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0日,“世界汉学发展中韩论坛”(Forum on the Development of World Sinology: China-South Korea)在中国人民大学成功举办。此次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主办,国际关系学院、哲学院、历史学院和文学院共同协办。此次论坛汇聚了12位顶尖中国问题研究学者,分别来自韩国的延世大学、首尔大学、圣公会大学、西江大学、汉阳大学、世宗研究所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等多所高校及学术组织。
本次论坛的主题为“东亚汉学的历史、文化和政治视角”,旨在探索汉学和中国研究在东亚地区的发展脉络及政治影响。中韩学者围绕东亚汉学和中国研究的理论、方法和途径展开报告,并以对谈形式开展了深入交流。论坛日程紧凑且内容丰富,是一场思想碰撞的学术盛宴。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陈默教授主持论坛开幕式,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党委书记张晓京教授致欢迎辞。张晓京教授对远道而来的韩国学者及国内同仁的支持表示了感谢,强调了在全球化背景下汉学作为连接中国与世界桥梁的重要性,并表达了期待与韩国学者共同构建汉学和中国研究的交流平台、推进汉学研究与发展、促进国际社会的理解与合作的未来展望。
立德楼一层外大合影
第一场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李泉教授进行第一场报告及对谈的主持工作。韩国延世大学历史系荣誉教授、细桥研究所理事长白永瑞教授在题为《东亚文明论述的再发现:汉学发展之路上的韩中文明对话》的报告中,强调东亚在面临文明转型时,需借鉴德治、政治与道治三种治教并进方式。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臧峰宇教授做题为《中华文明的宇宙观:一种比较视角》的报告,强调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及与马克思主义的契合。
臧峰宇教授(中)与白永瑞教授(韩)对谈
第二场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徐承伟副教授主持第二场报告工作。韩国现代中国学会会长、韩国西江大学中国文化系李旭渊教授进行以《关于东亚近代克服论与鲁迅传统的再思考》为题目的报告,探讨东亚文明中的儒家文化,强调其核心价值在于“仁”,指出儒家文化如何与多元文化融合,以推动东亚文明的繁荣发展。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张洁宇教授作题为《行动的文学:鲁迅道路与中国现代文学传统》的报告,阐释了鲁迅写作道路与人生的转变,强调“行动的文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精神传统影响。
张洁宇教授(中)与李旭渊教授(韩)对谈
第三场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赵万勋教授进行第三场报告主持工作。韩国首尔大学国际研究生院赵英男教授在题为《韩中关系:过去,现在,未来》的报告中,分析了中韩关系三个阶段。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成晓河教授作题为《中韩关系三十二年:经验与教训》的报告,探讨了中韩关系的演变历程。
成晓河教授(中)与赵英男教授(韩)对谈
第四场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院长章欣副教授主持第四场报告。国会议员活动咨询委员会委员、韩国圣公会大学中国学系李南周教授进行题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对东亚的含义》的报告,探讨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指出中国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参与全球经济体系,形成了独特的社会主义实践路径。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朱浒教授在题为《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内在活力》的报告中指出,分析了明清中国官僚政治的调适、民生体系的改善及市场经济的发展,阐释了近代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基础。
朱浒教授(中)与李南周教授(韩)对谈
第五场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王小岩副教授主持第五场报告。韩国汉阳大学国际学研究生院中国学系系主任、中国问题研究所所长、韩国现代中国学会会长闵贵植教授在题为《通过中韩研究学会(在韩中国教授学会)的活动来看两国学者的学术交流方向》的报告中,介绍了中韩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历史和现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朱晓琦副教授做题为《东亚合作中的中韩角色》的报告,总结了中韩关系的重要性及所面临的挑战。
朱晓琦副教授(中)与闵贵植教授(韩)对谈
第六场报告
第六场报告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韩慧英副教授主持。韩国世宗研究所中国研究中心主任、郑载兴研究员做题为《新的多极化国际秩序与韩中关系》的报告,阐述了多极化国际秩序背景和中国推进全球治理改革的重要性。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王星宇副教授作题为《当前中韩关系的现状与影响因素》的报告,提出了中韩关系未来发展的对话新机制。
王星宇副教授(中)与郑载兴教授(韩)对谈
论坛闭幕式上,白永瑞教授进行学术总结,朱浒教授致闭幕辞。此次论坛不仅为中韩学者提供了学术交流的平台,也为增进两国之间的文化了解和友谊作出了创新性贡献。与会者纷纷表示,此次论坛对于推动东亚汉学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期待未来能够进行更多类似的交流互动。
中国人民大学一直致力于汉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并在培养卓越中国研究人才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本次论坛以汉语作为沟通媒介,以汉学作为交流桥梁,通过搭建新型多边对话机制,为促进世界汉学研究以及中韩文明交流互鉴贡献人大的智慧和力量。
供 稿|若月来梦
审 稿|金海鹰
编 辑|王奕瑶
责 校|姚晓倩
SCSCE新媒体中心 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