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集中接收期间项目评审结果,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核医学科青年医生锐意进取,在日益激烈的竞争和严苛的评审中突出重围,斩获两项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再创科室新高,展现出核医学科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负责人 | 项目类别 | 批准经费(万元) |
李新玲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 30 |
郝诗慧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 30 |
卓越青年●崭新气象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核医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自2019年挂牌以来,已培养博后16名,先后斩获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博新计划)、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广州市科技局和广东省医学科学基金等多项基金;在站期间多次于EJNMMI等核医学领域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主持或参与国家、省部委等十余项各类科研课题。
精尖设备●丰硕成果
自2019年以来,核医学科先后引进Total-body PET/CT、PET/MR等高精尖设备,诊断水平进一步加强。凭借核医学手段在肿瘤诊疗领域中的独特优势,我科充分发挥高精尖设备优势与人才梯度建设优势,实现业务量有序增长,PET/CT日均检查人数近百,位居全国前列。在此基础上,中肿核医学人秉承“患者至上”,通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在儿童低剂量PET/CT扫描中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并转化到实际应用,实现儿童PET与CT的“双低”剂量检查;通过对近年海量患者数据的深度剖析,我们对Total-body PET/CT在癌种分布、患者年龄分布、扫描工协议、工作流程、机遇及挑战等方面作出经验总结,形成了中肿特色的PET/CT扫描工作流,这一系列成果发表于EJNMI、JNM等国际顶级期刊,为业界同行在Total-body PET/CT使用的临床实践中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更为广大患者提供了更加优质、安全、个性化的诊疗手段。
展望未来●无限可能
截至2024年8月,中肿核医学科已发展为80人的庞大队伍,其中医师30人,24人为博士学历。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中心建院60周年,秉承着中心“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发展理念、建成“世界顶尖肿瘤中心"的目标,核医学科将继续加强科室人才梯度建设,依托华南恶性肿瘤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不断推动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发挥核医学在肿瘤诊治中的独特优势,助力中心高质量发展,为我国肿瘤诊疗事业贡献绵薄之力!
图文/贾进
编辑/贾进
审核/张旭/胡莹莹/梁丽萍
审核发布/樊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