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之三三六:民间文人的情趣和智慧

文摘   2024-12-13 10:33   北京  


      十月底去长沙公出,得空去了一趟长沙铜官窑遗址。长沙铜官窑,始于初唐,盛于中晚唐,衰于五代,前后经历了200多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与浙江越窑、河北邢窑齐名的中国唐代三大出口瓷窑之一。自1956年被发现以来,出土文物已过万件, 被考古学家称为千年前的世界。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获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长沙铜官窑是唐至五代时期的著名制瓷遗址,世界釉下多彩陶瓷的发源地,首创高温铜红釉,将模印贴花、诗文、绘画融入瓷器装饰艺术,产品遍及亚非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长沙铜官窑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开创了陶瓷新纪元,被誉为“汉文化走向世界的里程碑”。

         在谭家坡遗迹馆,我看到了当时的制作瓷器现场。在铜官窑陶瓷博物馆,我看到了铜官窑生产的众多瓷器。长沙铜官窑出土的瓷器极富艺术创造性,不仅种类繁多,而且造型别致美观,样式新颖多变,色彩丰富。其种类共有70余种,有壶、瓶、杯、盘、碗、碟、砚、盂、坛、薰炉、脉枕等,还有许多人物、动物、鱼类等造型玩具等。这些瓷器精美古朴,吸引我的目光,但更引我注目的,却是各种器物上的诗文。

        长沙铜官窑出土的瓷器纹饰除花草、树木、鸟兽、鱼虫、人物、园林景观外,还有不少是诗文书法,这在当时是十分罕见的,可以说开创了以诗文书法来装饰瓷器的先河。长沙铜官窑的诗多是五言诗,只有少许七言诗,六言诗则少之又少。这些诗并不强调合乎韵律,也不以重用字为忌,只求意境,只求通俗,只求神韵,完全不同于四平八稳、严格韵律的馆阁体。诗的内容大多反映了当时中下层人民的生活情景和思想感情,语言纯朴,感情真挚,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声。”“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人归万里外,意在一杯中。只虑前程远,开帆待好风。””自入长信宫,每对孤灯泣。闺门镇不开,梦从何处入。”“一行别千里,来时未有期。月中三十日,无夜不相思。”读着这些诗作,我在想这些作者是谁呢?他们是什么样人呢?类似这样的五言诗有几十首之多,发现后被冠名为“唐无名氏作”,也太过笼统,但器物上并没署名,也只能如此称谓。但作者是哪类人,确实值得探讨。

        从隋朝到初唐,诗歌创作进入新阶段。自唐以降,律诗便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鉴于初唐台阁体已形成(如虞世南、上官仪等人的诗),律诗已很严谨,一些大唐诗人已显露头角,瓷器上这些诗不可能是高官阁老、名家大师所为,它只能是民间文人所写。他们粗通文脉,是民间的读书人。他们的诗文重生活,接地气,有烟火味,体现了民间文人的情感、情趣和智慧。在形式上也不拘一格,五言、四言、六言等,有的就一句话,也根本不顾及格律上的要求,我行我素,表达的内容也丰富多彩,读之如青蛙池塘、月白风清,让人耳目一新。

         有歌唱爱情、抒发相思的,为得不到心上人烦恼的。“君生我未生,君生我已老”,“月中三十日,无夜不相思”。“一双青鸟子,飞来五两头 。借问舡轻重,寄信到扬州。”“”日红衫子合罗裙 ,尽日看花不厌春。更向妆台重注口,无那萧郎悭煞人。”

       有写日常生活和社交礼仪的。“”上有东流水,下有好山林。主人居此宅,日日斗量金。 ”“”客来莫直入,直入主人嗔。打门三五下,自有出来人 。”“作客来多日,常怀一肚愁。路逢千丈木,堪作望乡楼。”

        有描写自然景色和社会场景的。“”日日思前路,朝朝别主人。行行山水上,处处鸟啼新。”“寒食元无火,轻松自有烟。乌啼新上柳,人拜古坟前。”

       有对世道不公不满和抒发不平之气的。“去岁无田种,今春乏酒财。恐他花鸟笑,佯醉卧池台。“一日三场战,离家数十年。将军马上坐,将士雪中眠。”“去去关山远,行行胡地深。早知今日苦,多与画师金。”

         有对读书和作文向往的。“天地平如水,王道自然开。家中无学士,官从何处来?”“小小竹林子,还生小小枝。将来作笔管,书得五言诗。”

       而一些短句短语,则是更多地道出生活中的哲理。如,“屋漏不盖,损其梁柱”,“好酒无深巷”,“罗网之鸟, 悔不高飞。吞钩之鱼,悔不忍饥”,“”富从升合起,贫从不计来。”“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等,直白而寓意深刻。

       通观这些诗句,可以看出,这是窑场窑工中民间文人对民间生活的歌咏,它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又直面现实生活,反映了底层人民的生活向往。它虽然没有那些载入史册的唐诗有名,但也别开生面,让我们看到唐诗的另一面,唐代民间生活的另一面。让我再次感受到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深刻认识鲁迅的名言:从水管里流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都是血。

       在唐代,还没有《红楼梦》,贾府的焦大,自然不会去爱林妹妹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焦大和林妹妹,各有各的生活路径和生活情趣。关注焦大和林妹妹各自的生活,才能对社会有全面的认识。这也是我们今天关注铜官窑瓷器诗文的意义。

樊希安

2024年12月13日早上8时12分写毕


作者简介:樊希安,出版家、诗人、作家。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原国务院参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原总经理。先后获韬奋出版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人物奖等多项奖励。工作之余笔耕五十余载。著有《美术馆东街22号》、《黄金团》、《鹏城飞歌》、《十一中队》、《鬓已星星听雨声》等长篇小说五部和诗歌、散文、纪实作品等三十余部。



希安先生
出版家、诗人、作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