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我是老陈。
最近两年我变得自律了很多,养成了很多好习惯,比如早起、阅读、写作、跑步等等,以下是我的习惯记录:
时间记录,累计491天
以前的我不是这样的,经常三分钟热度。比如,我在2019年想写作,但只尝试写了一篇公众号就放弃了;
后来我又想拍短视频,结果拍了一条,觉得质量太差,都没有发表;我想读书,于是每隔一段时间就往家里买几本,但从来没成功读完过一本。
你一定会疑惑,那老陈这两年怎么突然变化这么大?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从一个三分钟热度、懒散的人,变得越来越自律的?
其实,这种改变并不是一瞬间发生的,我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自我探索、学习,才找到了一些改变自己的规律、方法,然后,才有了现在的我。
我猜,现在你一定很好奇,老陈的方法到底是什么,能不能有一些给你借鉴,让你也能自律,实现无痛改变?
不要急,不要急,今天老陈不讲自己的方法,而是给你推荐一本书。
因为我所使用的方法,都在这本书里,而且这本书的方法更系统、更全面、更直击本质,甚至连我自己改变的整个过程,通过这本书的理论,都可以一一分析出来。
这本书超级厉害,它把人类的行为模式,从底层逻辑讲的透透的。
也就是说,读完这本书,你不仅能理解自己的行为是如何产生的,还能去分析别人的行为模式,更重要的是,你还能设计自己或他人的行为。
理论上来说,只要你想实现的行为,都可以通过设计完成。
想减肥?想读书?想写作?都没问题,按照这本书的方法去设计,就都能实现。
更进一步,想帮助孩子学习进步?想让家庭更和睦?想帮助下属更快成长?也没问题,利用这本书的方法也能实现;
再进一步,想设计一个好用的产品?想构思一个好卖的营销方案?依然没问题,这本书的理论仍旧能帮我们实现。
当然,做到上述所说并不容易,我们需要学会这本书的理论,并在生活中实践,用熟这套方法,这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所以,这本书不是那种只读一遍就扔掉的书,而应该是我们的枕边书,要反复翻阅,多多应用实践。读透这本书,我们才能最大化获益。
好了,不卖关子,这本书就是《福格行为模型》。
我在读完这本书后非常遗憾,遗憾没早点遇到这本书,如果早一些了解书中的知识,在成长路上就能少走很多弯路。
01
福格行为模型是什么?
福格行为模型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公式:B=MAP
B是行为,M是动机,A是能力,P是提示。
本书的作者福格博士提出,我们的任何一个行为,都受这三要素的影响,只有当动机、能力和提示同时出现的时候,行为才会发生。
那什么是动机、能力和提示呢?
动机就是我们做出行为的欲望,能力是我们做某件事情的执行能力,提示则是提醒我们做出行为的信号。
了解了这个模型,我们就能分析自己某种行为产生的原因,而不会把自己做不到某种行为,归咎为自己不自律、不够好。
更进一步,你还可以利用这个模型,给自己或他人设计一套改变行为的方案。
怎么设计呢?
我们先来看看,动机、能力、提示这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用这张图来展示。
纵轴代表动机的强弱,横轴代表能力的大小,行动线代表行为发生的临界线,当动机和能力的交叉在行动线以上时,行为就会发生,反之,则不会发生。
比如,上图的黑色圆点代表你整理办公桌的习惯,当动机和能力的连线,也就是黑色圆点,在行动线之上,这个行为你就能做到。
我们的所有行为都可以用这个模型去分析,当你的动机足够强大的时候,即便你的能力比较弱,也可以做到某种行为。
比如,一位母亲看到一只熊接近孩子,即便她与熊相比身材弱小的多,但为了救孩子,她们也敢和熊对抗,和熊对抗这个行为就会发生。
反过来,当你动机很弱的时候,即便能力很强,行为也无法发生,除非你降低行为的难度。
比如,让你朗读一整本书,你会非常难做到,但如果只是拿起书,看一看书封,这个行为就很容易了。
再比如,我在2019年的时候,写了一篇公众号文章就放弃了,为什么?
写作的动机我是有的,提示也有,但是我的写作能力不足。
那是我第一次写公众号文章,但我的预期却是写出一篇3000字的干货文,结果可想而知。
后来我真正开始顺利养成写作的习惯,是因为加入了一个写作打卡社群,开始尝试每天写几百字的打卡,对能力要求降低了很多,于是我也就顺利坚持下来。
人的动机也是不断变化的,有时候我们的动机很高,但有时候因为状态不好、心情较差,动机又会削弱,所以真正厉害的人都会调节自己的行为,让动机和能力相互配合。
当动机高涨的时候,他们可以多做一点、做更难的事情,而当动机较弱的时候,他们会让自己少做一些,做更简单的事情。
学会这个模型,你就可以去分析自己的行为,看看自己没做到的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如何才能做的更好。
你也可以在一开始,就设计好自己的行为,这样你就能顺利做好一件事,而不用再体验反复失败或放弃的糟糕感觉。
02
行为设计的7个步骤
福格博士根据福格行为模型,衍生出7个行为设计步骤,根据这7个步骤,我们就能设计任何一种行为,这些步骤包括:
· 排除障碍、重复和扩展
接下来我们一一分析。
① 明确愿望
人们在思考事情的时候,会有一个错误倾向,更容易思考愿望和成果,而不是考虑该做什么行为。
什么是愿望和成果?
愿望是抽象的欲望,比如,你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这是你的愿望。
成果则是更具体的数字,比如“你要一年读100本书”,这是你想要取得的成果。
关注愿望和成果,并不能让你行动,因为愿望太抽象,成果太庞大,即便你知道自己想成为优秀的人,知道自己一年想读100本书,但这些并不能让你明确,当下这一刻应该做什么。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关注行为,行为是你现在或某个特定时刻可以去做的事情。比如,“你要每天早晨7点读30分钟书”,这是行为,它是明确的,是你可以采取的行动。
当然,在行动前要首先明确愿望,之后我们才能找到匹配的行为。
你要问自己:你想做什么?你的梦想是什么?你真正想取得的成果是什么?把它们写下来,然后认真思考,这是不是你真正想要的?
比如,你写的愿望是“多读书”,但这是你真正想要的结果吗?也许是,但更有可能,你的愿望是想通过读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让家庭更和睦、让工作更高效、教育孩子、甚至赚更多钱。
如果只是想多读书,那随意阅读就可以,如果是想让自己成长,那就需要有选择的阅读,愿望不同,实现的路径也是不同的。
② 探索行为选项
当你明确了愿望,就可以围绕它列出有助于实现愿望的具体行为。
这一步不用考虑能不能做到,只是探索有哪些选择,列出的行为越多越好。你可以发挥自己的创意,也可以请朋友帮你一起想。
福格博士在书中提供了一个思考方法,叫行为集群法,它是这样的:在图中间写下愿望,然后在它周围的文本框里,填入具体的行为。
比如,我在云朵中写下:提高写作水平,接着我就可以思考,哪些行为可以帮我实现这个愿望呢?
可能会包括下面这些:加入优质的写作圈、每天读2小时书、每天写500字、报班学习、拆解优秀文章、观察生活细节、和不同的人聊天、仿写文章、记录胡思乱想……
尽量多的搜集,最好可以写到10个行为以上,即便某些行为很奇怪,也值得写上去。当你写完之后,再去审视这些行为,要把它们改的更具体。
比如,“和不同的人聊天”可以改成“每天和一个陌生人聊天”。
③ 为自己匹配具体行为
与我们最匹配的行为,被称为黄金行为。就是最适合我们,我们最容易做到,做起来也最开心的行为。
黄金行为有3个标准:
· 你可以做到这个行为(能力)。
我们必须要先找到自己的黄金行为,从这样的行为开始做起,而不是一上来就去做很难很大的事情。
但普通人要找到自己的黄金行为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我们对自己的能力水平不了解,对自己适合做什么也不够清楚。
最好的办法是找到一个了解你的老师,让他帮助你找到你的黄金行为。
当然,如果你找不到老师也没关系,这本书里也提供了一个自行匹配的方法:绘制焦点地图。
我们把第二步列出的行为集群,通过四个维度进行划分,这四个维度分别是:低影响、高影响、能做到、无法做到。
然后就可以得到一个坐标轴,不同行为就会分布在不同象限中,分别是:
低影响,无法做到
高影响,无法做到
低影响,能做到
高影响,能做到
很显然,坐标轴右上角这些高影响、能做到的行为,就属于和我们匹配的黄金行为。
在绘制地图时,有两点需要注意:
第一,黄金行为不仅是你能做到的行为,还必须是你真正想做的事情。怎么分辨?
你想象一下,做这件事让你感到兴奋还是觉得畏缩?如果感到兴奋,那就是你真正想要做的。
第二,你要做的这件事是不是足够简单?黄金行为是我们在最忙碌、最没动力且状态最不好时,也能做到的行为。
④ 从微习惯开始
当你找到黄金行为,就可以开始培养自己的微习惯,微习惯是我们开始改变的最好方式。
因为微习惯对能力要求不高,即便你的动机没有那么强的时候,也能让行为顺利发生,而行为的发生不仅能提高你做这件事的能力,还会增强你的动机,让你更有动力去做这件事。
相反,如果一开始就做很大、很难的事情,你就会感觉痛苦,就无法长期坚持。
如何让你要做的事情变得更简单,更容易做到呢?
书中提到3种方法,分别是:提升技能、获取工具和资源,以及让行为变得微小。
第一种方法,提升技能。
任何事情,我们越擅长,就越容易做到。
比如开车,所有人在一开始都不熟练,觉得开车上路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但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大部分人都能轻松把车开进车流。
所以,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去学习相应的知识和技巧。
第二种方法,获取工具和资源。
有些事情,只要找到趁手的工具,就能立刻变得简单易做。
书中举了个例子,有个女孩想学习做饭,这样就可以吃到健康餐了,但是她每次切菜都要花费大量时间,这让她对做饭这件事望而却步。
后来她在朋友家看到一种削皮器,能很轻松把胡萝卜皮去掉,还能把胡萝卜快速切片,于是她买了一把同样的工具,从此做饭这事一下变得简单了很多,她也不再感觉困难了。
这就是工具的作用,好的工具往往可以降低做事的难度。
第三种方法,让行为变得微小。
怎么做呢?作者分享了两个小技巧。一是找到做这件事的入门步骤,只做入门步骤就够了。
比如,你要写作,不用真的写,打开笔记软件就好,这就是入门步骤;再比如,你要跑步,只需要穿上跑鞋就好,不需要真的出门跑起来。
二是缩小规模,即把该行为最小化。
比如,你要写作,不用写长篇大论,只写50个字就好;你要去跑步,只需要穿上跑鞋,从楼上跑到楼下就可以,不需要跑3公里、5公里。
这些行为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所有人都可以轻易做到,这能最大化减少我们内心的抗拒,让我们行动起来。
⑤ 找到“对”的提示
提示,是行为发生的决定性要素;没有提示,行为就不会发生。
比如,现在大家都喜欢刷短视频,那么你可以思考一下,什么时候你内心会产生刷短视频的想法呢?通常都是无聊或压力太大的时候。
所以,无聊或压力大,就是刷短视频的提示,一旦你内心有这两种感受,就会不自觉拿起手机刷起来。
因此,我们设计自己行为的时候,也要做好提示的布置,如果没有合适的提示,我们想要实现的行为就不会出现。
比如,这次共读《福格行为模型》,有小伙伴把打卡时间定在了晚上11点,可是她每次打卡的时候都很痛苦,因为晚上11点又累又困,没精力读写。
晚上11点就是打卡的提示,但把提示放在这个时间点,显然不合适,需要把时间调整到上午或早晨清醒的时刻,才会让打卡这个行为更容易完成。
生活中的提示很多,有些甚至很隐蔽,我们有没有办法快速发现它们呢?
答案是有的,书中提到,生活中有3类常见的提示。
一类是人物提示,就是靠你内在去完成的行为,身体的本能就是最自然的人物提示。比如肚子饿、困倦、想上厕所。
第二类是情境提示,就是把周围环境当作行动的提示。
比如为了多读书,我把书散乱的放到客厅、卧室、书房,每次看到书就是一种提示,我就可能拿起来翻一翻。
再比如,我们经常使用便利贴,把今天要完成的重要事项写下来,贴在电脑上,这也属于情境提示。
情境提示是最好设计的,我们可以改变周围的环境、定闹铃、写日程计划,用来提醒自己要完成某个行为。
第三类是行动提示。行动提示就是将你已经再做的行为当作提示。
比如我养成读书的习惯,就是在地铁上。
以前上班通勤,每次上了地铁都会无聊,最开始是刷微博、公众号,后来就变成了看微信读书,久而久之这个习惯就养成了,只要一上地铁,就会习惯性打开微信读书。
上地铁就是行为提示,它提示我该打开微信读书了。
福格博士把这种行为提示称为“锚点”,找到你生活中已经固有的习惯,把它们当作新习惯的“锚点”,“锚点”行为发生后,就去做你想要做的事情,新习惯很快就能养成。
比如刷完牙后,立刻做2两个蹲起,刷牙就是“锚点”,因为刷牙每天都会发生,时间地点也相对固定,就很容易让新习惯固化下来。
⑥ 庆祝成功
庆祝成功是很多人会忽略的环节,但这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福格博士甚至说,如果读完整本书,只能记住一个知识点的话,他建议我们一定要学会“庆祝”。
因为情绪创造习惯,只有我们对一种行为产生强烈的积极情绪,习惯才能很快养成。
所以,在每次做完一件小事后,一定要主动运用庆祝技巧,来创造这种积极的感受。
你可以挥拳说太棒了;也可以微笑,然后默默比个耶;也可以夸自己一句真牛。
具体庆祝形式不限,只要你真的觉得自己很棒,在脑海里产生一种自己在“发光”的感觉,庆祝就是有效的。
当我们进行有效庆祝时,大脑里的奖励通路就会被激活,大脑就能识别并铭记刚才所执行的一系列行为。
换句话说,我们可以依靠庆祝和自我强化来搞定“大脑”,从而养成习惯。
我们的习惯其实是相反的,我们总爱进行自我批判,觉得自己这也不好,那也不行,这样的做法其实是很负面的,只会让你讨厌自己,厌恶你做的事情。
所以,一定要多庆祝,即使做了一件再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要夸夸自己,这样就容易让自己行动起来。
⑦ 排除障碍、重复和扩展
到这里就是行为设计的最后一步了,我们要重点关注微习惯能否执行下去,以及在重复养成习惯的过程中,知道何时该推自己一把,超越微习惯,提升习惯难度。
那么,如何提升习惯难度,什么时候适合扩展微习惯呢?
书中有一个词用的很好,叫舒适区边界,在养成习惯的过程中,我们自然会感知到自己的舒适区边界。
清楚自己的舒适区边界在哪里,去尝试略微打破边界的感觉,我们就能持续进步,习惯就会不断生长。
比如我从去年每天晚上都做俯卧撑,一开始最多就做15个,这就是舒适区边界,到今年已经扩展到40个。
总之,找到你的舒适区边界,逐渐打破它就好。
值得提醒的是,舒适区边界并不是一条直线,它更像是股市走势图中起起伏伏的线条,所以不要执着于具体数字,要根据当天的状态、动机,去调整自己的行为,专注于当前的舒适区边界,才能让习惯更好的养成和扩展。
比如,我状态好的时候可以做40个俯卧撑,但状态不好的时候,只能完成微习惯的基线,1个俯卧撑,这也是可以的,不要因此懊恼,我们要保持灵活性,还记得上面那句话吗?
03
写在最后
人人都渴望获得大的改变或成长,可是大的改变、成长往往会让人感觉痛苦不适,正因如此,我们才会对改变感到恐惧,才会很容易放弃。
正确的成长方式是从小处着手,每天读两页书、每天写50个字,每天出门散散步,每天早睡5分钟……
从身边的每个小行为开始改变,小改变带来小成功,而小成功又会增强我们持续行动的信心和动机,由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正如《习惯的力量》中所说:
“小成功是细微优势的稳定运用,一旦一个小成功完成了,就会推动下一个小成功的出现。
小成功能够带来改造性的变化,因为它能够将细微的优势转变为一种模式,让人们相信更大的胜利即将到来。”
恭喜你,竟然读完了这篇文章,非常棒。接下来,不妨立刻按照文中的设计步骤试试,找到适合自己的一个小行为,让改变立刻发生,记得要庆祝哦!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如果文章对你有帮助,记得帮老陈来个一键三连,点赞、在看和转发,感恩~
ps:以上所用插图均选自《福格行为模型》这本书。
❤️ 精华文集,扫上图二维码领取:
点个关注,再来不迷路👇🏻
▲ 点击上方“老陈进化论”关注公众号