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焜哥。
8月底,焜哥曾经发过一条朋友圈。
分享一个观点,比起私密,赴外医美风险更高。
有些朋友在点赞,有些朋友在议论,还有些朋友直接在质问。
质问赴外医美明明前景如此好,为何要唱衰。
确实,一直到今年,赴外医美都很火,也有确实有不少人获利。
即便如此,今年起,但凡是有做赴外医美的朋友在寻求业务合作。
焜哥的回答统一是不考虑。
而就在最近,放开外商独资医院的政策,又一进步夯实焜哥的判断。
可能是人习惯于把自己的挫折归罪于大环境。
所以最近讨论大环境的人越来越多。
焜哥也聊聊当下核心的大环境。
也就是现在都在说的消费乏力。
消费乏力,背后的核心不是没有消费力,而是没有消费信心。
为什么没有消费信心?
是因为觉得明天不会赚更多。
也就是因为未来不确定,对未来悲观。
其实未来都是不确定,悲观就没信心,乐观就有信心。
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心动。
消费信心如何建立?
需要行动来建立。
比如有些国家直接发钱,而我们直接发消费券。
以上政策都是在刺激消费行为。
其核心就是要有人通过带头消费带动消费。
还有没有好的办法带动消费?
有。
那就是通过富人的消费带动消费。
除了榜样力量之外。
富人的消费也会刺激整体消费循环。
大家都知道,当下80%的财富集中在2%的人手里。
只有这2%多消费,才能把钱流通更多的人手里。
只有富人多花钱,其它阶层的人才有机会多赚钱。
福特T型车的伟大,不仅仅是标准生产管理。
还有让自己员工都能买得起车,让员工能够有钱去消费。
就像新加坡,别墅卖多后,公屋也建的更多。
据说电影圈的导演最怀念煤老板时期。
那个时期也是导演受到干预最少的时期。
经济学家有个普遍共识,适度通胀有益。
简单理解就是,钱花越多,市场流动越多,大家就越有钱。
那么富人为什么不花钱?
因为既没有他们花钱的环境,也没有他们花钱的产品。
赵本山买个私人飞机都会被上热搜。
花自己钱买合规合法的产品,刺激了消费,也刺激了眼球。
结果这行为还被批判。
谁敢花钱?
谁又敢卖相关产品。
连买个岛都只能去国外偷偷摸摸的买。
不是富人不消费,而是没有产品值得富人消费。
这句话,医美人可以多读几遍。
很多时候,不是你的客户不消费,而是你的产品不值得消费。
不信你看苹果、华为新机出街。
有多少人排队购买。
很多人不是不消费,是没有消费的理由。
但有一种消费,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无论身份贵贱,都无法避免。
那就是医疗。
越是富人,就越会在健康上花费。
这一点是大健康的核心基本盘,也是赴外医疗的源动力。
放在大环境看,当下主题思路就是脱钩,核心产品国产化。
其中就包括医疗器械的国产化。
医美也不可避免受影响,这些影响在《医美,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已有分享。
现实是进口药正在消失。
可能也正是因为此,有人盯上这个需求,积极拓展赴外医疗。
但在需要建立消费信心的当下。
做赴外医疗真的是好选项?
特别现在,全球都缺消费,特别是高端消费。
这个生意会是好生意吗?
有多少人会允许,自己家的空调位放别人家的空调。
会同意别人挖自己的墙角?
除非这不是自己家。
医美机构最意难平的事是什么?
明明自己家有的项目,且交付结果不比别人差。
可是自己的朋友偏偏去隔壁竞争对手操作。
面对竞争,别提什么格局。
直到现在,有多少省还买不到外省的烟。
一家机构如此,一座城市如此,一个省份也是如此。
一个国家呢?
不管,是因为看不上。
但体量越做越大,当然就会被注意到。
被注意后,还不自己注意,那后果自然显而易见。
如果说之前还心存侥幸。
那么现在已经明确外商可以独资医院,那么信号再明显不过。
消费要留下来。
即使有外人来赚,也不允许中间商赚差价。
对于富人来说,更近,更优质的医疗资源肯定是更佳的选择。
特别是胡萝卜已给,背后一只手拿着的又是什么?
不用看,都能猜出。
以上,就是为什么不建议做赴外业务的核心。
而为什么医美要着重强调。
一方面是因为赴外医美这么多年一直是大头。
总体体量越来越大之后,自然也会越来越引起注意。
另一方面,医美自身的强消费属性。
既然是消费,那就更要留下来。
对于医美人来说,现在困境破题的困境就是消费。
既然医美是消费,核心就是能够提供什么消费。
是标准快餐,还是定制私房菜。
无论什么价位都有客户群体。
但核心就是匹配合适。
最怕就是错配。
当然更怕的是,为了利润不顾一切。
特别越大的机构,越是如此。
如果还不理解,就多想想,为什么每个国家的首富都是本国人。
这才是真正需要注意的大环境。
个人观点,不予争论。
有更多关于如何做好医美的交流,可加焜哥微信:ziben711。
也欢迎加入焜哥的付费星球,扫码有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