累计109.3GW风机采购。与2023年前三季度461个项目合计74.9GW相比,风电市场热度扔持续攀升。2024年前三季度多家整机商在获取风机采购订单时,仍然在兼顾进驻国际市场。国际累计完成中标6.7GW,占前三季度风电中标总量的6.15%。地区包括印度、中东、哈萨克斯坦、越南、菲律宾、南美、孟加拉、澳洲等。从陆上和海上风机采购中标情况来看,2024年前三季度陆上风电累计完成约101.9GW风机中标,占全部市场的93.2%。主要市场包括内蒙古、新疆、河北、广西、黑龙江等地。
今年1-9月,TOP3市场占比与2023年前三季度的54%(TOP3)相比,市场集中度有所下降。
近年来,受国内价格战、技术驱动等因素影响,风机出海已经成为共识。从2024年前三季度中标统计来看,共有4家国内厂商累计斩获约6.7GW国际订单。
陆上风机价格下降空间不大。随着单机容量的不断提高,风机价格也随之不断刷新低。今年4月,行业出现价格新低含塔筒最低折合单价1219元/kW,该项目要求单机容量10MW。二季度以来含塔筒风机价格趋向稳定。
5、新能源汽车行业价格战阶段性暂停,未来竞争策略或切换为技术下沉。预计11月狭义乘用车零售市场约为24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15.4%,环比增长6.1%,新能源零售预计可达128.0万,渗透率约53.3%。
预计,11月狭义乘用车零售总市场规模约为240.0万辆左右,同比去年增长15.4%。
10月市场回顾。10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了45,39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8%,增速较上月提升了1.6个百分点。其中,汽车消费额为4,452亿元,同比增长4%,显示出在国庆节期间以及报废更新、以旧换新双政策的推动下,“银十”车市的旺季特征十分明显。
此外,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提供的数据显示,10月份狭义乘用车零售量为226.1万辆,同比增长11.3%,环比增长7.3%,这一成绩高于之前的预期。尤为引人注目的是,10月,比亚迪销量达到502,657辆,单月销量首次突破50万辆大关,这不仅创下了中国车企的月销记录,同时也刷新了全球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月销记录。
燃油车全月零售106.6万辆,同比下滑16.1%, 燃油车市场在以旧换新政策下有所恢复,同比降幅开始收窄。新能源市场零售119.6万辆,渗透率52.8%,仍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11月市场展望,11月份车市仍继续维持自10月以来的高景气度,报废更新与置换更新政策持续发挥效用,为车市提供了稳定的推动力。与此同时,各大车企积极利用“双十一”促销活动及月中举办的广州车展,进一步提升消费者的关注与兴趣。在多重有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预计11月份的车市热度将会进一步升温。截至11月17日,乘用车市场零售110.6万辆,同比去年11月同期增长30%,较上月同期增长3%,今年以来累计零售1,894.2万辆,同比增长5%;11月1-17日,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127.1万辆,同比去年11月同期增长37%,较上月同期增长22%,今年以来累计批发2,244.7万辆,同比增长6%。乘联分会指出,本月整体车市折扣率约为24.1%,与上月基本持平,终端优惠及促销政策力度未见明显变化。头部厂商的零售目标环比增幅约6.5%,初步推算本月狭义乘用车零售总市场规模约为240.0万辆左右,同比去年增长15.4%,环比上月增长6.1%。新能源车零售预计可达128.0万,渗透率约53.3%。
新能源车价格竞争初步缓解,主要得益于:1)行业渠道实现部分出清,二线及以下的合资/豪华品牌产能、渠道收缩明显;2)国内报废补贴、地方性补贴陆续出台,销售政策加码边际效用稀释。客户更加关注同等价格带下的产品力和使用感,车机、智驾、长续航、快充等可感功能模块进入技术下沉快车道。
新能源车价格战缓解,将有助于扭转锂电材料价格向下的预期,电池和材料端存在价格和加工费边际进一步企稳可期,事实上动力电池、隔膜等环节今年Q1大幅降价后,Q2/Q3价格保持基本稳定(主要体现为季度间正常小幅降价)。
固态电池的未来展望。随着固态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扩大,其应用前景将越来越广阔。除了新能源汽车领域外,固态电池还将在消费电子、储能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大部分电池厂商将在2027年左右实现全固态电池量产。预计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市场空间将超过3000亿元。这一数字不仅反映了固态电池市场的巨大潜力,也预示着固态电池将成为未来能源存储和动力供应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碳中和”、“绿色出行”等全球共识的推动下,固态锂电池作为下一代储能技术的核心,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东莞红木棉电子不仅为客户提供先进的生产设备,更以开放合作的姿态,与国内外众多科研机构及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共同探索固态锂电池技术的无限可能,推动新能源产业的转型升级。
风险提示:
光伏、风电行业政策波动风险;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经济下行影响光伏、风电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光伏、风电新增装机、产能释放不及预期风险;其他突发爆炸等事件的风险等。
免责声明: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弘酬投资认为可靠的公开可获得资料,但对这些资料或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正确性弘酬投资不做任何保证,据此投资责任自负。本报告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没有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客户应考虑本报告中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本报告仅向特定客户传送,未经弘酬投资授权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印、传送或出版,否则均可能承担法律责任。就本报告内容及其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错误、疏忽、误解或其他不确定之处,弘酬投资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