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老家的县博物馆突然火了

文摘   2024-11-06 07:16   湖南  
11月4日下午,我老家的县博物馆接待了一个非常特殊的客人。此人太特殊,以至于不能写他的名字,好奇的人可上网搜一下。
5日下午,官方发布了这个消息,老家县博物馆因此上了很多官方媒体的头条。

照片摄于今年四月初

我的老家叫云梦,名字很美,但没有山,一马平川,是湖北面积最小的县,过去也被说成是湖北人口密度最大的县。县内,水系倒是很多,各种小河小渠密布。
云梦,是一个很有历史的地方,古称云梦泽,据说曾经是楚王打猎的地方。我没有认真考证过,县志里大概有一些记载。
因为是历史古城,云梦因此成为文物大县,考古惊喜一个接一个。
1975年年底,我县的几个老乡在县城西郊的火车站睡虎地岗地上开挖水渠时,发现了一处古墓,湖北省博物馆闻讯派出专业考古人员展开考古发掘。
当时考古人员在睡虎地共发现12座小型土坑木椁墓。其中4号墓头箱椁底板的中部发现两件木牍,内容为家书。据说,这是目前所知时代最早的家书。
让考古人员更为吃惊的是,当他们挖到编号为11的墓葬时发现,墓主头部、右侧、腹部和足部等部位,竟堆放着大批竹简。考古人员立即对竹简展开了清点,发现这些竹简相对完整的有1155枚,此外还有80片残缺的竹简,记载4万多字,所用的文字还是秦隶书。
经过专家学者对竹简上的文字进行研究考证,发现睡虎地秦墓11号的墓葬主人叫“喜”,生于秦昭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62年),这些竹简上记载的秦代法律为他生前书写。喜书写的简书被考证为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秦代法典,所载秦律代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法制文明。
据湖北省博物馆副馆长王先福介绍,睡虎地秦简是目前为止公布全文字数最多、内容最为丰富的秦简,对研究秦统一六国的战争史、官吏制度、农业生产、工商业发展、文化面貌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021年9月23日,在云梦县距离睡虎地秦墓以西约3000米的郑家湖墓地,再现惊世简牍类文物——中华“第一长文觚”。这件木觚,造型十分独特。它是用一截圆木竖着剖开而做成的,长34厘米,宽约4厘米。觚四周还有七个削平的棱面,当中六个面都有文字。

这件木觚上记载了什么内容?据介绍,觚文记载的长文,是关于谋士游说秦王“寝兵立义”的故事。有专家考证,该事件可能发生在战国后期。当时秦国势头强劲,东方五国结盟抗秦,取得暂时胜利,谋求与秦休战,故派谋士前往秦国游说秦王,先引“以不义反为义”“桀纣亡国,吴人失其先王冢庙”等典故,暗示秦王当以史为鉴。此外,谋士又以自己所见所闻,劝说秦王止兵,使民安居乐业。最后,细述秦国地广、兵强、人众、物丰,暗喻秦王应当“知足”。然而,秦王似乎并没有被说服。文中记载,秦王“不答”“又不答”“先生言也,寡人谨听”,其态度虽然客气,但也有些冷淡。

考古专家认为,云梦县郑家湖墓地C区发掘出土的战国晚期木觚上以秦隶书写约700字,该木觚年代最早,觚文篇幅最长,是目前所见中华“第一长文觚”,对进一步研究当时社会、历史与思想具有重要价值。据说郑家湖所在的地方曾经是楚国的都城,战国末期秦国占领了这里,成为秦东进的重要根据地。

如今,这些文物多数都保存在云梦县博物馆里,成了镇馆之宝。不过,过去也有一些文物被保存在湖北省博物馆里,县博物馆里只有一些复制品。云梦县博物馆此次备受关注,部分文物将来是否会物归原馆回到云梦呢?

云梦博物馆,也是一个有故事的博物馆。

云梦县博物馆成立于1983年,馆藏文物50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49件(套)、二级文物64件(套)、三级文物242件(套),曾是湖北省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县级博物馆。

2012年9月,位于云梦县城南文化路文化巷的老县博物馆内,工作人员发现有文物不见了。经过侦查,时任博物馆副馆长李某有重大嫌疑。被抓获后,李某承认是他伙同博物馆工作人员郝某,在2011年3月至2012年10月期间,利用工作之便,多次将文物裹在衣服中,从博物馆盗走22件文物,倒卖获利10余万元。此案,当年轰动全国。

云梦县博物馆还有一个名字,叫云梦祥山博物馆,是因为有一个云梦籍的民营企业老板叫欧阳祥山,曾出资扩建修缮县博物馆,县里于是同意把县博物馆改名为“云梦祥山博物馆”。

前年,县里又把博物馆的名字改成了“云梦县博物馆”。清明节我回老家去看过,“云梦祥山博物馆”的牌子也还挂着,最近没回去,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变化。晚上问了一下老家的初中同学,说“云梦祥山博物馆”的牌子还在,只是官方的宣传报道中没有提而已。

今年8月,云梦县博物馆被评为了国家二级博物馆。

诸位,若有机会去云梦,不妨去看看这个与众不同、颇有点真东西的县级博物馆。

衣者褚
重新定义新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