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Sinology Initiative
“新汉学计划”博士生预选营
前言
2024年12月23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与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联合主办的“新汉学计划”博士生预选营圆满闭幕。此次预选营活动于12月21日开营,为期三天,吸引了来自越南、韩国、日本、印尼、泰国、缅甸、美国、英国、马来西亚、意大利、加拿大、俄罗斯、埃及、波兰、厄瓜多尔、新西兰等世界各地的150多名优秀青年学者参加,旨在为他们提供深入了解中国学术与文化的平台,为未来在华攻读博士学位或来华开展学术访问做好准备。预选营是“新汉学计划”博士生项目的重要一环,本次由“新汉学计划”专家委员会秘书处承办,分为学术专题、经验交流以及项目学校宣介三个部分,以线上方式举办。
丰富多样的学术讲座
在为期三天的预选营中,学员们参与了四个专题的学术讲座与工作坊,涵盖了传统汉学研究、当代中国研究、教育与语言研究,以及计划撰写与生涯规划等领域。传统汉学研究专题中,李雪涛、谢林德(Dennis Shilling)和李梅田等知名学者分享了中国全球史、考古学和古代哲学等领域前沿问题,并探讨了这些议题在跨文化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当代中国研究专题邀请了宋扬、陈那波、闫岩和罗天虹等专家,介绍了中国经济、社会、传播和国际关系等研究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教育与语言研究专题邀请了张朝意、张东辉和董正存三位专家,介绍了国际中文教育在汉学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语言研究中的哲学思考、中国教育改革历史等研究课题,拓展了国际中文教育和中国语言文化研究领域的边界。特别设计的计划撰写与生涯规划专题邀请了张晓京和范狄(Dario Famularo)从不同角度和具体案例,介绍撰写博士研究计划和规划学术生涯的技巧。
交流工作坊环节
本次预选营在每位教授的讲座结束后都安排了充分的交流时间,让学员们有机会与教授们深入探讨相关领域的学术问题和研究方向。这不仅使学员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各个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和挑战,还为他们提供了宝贵的学术指导和建议。此外,“项目体验分享”工作坊邀请了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和中山大学的“新汉学计划”学子分享申请和参与项目的经验。他们结合自身在华学习与研究的经历,向在场的学员们展示了丰富的经验和心得。这些分享不仅让学员们对在华攻读博士学位的生活和学术环境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对未来学术生涯的向往和信心。
项目合作院校推介
在12月23日下午的学校推介环节,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合作院校代表分别介绍了各自学校的学术资源、研究方向以及对“新汉学计划”博士生的支持政策,为学员们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信息。
活动圆满落幕,收获满满
展望未来,持续推动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
文字 | 杨叶(越南籍)
编辑 | 张蕾
责校 | 刘舒馨
SCSCE新媒体中心 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