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这本书畅销500万册的好书

百科   文化   2024-06-11 21:20   北京  


哈喽,我是老陈。

今天推荐一本好书《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本书的作者是古典老师,书的口碑非常好,据说销量已经超过500万册。



古典和李笑来都是新东方的名师,对李笑来我更多是敬佩,但对古典我是发自内心的喜欢。

古典是一个有理想有情怀的人,透过这本书,能处处感受到这种思想。这或许是我喜欢他的原因,因为骨子里,我也算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这本书强烈推荐大家读一读,它是一本可以刷新你认知模式的书。你是如何认知世界的?你的认知模式有哪些缺陷?应该如何去改善这些问题?

读完这本书,你都能得到答案。

那么,我们是如何认知世界的?这里就要提到一个概念,心智模式。也就是古典老师所说的思维里的墙。

什么是心智模式呢?它为什么对我们影响这么大?

《第五项修炼》的作者彼得·圣吉说:“心智模式是深植于我们心灵之中,关于我们自己、别人、组织以及世界每个层面的形象、假设和故事。就好像一块玻璃微妙地扭曲了我们的视野一样,心智模式也决定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

简单来说,心智模式就是我们“看”世界的方法,但这种“看”和视觉无关,而是指我们对事物的认知、理解与诠释。

从大脑的工作原理解释,是我们会用一套固定程序来处理输入的信息,然后根据自己的经验、记忆和认知构建出一个假设的世界模型,然后根据这个假设的世界模型做出反应。

当你假设的世界模型和真实的世界模型越接近时,你的反应越合理,你越可以做出正确的决策。

所以,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画地图,然后按照我们画出的地图行走,并认为它是正确的方向、真实的世界。

但事实上,地图并不一定准确,那是你凭借自己的认知画出来的,真正准确的是地域。

所以,史蒂芬·科维老先生才说,每个人的思维方式都是那么根深蒂固,仅仅研究世界是不够的,还要研究我们看世界时所戴的“透镜”,因为这透镜往往左右着我们对世界的看法。

透镜,就是我们的心智模式。

优秀的人都有一副打磨的非常好的透镜,这幅透镜清晰、干净,不影响视野,直指目标。

正是因为这样的思想透镜,他们总会有不同的思维模式,在压力面前有完全不同的心态,对事物有全新的看法,对同样的事情也有完全不同的结论。

所以,我们最大的危险不是外界的压力与竞争,而是我们内心的模式。这些模式决定我们看到些什么、感受些什么、如何思考以及最终成为怎样的人。

你看我们身边,有些人很悲观,很爱emo,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家庭里,都感觉自己像一个受害者,发生任何问题都觉得是别人做的不好,充斥着抱怨。这就是心智模式有问题。

糟糕的心智模式就像一堵堵墙,你会亲手搬砖、垒砌,把自己围在里边。所以,你常常感觉自己很努力,感觉很挣扎,感觉很痛苦,但就是跳不出。

桥水基金的创始人瑞·达利欧在《原则》这本书中一再强调,你要从“我是对的”转变到“我怎么知道我是对的”。

这就是从一种更高层次审视自己的心智模式,就像在空中俯瞰自己的地图和真实地域,到底能否对上一样。

所以,要改变现状,首先要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先要改变我们的心智模式,也就是拆掉大脑中的认知藩篱,拆掉那一堵堵高墙。

古典老师这本书,就是教我们如何识别自己的心智模式,帮助我们打磨更好的镜片,升级更准确的软件系统。


///

那么,如何升级心智模式呢?

若想升级心智模式,我们需要先理解,心智模式是怎么形成的?

心智模式主要有三种来源:

• 自然世界——我们对外界的直接体验;
• 概念模式——我们从别人那里获得的对世界的间接体验;

• 推论和归纳——我们依靠推理形成的结论。

简单来说,心智模式是一种综合的结果,我们过去的体验、经历,接受的教育,从社会中获得的信息,还有我们自己的思考,对过去的看法,都构成了我们的心智模式。

感官体验能形成心智模式。比如你小时候被狗追过,那每次看到狗都会下意识的躲着走;而如果你家里从小就养狗,你和狗相处和谐,就会对动物很有安全感,觉得它们很可爱、友善。

社会文化教育也会影响心智模式。所以才会有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之说,我们中国人讲究的是中庸,以中为用,是一种共赢、共建,天下大同的思想,你看历史上我们从来没有侵略过别的国家。

西方文化就比较像狼群文化,森林文化,讲的是效率、竞争。这种文化传递到每个人身上,也就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心智模式。

近几十年我们其实被西方文化影响的很严重,要竞争,要物质,所以你看大家活的都挺累。

我们中国古代人,其实是很有智慧的,早就提出了轻物质,重修养的思想。《道德经》中不就说了吗,不可见欲,使民心不乱。

总之,因为文化不同,我们形成不同的价值观,形成不同的心智模式,做事的思维和方式也就不同。

最后,还有一种心智模式与我们的推理有关。比如你小时候在家里很得宠,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很宠你,那么你就会这么推理:我是最厉害的,这个世界是以我为中心的。这种人就很容易自大、自以为是。

而相反,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得不到爱,那他就可能形成讨好型人格,这就是另外一种心智模式。

我们过去的体验、经历、教育,决定了我们的心智模式,同时,心智模式又会影响我们对当下、未来的看法。

如果你的心智模式很糟糕,那么你会在当下、未来继续产生糟糕的想法、决策和行为。

这就是升级心智模式的重要性,我们必须先拆掉思维里的墙,才能改变当下和未来。


///

如何拆墙呢?有一个非常好的工具,复盘。

复盘原本是围棋术语,在对弈之后,棋手们通常会把对局重演一遍,从而发现自己的错误,理解对手的思路,改进自己的走法。

很多围棋高手都把“复盘”当做棋力精进的重要方法。

后来,联想的创始人柳传志把“复盘”思想引入企业管理领域,大幅提高企业管理效率,被其他企业争相效仿,再后来又延伸到个人领域,很多人因“复盘”思想而受益。

我自己也是“复盘”的受益者,至今已经累计复盘500+天,复盘可以培养我们的元认知、觉察力,也就是跳出自己看自己的能力。

很多时候我们为什么总觉得自己没有长进?因为总是不断重复自己的行为模式,总是不断跳进同一个坑里。用李善友的话来说就是,自己看自己,永远觉得是对的。

复盘就是让我们自己跳出这种惯性模式,将做过的事重新推演,从中总结成功的经验,发现失败的教训。

那么如何复盘呢?可以分为四步。你可以回忆最近做过的一件事 ,跟着流程尝试复盘一下。

第一步,回顾目标。

回忆做这件事或项目的目标是什么?这个目标定的合理吗?清晰吗?有没有降低目标的完成标准?

第二步,评估结果。

如果满分是100分,你给自己打多少分?扣分是为什么,你觉得主要差在哪里?哪些地方可以改进,提高你的分数?

第三步,分析原因。

回顾事情的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可以用文字写下来,写的过程不需要分析,只是把事情原原本本的记录下来。

等事情完整的记录后,再去分析原因,有时候你会发现,在记录的过程中,有些问题的答案就自动浮现了。

分析时可以思考这些问题:

• 主观原因:自己的态度积极吗?有没有思考更好的方法?是不是已经全力以赴了?
• 客观原因:有没有及时跟踪进度?有没有提前预想风险或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没有备用方案?

• 合作原因:是否和别人沟通到位?是否给别人留出了足够的时间和支持?

第四步,总结经验

• 吸取了哪些教训,总结了哪些规律?
• 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应该如何应对?
• 哪些事情应该继续做,哪些事情应该立刻停止?
• 哪些事可以做的更好,应该如何改进?

• 接下来可以立刻采取哪些行动?

以上,就是复盘的四步流程。

复盘的时间越及时越好,因为感受最深刻。

可以养成写反思日记的习惯,每天针对最重要的一件事进行回顾,你会感觉自己每天都在迭代,成长速度特别快。

实际上,一次次复盘,就是自我升级“假设”的过程。

我们的很多行为,都是基于对事情的假设,比如,假设“努力”可以“成功”,所以拼命努力;假设“读书”可以增“智慧”,所以囤积书单;假设“小习惯”不会有很大效应,所以不关注。

当假设变了,行为也会改变。所以,可以在“假设”升级的基础上,再制订下一步行动计划,来进一步巩固这种“新假设”带来的习惯。

这就是心智模式的升级之路,从做过的事中察觉自己的模式,然后分析失败的原因,总结优化,最后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对心智模式进行调整,制定好下一步行动计划。

人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长的。


///

书的最后,古典老师讲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案例。

在一次交流会上,他问了大家一个问题:

“如果一个人手拿一个水杯,他下一步最好的选择是做什么?”

有人说应该去装水,有人说应该去分享给别人,有人说应该分析自己,用最好的方式利用水……你的答案是什么?

后来古典老师说,一个人手里拿着水杯,他应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和水杯有什么必然关系?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这样的水杯。我们害怕失去而死死地盯着这个杯子,它限制了我们的眼界,僵化了我们的思维,阻碍我们看到真正有价值的事情。

有的人把这个水杯叫作“自己的专业”,有的人把这个水杯叫作“一段感情”,还有人把这个水杯叫作“安逸的好工作”。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不要因为一个水杯禁锢自己,每个人都有无限可能,每个人都应该去做一些更有意思、更有价值、真正想做的事情。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么,那么,可以先从个人成长入手,先从改变自己的心智模式开始,让自己变得更好,是让一切变得更好的开端。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如果文章对你有帮助,记得帮老陈来个一键三连,点赞、在看和转发,感恩~




推荐阅读:

了解「成长社群

了解「进化合伙人


🙋🏻‍♀️ 欢迎围观朋友圈:


❤️ 精华文集,扫上图二维码领取:


点个关注,再来不迷路👇🏻

 点击上方“老陈进化论”关注公众号

老陈进化论
点我关注,回复666,领取50本我为你精心挑选的人生必读电子书籍。我是老陈,陪你一起提升认知和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