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上青云 |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汉语教师专场就业分享会顺利开展

教育   2024-11-18 09:40   北京  


SCSCE

“职”上 青 云

-VOCATIONAL GUIDANCE-




汉语教师专场


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系列决策部署,完善就业引导、就业服务等,努力推动毕业生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于11月17日通过线上方式开展了2024-2025学年“职”上青云就业分享会第三期——汉语教师专场。本次活动邀请了我院2021级校友王昊、容永。2022级毕业生及部分23级、24级同学线上参会




01. 王  昊


王昊校友分享了他在国际学校的工作体会。他首先介绍了国际学校采用的IB体系和其任职学部的MYP项目,对比了它与国内公立学校教育模式的差异。随后,他进一步分享了在国际学校工作的优势,包括薪酬待遇、寒暑假全薪休假等福利,但同时指出国际学校的教师需要面对高学历、高要求的家长群体。这些家长往往对孩子的教育期望较高,这对教师的沟通能力和抗压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王昊特别提到,国际学校的教学环境强调跨文化交际能力,他建议同学们在求职时,注重提升英语水平,并积累跨文化沟通经验,这将大大增强在国际教育领域的竞争力。



02. 容  永


容永校友分享了高校汉语教师岗位的求职历程及心得。她指出,当前国际中文教育行业求职的最大挑战是岗位数量有限且竞争激烈。她建议在校生在学期间多参加教学实践和比赛,以此积累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竞争力。容永特别介绍了高校招聘中的项目制岗位,解释了这种岗位与传统编制岗位的区别。她表示,近年来不少高校采用项目制合同,聘用期通常为3至6年,表现优秀者可转为长期聘用。这意味着高校岗位虽具挑战性,但也为年轻教师提供了更灵活的发展空间。最后她强调,硕士毕业生若希望在高校长期发展,应考虑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以增强学术竞争力和职业稳定性。



在互动环节,两位校友针对同学们提出的各类问题进行了深入解答。王昊建议有意进入国际学校的同学多关注相关学校的官网和公众号,以了解学校的风格和最新动态;容永则建议在准备简历时突出教学经历和专业优势,尤其是海外实习或志愿者经验,这将成为求职中的加分项。两位校友鼓励同学们不要过于焦虑,一定要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选择合适的职业方向。“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要在适应与坚持中找到平衡。”


此次就业分享会,帮助同学们了解了国际学校和高校汉语教师的行业特征和求职要点,也激励了大家在汉语教学的领域继续深耕。后续,学院将继续推出不同行业的就业分享会,为同学们做好就业指导服务,帮助大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进一步提升就业工作的质量和实效。





THE END

供 稿 | 李健辉

编 辑 | 李健辉

责 校 | 杨  卓

SCSCE新媒体中心 出品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