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前同事、新闻界的前辈鄢烈山老师突然转发了我七月份写的《“新闻已死”的谬论可休矣|新闻实战》一文,引起了部分朋友的关注。
文章里说:新闻不仅仅是指被媒体报道出来的信息,也指所有具备新闻传播价值的信息,而这些信息有些被媒体报道出来了,有些没有被报道出来。被报道出来的,是新闻,没有被报道出来而具备新闻传播价值的,也是新闻。
我还在文章里说:新闻生产者也是匠人,但与一般生产物品的生产者和匠人又大不同,新闻生产者只是利用自己掌握的采访和写作技巧将已经真实发生的事情精准、立体地呈现出来,一般的匠人则是从无到有制造出一个物件。
财新的杨哲宇兄看后觉得我混淆了新闻与新闻事件的概念,我则把自己坚持的另一个观点发给了他: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他们从媒体上看到的叫新闻,但在专业的新闻从业者看来,一个事情发生后只要具备新闻传播价值,新闻就已经存在了,后期媒体记者的采访写作刊发都只是把新闻呈现出来,而不是制造了新闻。
他说,你颠覆了所有的新闻教科书和工具书。
他说对了,“衣者褚”这个公号的简介正是“重新定义新闻”。
其实,这篇小文章写出来的当天,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华进就给我简单介绍过学界对于新闻的若干不同定义。华教授没有批评我擅自“重新定义新闻”,但含蓄地表达了我的观点与学界某些传统观点有差异。
传统观念认为,只有记者写作后经过编辑的成品才叫新闻,把新闻写作局限为记者编辑才能做的事情,我之所以想“重新定义新闻”,就是想颠覆这种传统观点,打破新闻只能由记者写、记者写出来的才是新闻等旧框框。
近几年,经常有各类学术文章和关注新闻业界的动态文章引用我七年前的一个论断。2017年,当时还在中山大学任教的张志安教授统计说,中国当时还幸存调查记者175人。我当时则说:这175人中如果有5个真正的调查记者,那今日舆论的局面都不会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样。试想,一个调查记者一年只写一篇深度调查稿,那一年我们就至少可以看到175篇轰动全国的调查新闻。如果他们一个人一年写两篇,那我们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一个重磅的报道。可是,现实中我们没有看到这么多真正的调查新闻。别说每天一篇了,一个月都很难有一篇。所以,我认为当时中国真正的调查记者已经不足5个。
我称为师兄的向吉贤先生开玩笑说:应该有五个半,褚朝新把自己算漏了,他应该算半个调查记者。
哈哈,我在媒体工作了十七年,至今都不敢自称调查记者,常自谑为“过气的时政记者”。但这几年,敢于厚着脸皮自称调查记者的人越来越多了。
其实,不仅真正的调查记者所剩无几,真正的记者都不多了。很多年前我就说过,很多人在媒体机构工作了二三十年,一辈子自称记者,但其实他们从来不知道真正的记者应该是什么样的,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新闻。很多拿着记者证的人,一辈子没写过真正的新闻。
在这样的大环境里,如果我们还不“重新定义新闻”而是固守在传统的概念里,指望那些有记者证却不知新闻为何物的人去写新闻,那新闻真的是就要死了。
按照传统的概念,被记者写出来的才是新闻,可如今真正的记者都快灭绝了,那新闻自然也要跟着灭绝。事实上,我们每天都在听闻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情,这些事情就是新闻,有没有被记者写出来都是客观存在的新闻。
“重新定义新闻”,就是要倡导一种新的观念:不是被记者编辑写出来的才算新闻,所有关乎公共利益、有传播价值的信息包括过去早已发生但长期不为人知的重大历史事件都是新闻,这些新闻一旦发生就客观存在,每个会写作的人都可以去写。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目睹之怪现状写出来,发布到网上,让更多人知晓。就算将来记者这个职业消失了,能写新闻、会写新闻的人还有很多。
比如我,现在不是记者已经快六年了,没有了记者身份,偶尔写一点东西,自认为写的有些事情就是新闻。比如,最近写的《神通广大的女人》一文,还有《“9岁小学毕业”的常务副县长,突击删减了自己的官方简介》一文,等等。这些小文章虽然不是深度调查稿,但我都自认为写的是新闻。
在记者和机构媒体日益丧失基本的职能时,突破传统的新闻学概念,以适应新的形势,这是一种被动的革新。革新之目的,在于将新闻的写作权从那些已经无力承担写新闻的职责的人手里接过去,将新闻的写作与传播延续下去。
大家应该已经欣喜地看到了一种积极的变化:这几年,律师写新闻的越来越多了。过去,很多律师明知自己代理的案件中有新闻,但不去写,或者是不会写。这几年,记者能写的新闻越来越少,机构媒体能发布的新闻越来越少,一些媒体人转型进入律师行业,他们开始自己发现新闻写作新闻并发布新闻,慢慢带动了很多过去没当过记者的律师也开始动手尝试写新闻了。
十一年前,我开始在微信公号上写作,虽然是自媒体写作,仍遵守自己当记者的工作规则:接到线索后,核实调查,然后谨慎地写作,发布。近几年稍有变化:接到线索后,让提供线索的当事人自己写,让他们自己去找新闻点,将写好的书面文字材料发给我,我再进行核实调查,重新写,最后发布。
我相信,文章发布出来后,当事的读者肯定会比较他自己写的与我写的有哪些不同,看多了,就能多少看出一些门道,哪怕是毫无写作基础的读者,经过几年的训练,将来肯定也能自己写一点简单的新闻。
曾写过一篇题为《“新闻门槛低”只是一个假象|新闻实战》的文章。文章认为,写新闻是有门槛的,但这个门槛不是身份和职业的门槛,而是技术门槛。
新闻是客观存在的,不仅仅记者可以写,也不仅仅律师可以写,医生、教师、厨师、工人、外卖小哥、公益组织的自愿者等等,大家都可以写,甚至我这种现在没有任何职业身份的闲人也可以写。所不同的是,经过职业训练的人写新闻可能更专业一些,呈现出来的东西更接近事实本身,但这只是技术问题,经过一些训练就能解决。这样的训练,过去必须在机构媒体才能完成,如今我们也完全可以打破这种旧框框,让民间也能进行这种训练,让更多人学会写新闻。我在本公号里写的“新闻实战”专栏,正是试图江湖中进行这种训练。
过去,信息发布的门槛很高,信息发布渠道被媒体垄断,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这种垄断被打破,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发布者,才有今日舆论场之局面,让很多普通人有了说话和表达自己的机会,大家不再完全依靠机构媒体才能发声。如果新闻写作也不再被所谓的记者和机构媒体垄断,普通人都可以按照新闻规律写新闻,那又会是什么局面呢?
看到这里,我“重新定义新闻”之苦心大概有些人能懂了。或许有人会觉得有点自不量力,无妨,我会尽量坚持把这件事做下去。
褚朝新
2024年10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