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快要结束的时候,受邀去了一趟甘肃陇南,在陇南的文县写下了《三声铳响》。
我在文章里说:人到中年,对名山大川的渴望渐少了,看惯了滚滚红尘,对大山里的寻常景色添了许多亲近感,总想找到山水好人又少的地方。所以,节假日肯定不会选择去那些热门的景点和城市。
这几年,总想远离人群,寻僻静处安顿自己的肉身和灵魂。僻静处,有更原生态、更新鲜的食材,有不曾被所谓的现代工业污染的好空气,有不曾被浮躁市侩的商业过份改变的人。自然,光污染也少,天气好的时候夜里能看到满天的星斗,清晨能听到鸟鸣鸡叫…
这一次出游,选择了湘西北一个小县城,沿途要经过益阳、桃江、常德等。
车进常德境不久,高速公路旁突然出现一个巨大的甲鱼雕塑,上书“汉寿甲鱼甲天下”。
发到朋友圈,在北京工作的徒弟昊阳留言说,汉寿甲鱼在京城已是千元一只。
不免想起幼时,老家根本没人吃甲鱼。每年过年前,村里都要干塘,因为水塘都是村集体所有,抓到的鱼每家每户都可以分到一些。甲鱼没有人吃,抓到的甲鱼是不会被当做一份正经的鱼获分给某一户人家的,只有鲫鱼、草鱼、家鱼(我们老家把白鲢称为家鱼)才能是正经的鱼获。
甲鱼没人吃,谁若想要,可以在正常分完鱼之后再随便拿。有一年,我们捡了几只回家,扔进柴火灶里烧着吃。
鲤鱼,老家人也不吃,现在也还是基本不吃,多用于逢年过节时摆在堂屋的条桌上祭祖。
当年,小龙虾也没人吃,下塘捕鱼抓到龙虾直接扔掉,偶尔有人捉回家剥掉壳,用干净的虾尾肉做汤。虾尾煮熟,白花花的像棉花飘浮在汤碗上面,撒上葱花,好看极了。说起来,快有三十年没有喝过用小龙虾的虾尾肉做的汤了。
那个年代,财鱼才是我们老家鱼中的奢侈品,一般人家抓到财鱼都舍不得吃,会拿到街上去卖。
幼时,房前屋后的水塘清澈见底,淘米洗菜洗衣服都在村前的水塘里,就连喝的水也是从塘里挑回家的。
水多且好,自然到处是鱼。夏天,只要下一场稍微大一点的雨,村前的塘、村东头的塘、村后的渠道就连成一片,一片汪洋,鱼就会越塘进入小水沟,进入秧田,赤脚趟着水在秧田里追鱼,快乐极了。
那个时候水塘里有刀鳅、青蛙,如今鱼还有,但刀鳅这些纯野生的鱼似乎都绝迹了。前不久,受邀去湖北的汉川玩了两天,有一天午饭居然吃到了炕刀鳅,大快朵颐。
老家这些快乐的风土场景事物,大约在二十年前消失了,我那生活在老家已经五岁多的侄孙,都不曾见过。他们长大后若看到我写的这些,一定会以为我说的不是他们所知道的故乡,而是旁处。
是的,我又有点思乡了。写完这些零散随意的文字,车已到位于湘西北的小城。小城内外,正是一派秋日景象。
2024年10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